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年1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要卸任了。2005年他接替格林斯潘入主美国央行时,外界多有不屑;2014年他离开这栋距白宫不远的建筑时,坊间更多恶评。考虑到过去风云激荡的8年,伯南克虽有过失误,但更劳苦功高。
外界对伯南克的不满,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预测不准,坐视危机恶化。比如,在2007年5月,伯南克还曾自信满满地说:“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但三个月后,危及开始全面爆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投资者损失惨重,2007年最后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也毫不客气地将他的这句大话列为当年“十大最失败预言”之一。
二是“直升机本”,埋下不测风险。本是伯南克的名和昵称,伯南克赢得这一绰号,就在于他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自金融危机后,他最大的法宝,就是开动印钞机,驱使美元滚滚流入市场,但在很多人看来,这其实就如同伯南克坐在直升机上漫天撒钱,埋下了未来恶性通胀的隐患。
三是高谈阔论,但在扩大就业上应对乏术。金融危机高潮时,美国失业率一度靠近10%,即使现在美国经济出现复苏,失业率仍保持在7.6%的高位。就业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确保充分就业是美联储神圣职责之一,伯南克自然难辞其咎。
当然,针对伯南克的批评,还不乏道德的指控。比如对他救助华尔街,许多普通美国人义愤填膺,认为这是慷民众之慨。亿万富翁威廉·柏金斯曾花重金买下《纽约时报》的整版广告,刊登了一幅他请人代作的漫画,上面绘有布什、保尔森、伯南克像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插旗勇士一样,将一面旗帜插上了资本主义的墓地。
于是,对伯南克的评价,呈现出极大的起伏。在接替被认为是“最优秀央行行长”的格林斯潘时,他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老学究,与风度翩翩、口才了得的格林斯潘相比,伯南克讲话乏味、长相平平,完全是一个“过渡行长”的人选。
但金融危机期间的大刀阔斧,伯南克无疑成为美国经济的功臣。哪怕是挑剔的批评家也承认,他应对危机的举措,至少是避免了美国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萧条。他和保尔森、盖特纳合作,顶住外界压力,逆转金融形势,迫使金融大鳄屈膝求饶,由此推动华尔街全面重组。由此,2009年的《时代》周刊评选伯南克为当年年度人物,理由是他“富于创意的领导力”拯救了美国经济。
但正如丘吉尔赢得了二战,却输掉了选举;伯南克战胜了危机,却失去了民心。针对他的种种指控,尤其是失业者对政策的不满,最终让奥巴马和伯南克都成为批评的靶心,伯南克则成为最大的替罪羊。不久前,奥巴马宣布,他将会挑选新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没能等到先就自己去留表个态。这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莫蒂默·朱克曼也非常不满,撰文指责奥巴马对伯南克是一种轻视和侮辱。
平心而论,伯南克很多时候是代人受过。坐视危机——但真正有几个人能准确预测到这场危机,以及危机会演变到这种程度。“直升机本”——很大程度上,量化宽松政策拯救了美国,至于风险,政策总难两全其美。失业率问题——政策总有滞后性,但看看池鱼之殃的欧洲,美国人其实可以庆幸了。至于拯救华尔街的道德指控,很多是不得已而为之,华尔街更对主张加强监管的美联储恨之入骨。
政治总需要替罪羊,伯南克自然是最好的筹码。但是非自有公论,时间更会显露真相。对伯南克来说,退下未尝是件坏事。至少,对经历了华盛顿十数年风风雨雨的他,应该可以写本很卖钱的回忆录了。
另外,尽管褒贬不一,但在华盛顿的大染缸里,伯南克的“完美公务员”形象众所公认。《时代》周刊文章就曾评点说“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京畿权力掮客(Beltway Power Broker)”,“他不参加华盛顿的圈内晚宴,他喜欢在家和夫人共进晚餐,他乐于受夫人使唤去洗碗和倒垃圾……”从明年开始,伯南克将有的是洗碗和倒垃圾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