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民生银行8月31日公布2007年度上半年业绩报告,国内银行业硕果累累的“秋收”至此告一段落。根据银行业的中期业绩报告,目前,13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国内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长57%。 但是,分析师们也指出,银行业“秋收”成果丰硕的背后,仍可看出国内银行业的“软肋”所在:利差收入仍是银行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仅仅满足于利差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华西证券上海总部注册分析师陈群说。
上市银行业绩超预期增长
上海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郭敏表示,从公布的中报数据来看,“上市银行中报超预期增长”。“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扩大,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提高,收入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3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同比翻番,大部分上市银行同比增长幅度都在50%以上。 这无疑是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一次令人满意的答卷。根据郭敏的分析,银行今年中期业绩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净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上半年连续多次加息扩大了目前短存长贷现象明显的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上半年贷款增速较快特别是个人零售贷款。两方面因素造成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第二,中间业务高速发展,收入占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爆,基金托管销售和理财业务收入增长迅猛。非息收入增长较快,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显著提高。第三,不良贷款下降降低了拨备计提的压力。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率较低,因此对不良贷款进行拨备的压力减轻,这一点在拨备覆盖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中小股份制银行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第四,成本费用控制良好。从银行的中报来看,各家银行的营业费用控制良好,其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得益于持续加息
硕果累累的“秋收”,固然让人们对银行业的改革成效给予肯定,但根据公开披露的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报告,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业绩的贡献度十分巨大,这也进一步表明,利差收入仍然是上市银行收入主要来源。而这又与上半年央行的持续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有关。 这一点,这些享受“秋收”乐趣的上市银行,在中期业绩报告中也普遍承认,利差、净息差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央行上半年两次加息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活期存款比例提高降低了负债成本”。 同样,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从这一宏观形势中得益良多。比如,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5个基点、50个基点。 “如果没有央行的连续两次加息,以及上半年受资本市场发展而导致的居民存款活期化影响,这样的利息增长是很难实现的。”银河证券上海总部研究员任承德说。而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清议则进一步指出,上市银行盈利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于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持续扩大发行央行票据的贡献。这一点,不仅工行、中行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如此,“即便是刚刚上市的宁波银行,今年上半年税前利润的六成以上同样来自上述有政府背景的利息收入”。
银行业战略转型任重道远
显然,银行业通过信贷业务赚取利差收入来“包打天下”的局面,是难以持续的。虽然中期报告也反映出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在上半年也有比较快的增长。但总体上,通过创新和改善服务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还不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流。 据金融工程学博士都志灵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深化,一些国外商业银行逐步改变发展战略,不断推出以收取手续费或以避险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种类和收入来源。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占比更高,超过70%。而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过于倚重传统的信贷业务,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比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也就在20%左右,有很多银行甚至在10%以下。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信贷业务。例如,今年上半年,中行共实现净利息收入710.27亿元,同比增长29.6%,而同期实现的非利息收入则仅为176.04亿元,同比增长19.9%。核心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4.3%。而在多年前,像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早就超过了50%。 专家指出,银行业要改变当前过于倚重信贷业务的发展局面,必须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这又必须“更多的关注两件事:优质的一线服务和量身定制的产品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