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柴达木盆地腹地的一处绿洲。本报记者:侯德强
摄 | 在资源紧缺、环保压力、流动性过剩的新的国民经济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重化工企业向西部寻求空间。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区域工业大开发条件日趋完善。柴达木成为投资热土,承接东“化”西移,实现东西双赢,“聚宝盆”柴达木准备好了吗?
柴达木重化工业大规模发展条件成熟
重化工业是一个规模庞大、资金密集、技术要求高、能源消耗多的工业部门。柴达木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能源优势,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盆地重化工业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柴达木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25.7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面积相当于4个宁夏,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39个,资源潜在价值15.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90%以上,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其中有石油、天然气、钾、钠、镁、锂、锶、硼等优势矿产资源,特别是钾盐、锂矿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1%和85%。 能源方面。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青海水利资源丰富,目前是我国电价最低廉的省份之一。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等水电站的每年电能产量在省内有大量富余。水电之外,柴达木周边还有木里、江仓、鱼卡等地的煤炭资源;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高原地区得天独厚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相比较,在东部许多城市,近年由于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直接引发了电力和其他能源紧张,拉闸限电制约企业发展。许多地方已无力承担高载能工业。 环境方面。柴达木盆地半荒漠面积占50%左右,工业建设不占良田草地。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张忠孝说,柴达木是封闭式盆地,水系自成体系,其封闭的条件不像内地,工业会造成流域性污染。高原日照强烈,重化工业排污可直接硬化排放于戈壁,其又处于西风带,工业废气可快速稀释,不像在东部会对密集人群造成环境危害。通过记者考察,看到在地广人稀的柴达木盆地建设工业项目,如格尔木炼油厂、青海碱业、庆华焦化等,其实是利用一片,改造一片,绿化一片,通过治理,局部风沙反而减少。
各路资本盯住柴达木千亿元产业集群规划出台
2005年10月,柴达木盆地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延伸“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循环产业链,目前盆地内已基本形成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大功能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 2007年夏季,柴达木抛出696亿的招商大单,100个招商引资项目中73个为化工类项目,通过项目推介会,最终签约210亿元的合作协议。主要为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综合利用开发项目。 由于环保压力,当前许多东部化工企业正在寻求产业转移,这为资源丰富的柴达木提供了机遇。海西州副州长马杰说,我们正在做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规划,这些项目能使东部重化工企业在西部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空间。 当前活跃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柴达木重化工业开发的重要力量,在一些领域抢占先机。位于德令哈工业园的青海碱业项目由东部民营企业浙江玻璃投资开发。青海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利刚说:“通过已投产的一期工程,2007年青海碱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62亿元。目前我们已投入近30亿元资金,待2011年三期工程完成后纯碱年产能达到270万吨,届时柴达木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碱业基地。” 重复性建设是当前东部重化工业的突出问题,相较于全国过热的投资增长,青海省目前的投资明显偏冷。海西州发改委副主任王生宝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约为全国水平的一半。柴达木盆地的许多优势项目目前还未得到充分重视。过去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青藏铁路的开通及西格复线的建设,使运输难题得以改变。两年后,西格线运力将达到5000万吨。
科学引导柴达木重化工业产业布局
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说,柴达木蕴藏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各种资源,资源间的关联性强、融合度高。总体来说,柴达木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循环经济才刚刚起步,作为青海乃至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基地,需要国家用战略眼光来规划、开发、建设这一区域,并引导不再适合东部发展的重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合理转移,实现东西部双赢。 引导柴达木重化工业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相关人士建议: 将柴达木纳入国家的发展布局中,依照国家资源分布,其战略资源应由国家统筹考虑,在资源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应实行相应的特区政策和优惠条件。东部流动资金大,没有很好的吸引条件难以引导资金流入,这方面可借鉴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土地政策效益。 解决人才、技术的制约。国家应围绕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整合各种科研力量,尽快攻克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产品。 完善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骨干铁路、地方支线铁路和公路项目,加快推进电网资源向新型矿区延伸,抓好水资源的保护与调配。 注重资源开发的后续保障。针对柴达木盆地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地质依据不足、后备资源保障程度低的问题,加大对重点地区、重要成矿带和稀缺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资源探明储量,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提高资源税。目前资源开发是暴利行业,现在实行的仍是过去税收政策,税收低,投入少收益高,采富弃贫现象突出。同时海西是民族自治州,提升资源输出地的收益,可促进地方发展,改善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