完美的、理想的企业永远在远方
2014-07-30    作者:李玉琢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在企业界工作了24年,最初考虑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后来就要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办好一个企业。事情做过了,无论成败总要想一想,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闲暇时,也会想一想别的企业的成败得失。有时还会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写下来。这样一种习惯使我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比较有把握,企业也充满活力。后来段永基评价我是动脑子办企业,自己觉得只是格外用心而已。

  2005年初,企业政治迫使我不得不停下工作的脚步,开始有时间回顾自己多年工作的经历。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 2006年6月我出版了《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出版商为了营销宣传需要曾让我开过一个博客,不想在十天左右各类评价汹涌而至,这情景吓坏了我,赶忙通知出版商关闭这打开的魔瓶,为此还闹得不甚愉快。

  之后我又工作了五年多,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包括一场官司。

  2011年底,我因病退休。之后,我有机会看到很多的企业,也有些企业请我做顾问。我发现,在中国踏踏实实办企业的很少,用心办企业的更少。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以我多年操作企业的经验,让顾问的企业很快有所转变应当不难,想不到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这又让我十分地失望。

  一个在企业界有滋有味奋斗了24年的人,不得不结束自己一向充满激情、充满乐趣、充满创意的工作岁月及人生正剧。骤然停下来,是一件很难挨的事情。

  当我认识到,办好一个企业首先要让办企业的人有所觉悟,而我个人即使浑身是铁能打出的钉子总是有限的时候,写一本案例教材就比自己亲自操刀变得更有意义。

  于是在调养糖尿病的日子里,我两次翻出《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历经两年余,早起晚睡,修改、补充原来的书稿,续写后来六年的故事,这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

  我工作过的那些岁月承载着一代中国人释放出来的令人振奋的理想、追求以及难以忘怀的经历。那些陈年往事,并非金戈铁马,也无电闪雷鸣,我们却为此奋斗了半生。其中的挫折与成功,沉沦与奋争,痛苦与欢欣,失望与坚持,以及摸索出来的一些原则与规律,是任何企业人都要经历的。

  企业不仅是生命的载体,它本身也具有生命。它有成长的规律,也具有自己的气质、风格、追求和价值,它甚至具有灵魂。企业带给人们和这个社会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它要造福于社会,首先要塑造企业本身。

  企业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它给人们和这个社会带来了些什么,不仅看眼前,还要看长远。有人仅仅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认为能赚钱的就是好企业,这是对企业的严重误读。这样的企业如果也有灵魂,它的灵魂是什么?

  一个企业能够办到什么程度,与企业领导人的眼界、格局、智慧、能力、为人以至于个性爱好、品德操守、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都有着极大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企业因领导更换而发生根本的变化(这里说的并非一定是变好),因此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我看来也应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宝贵资源之一。有的企业家可以担当国家的管理工作,至少说明做企业并不比管理一个国家更容易。当然若有人因此把企业当作官场,则企业危矣。

  这本书最后定为这样一个名字——《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是因为书中所记录的一切,体现了我或者那个时代很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我们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这个寄托理想和追求的载体就是企业。对于做企业或者做任何工作,我都有一种神圣之感,敬畏之心,犹如当年站在三尺讲台前,面对信任你的学生们,不敢懈怠,不敢糊弄,不敢虚假,不敢歪门邪道,不敢对不起。也许唯如此才可能做成一些事情,包括办好企业。

  好的企业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每天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地去上班;不只是做一份工作以便养家糊口或者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而是从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得到成长,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可以得到发挥,自己的劳动和人格能被尊重;大家团结友爱上下一心,企业的利益可以公平分享;人们在自己工作的企业有美好感、自豪感、成就感。

  书中涉及的四通、华为、利德华福、金风,这些企业都是他们那个时代或者那个领域的佼佼者,都有很多理想的东西在,也都不乏精彩。但精彩之中,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将他们的优秀之处综合一下也许更好。当我有机会在其中亲自操作了一个个企业(深通、莫贝克、利德华福、天诚同创等)之后,发现做到理想程度真的很难。我终于明白,完美的、理想的企业永远在远方。我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不断启程和寻找。

  你一定会说,社会如此险恶,做企业如此艰难,人与人之间如此缺乏诚信,哪里有“路”可以“直行”?大可不必这样悲观。总有一条路在我们的脚下,或隐或现,或曲或直,或窄或宽,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盏明灯,不消极悲观,不随波逐流,不患得患失,不向困难低头,那条宽敞美好的人生之路就在这一切坚持之后。

  我所经历和看到过的一路风景,也许你并没有见过。我看到和感受到的许多美丽和美好,希望与你分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夜半读书:追寻片刻安宁
· 读书是读一颗高拔灵魂的思考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 我们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 不要只读信息不读书
 
频道精选:
· 【思想】经济责任审计让权力账单阳光化 2013-06-14
· 【读书】中国经济必须冲出三重断裂带 2014-08-04
· 【财智】新丽传媒IPO欲解资金饥渴 2014-08-01
· 【深度】“许多地方债务问题快捂不住了” 2014-08-0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