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双方进行技术论证,对于这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厂商代表在觉察到问题以后,对这个批次的灶具进行了逐一复查,结果发现了200多台灶具存在同样的问题。
对于中华煤气来说,有了那个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中心,销售商中华煤气的较真劲头不容含糊。通常情况下,厂与商的关系不是利益之争,就是合伙抬价忽悠顾客。在公司的技术中心,厂商在广告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提前兑现。比如说有厂商介绍自己产品上用的钢板可以耐折一万次以上,这地方的人就真会想办法用机器将钢板折上一万次,看看它到底会不会断开。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真事。他们确实发明了一种自动装置,可以将钢板反复折弯和拉直。
这样的细节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无疑有助于中华煤气在我们所提到的产业深处筑起竞争的门槛。在香港,中华煤气所销售的灶具售价相对都较高,不过照样有人追捧。原因就在于中华煤气所能提供的有效承诺以及之后的有效服务。公司还为责任范围内的用户提供代用灶具—如果确实是灶具的品质问题引起的问题的话。因此我们知道,这份溢价,确实也不是一般的公司所能挣的。
在20世纪70年代的其他重大变化同样对中华煤气有着深刻的影响。那就是香港的教育发展促成了一大批华人学子开始进入社会,中华煤气也开始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经理进入管理层。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华人得到了比英国人更多的贸易机会,在早期内地新政权受西方列强封锁的时期,有相当一批香港华人出于各种目的为新政权进口了大量物资,这个行动给内地解决了相当多的困难。同时也给这些进口商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这些财富在香港的流动,造就了一大批华人富商,使得华人在香港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华人管理者和华人资本日益渗透中华煤气,其核心原因,当然还是中华煤气在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地需要资本。在香港的金色年代里,中华煤气要保持其自身的地位不受挑战,也就是要达到产业的高处,其前提就是在迅速开展的香港城市规模扩张中不断扩张自己的管道网络,及时地把自己的煤气管道延伸到扩张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中华煤气已经受政府邀请,把管道网络铺设到了更多新建住房和老式公租屋中。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没有多少开发商把楼盘的优质与使用煤气联系在一起了,因为煤气已经成为了千家万户习惯使用的一个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加和管道的范围甚至延伸至了香港的每一个角落,使得中华煤气也开始脱胎换骨,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从简单的生产型向销售型和服务型延伸,分销商体系也开始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