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为免断货书店倾向多进书
信息不畅定产量只凭感觉
“每一次确定图书的印数,都是云缭雾绕。”一位出版业内人士坦言,推出新书之际是最忐忑的时候,入市前不知市场容量多少、入市后难以追踪销量行情,印多印少往往跟着感觉走。
雾里看花、感性决策,是库存积压的直接原因。“出版从卖方转向买方市场,确立了渠道为王的地位。”做发行出身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前总编辑周蔚华,深深感受过出版供销链上的不对等,所有卖不出去的图书,书店都可以退回给出版社,“风险主要在出版社。”
退货权在手,让书店无后顾之忧。为了确保不断货,“书店总是倾向于多进一点,反正卖不完可以退。”这样的“高估”需求,在周蔚华看来,很容易让出版社“出版过剩”。
为何不禁止退货?近些年的中小书店、专业书店倒闭潮,令零售市场大多为大书城所垄断,“大书城的货源很多,除非是极畅销或者品牌书系,否则没有议价的余地。”周蔚华感慨。
大书店的“霸气外漏”,不仅表现在进货环节的“说一不二”,更有一种懒于合作的高姿态。“回款慢不说,要想查看销售数据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事。”缺乏销售数据的实时追踪,让出版人决策时心里没底。“许多零售终端只会在年底结算时告诉你销量。”对于零售商的爱答不理,谢文辉深有同感。“尽管许多出版社正在推进与书店的数据库共享,但这样的进程显然有些慢。”对于这样的局面,谢文辉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