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0月23日形容眼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为“百年一遇”。与此同时,这位金融界风云人物承认,这场危机暴露了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想法和做法中存在的缺陷。
认错
为弄清管理缺陷是否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推力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23日召集格林斯潘和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以及现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作证。 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18年多,不仅掌权时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即使2006年去职后的一言一行也备受国际金融界关注。然而,眼下这场金融危机使他头顶光环蒙上尘埃。人们不仅问,他真有那么神吗? 格林斯潘当天作证时承认自己犯了错。 这位老人说,自己的理念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应该会在放贷时谨小慎微,因为它们得保护股东利益,然而,眼下的危机证明,这一理念不对,这一点让自己“震惊”。 作证过程中,议员问及格林斯潘在5年房地产业繁荣期间发表的多项声明,包括关于不会出现全国性房价崩溃的预言。 格林斯潘回答说,自己之所以没能预测房价大幅度下挫是因为美国从没经历过那种情况。“眼下的危机显示,它比我能想像的广泛得多”。
挨批
格林斯潘的批评者认为,格林斯潘当初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而他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放任自流立场,使这些被“股神”沃伦·巴菲特视为“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衍生品最终引爆了美国金融市场。 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亨利·韦克斯曼说他认为美联储、财政部和证交会都有过错。 “错误的清单挺长,纳税人付出的代价令人吃惊,”韦克斯曼说,“我们的调控者变成了推动者。他们对市场智慧的信任无穷大。颂扬的论调是,政府调控不对,市场永远无谬。”
清算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采取不同的政策举动,也许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境地。用华尔街的话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对冲”工具,用来为股票、债券、抵押贷款等其他投资提供“保险”。 上世纪80年代时,金融衍生品仅是金融市场的“小兄弟”。由于金融衍生品多利用资金杠杆,市场景气时回报率惊人,因此华尔街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到2002年,这一市场规模膨胀到106万亿美元。现阶段,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是531万亿美元。 高回报必然隐藏高风险。清醒的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保持足够警惕。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索罗斯在其他投资市场呼风唤雨,惟独对金融衍生品敬而远之。他曾表示搞不懂这些金融工具的“原理”。巴菲特5年前就警告说,这些金融产品的潜在威胁堪称“致命”。 而据《纽约时报》报道,在这些金融精英的质疑声中,只有一个声音坚决维护金融衍生品市场。他就是1987年至2006年掌舵美联储的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任职后期,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已经引发巴菲特等投资巨子的警觉。巴菲特2003年在写给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年度报告中说,巨大的信用风险已集中到一小撮衍生品交易商手中,“一人遇到麻烦,将迅速传染给其他人”。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迹象变得明显时,格林斯潘仍无视隐藏的巨大风险。他在2004年一场演讲中说,华尔街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与其他机构“摊薄”风险。不久,这些“抱团取暖”的风险变异为金融市场的“病毒”。随着房地产危机加剧、不良抵押贷款剧增,规模惊人的衍生品市场急剧放大了这场格林斯潘口中“百年一遇”的危机。
预言
尽管认了错,但格林斯潘还是针对眼下危机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投资者当时不计风险,盲目投资与次贷有关的证券。这种行为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危机还会继续。 “从目前金融系统受损情况看,我看不出我们如何避免解雇行为和失业显著上升,”格林斯潘说,“美国人已开始调整……唾手可得的贷款迅速收缩。那会威胁养老基金,会增加就业的不安全感。” 根据格林斯潘的判断,稳定房价是结束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但在他看来这种情况未来数个月不会出现。 格林斯潘说,当房价最终稳定后,市场会开始“解冻”,饱受惊吓的投资者也会慢慢回来。政府需要做的是,在那一局面到来之前,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现行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能满足所需,而且市场已感受到这一计划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