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什么》 作者:米尔德丽德·布拉克斯特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
走进北京图书订货会就犹如置身春日里的百花园,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热闹也喧嚣。因此要从平日里就很素净的科学书中挑选一些好的图书特别不容易。于是,本周刊特意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刘兵一同逛会场,为读者推荐2012年值得一读的科学文化类图书。
刘兵首推《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1921~1930)》。该书作者霍梅尔20世纪20年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了8年时间,跑遍半个中国,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劳作的场景。书中涉及劳动工具和器物120多个小类,千件之多,几乎涵盖了中国人日常所用,可以说从调查记录范围之大、涉及工具和器物之多、所见样式之古老而言,本书空前绝后。因此马未都在序言中也如是评价,“我们今天有幸看到我们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缩影,而这缩影的每一细微之处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学编年史》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因为记者在2011年曾多次听该社编辑提到该书“即将出版”,从出版的周折可知这本书创作的不易。这是一本普及型编年体科学史,全书186万字、914页,以时间为序设1700余个条目,1000余幅插图,时间跨度自公元前19000年至公元2000年,有100余位作者参与。本书类似于科学史百科,检索方便,既可以当工具书使用,也可以随意阅读。特别值得提一句的是,这本书的主编是已故中科院院士席泽宗,他是我国科学史领域唯一的院士。
健康是当下现代人最关注的一个话题,刘兵此次推荐了《健康是什么》。这本书没有谈到细枝末节的健康,而是问起什么是健康?健康是如何建构的?健康概念在当代的变迁如何?该书作者在英国一所大学里教授社会医学,因此这本书既包含医学、生理学的内容,同时又涉及到社会、人文、心理,是另一种语境下的健康,可以让读者对当下几乎人人关心的健康问题有更多的思考。
2012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虽然“人类末日”之说乃无稽之谈,但在这个时间节点思索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也尤为必要。《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是一本有警示性、有建设性的图书。作者布朗中国读者比较熟悉,写作过《B模式》,对中国的粮食问题也有过很独特的见解。而这本书是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土地、水资源、沙化、升温、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等一系列我们面临的问题,尤其提到了与之相关的发展模式,值得细读。
科学讲究严谨与细分,在长久的科学思维的熏陶下,我们看问题也往往带着的是“显微镜”。但刘兵本次推荐的图书选择的却多是大视角看科学:无论是中国千百年手工业的缩影还是近两万年科学史的发展,无论是把健康置于整个社会语境下还是从全球化角度分析生态和经济,总而言之,镜头的广角足够大、距离拉开得足够远,这样,视野才会更加开阔。
对于科学,或许人类退得足够远,才会有旁观者的思考,才会对科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