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和平与发展是整个世界的主要旋律的话,那么香港就是这个主旋律中的幸运儿。
在英国占据香港130年之后,20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被两次世界大战割断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而香港此时的优势则更是尽现。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香港在全球贸易,尤其是人口数量巨大的亚洲贸易中获得长足的积累。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积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这个城市与全亚洲有着天然的联系,又有从内地不断来港的大量劳动力作为补充,同时还有内地大量原料的供应,可谓是如鱼得水。渐渐地,香港因为其先进的制造业能力和巨大的贸易范围,奠定了它在整个亚洲的城市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贸易引导的需求为先导,香港进入制造业勃兴的年代。而制造业的兴起对人口有极大的需求,全港的工资率有了较大提升。同时随着工业化在整个香港的全面推进,各种服务业也纷纷兴起。
香港,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
对中华煤气来说,这也是一个繁荣时代,更是一个普及的时代。工资率的提升使得广泛出现的中产和白领阶层都有机会成为煤气的用户。煤气使用范围的扩大,如果伴随着公司生产率的提高的话,就意味着良性循环的开始: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煤气和更少的自身耗费来降低煤气的成本,而这种努力无疑将使公司有更大的能力来进行广泛投资,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以越来越便宜的价格得到管道煤气服务。如果这种循环能够成立,那么中华煤气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被战争中止的扩张蓝图,就有可能实现。
香港制造业和它所代表的高品质高价格,在整个东亚地区的盛行,跨越了将近20年的时间,这一优势一直要到“中国制造”全面兴起之时,才被逐步地取代。而在此过程中,一代香港中产阶层和代表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在香港沉淀了下来。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以内地的新移民和他们的艰苦生活为标志,家庭炊具还主要是“火水”炉(煤油炉);20世纪70年代之后,工资的高涨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已经使得管道煤气的普及,成为可能
不过,这也仅仅是可能而已。如果没有生产者的努力,这一切并不一定会实现。在跨越了整整100年之后,太平山上都爹利街旁煤气灯所代表的文明之光,在人们的努力下,终于全面进入了整个香港。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煤气有着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煤气的整个历程中,最为重要的策略应属配合政府为香港所有新建的公共屋村提供煤气服务。中华煤气这一主动出击的策略,开启了公司与社会良性循环的启动点。
众所周知,香港这一弹丸小岛的繁荣,建立在其高密度的人口基础之上。香港政府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居住问题,兴建大批公租屋。而中华煤气主动出击公租屋市场,以极优惠的价格铺设管道到公共屋村,最终使得公司在自由竞争的香港市场确立了绝对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