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西部交通体系和经济格局将发生巨变
代表热议以青藏铁路为支撑谋划建设西部新交通路网体系
    2008-03-17    本报记者:马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以青藏铁路为支撑谋划建设西部新的交通路网体系,更便捷地打通中国由西到东新的经济循环体系,成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部代表热议的焦点。

青藏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亟待挖掘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它的通车改变了西藏没有火车的历史,改变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格局。但是目前它只是一条青海到西藏的干线,基本没有支线,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全国人大代表、青藏铁路公司总经理朱明瑞说。
  据介绍,中央领导同志曾明确要求,青海、西藏两省区和铁路部门要管好、用好青藏铁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
  朱明瑞代表说:“要发挥好青藏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藏铁路可以将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吸纳起来,另一个方面,就是把青藏铁路支线向主要城镇和资源富集地区修建。”
  目前,青藏铁路公司正分别在西藏那曲和青海格尔木建设两个大型物流园区。那曲的物流园区计划将藏北地区东西两翼的公路货物吸纳起来,而在格尔木,与大型物流园区同时开工的,还有120万吨的氧化球团项目和规划中的大型钢厂,与青海和新疆接壤的阿尔金山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为此提供了产业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守成介绍,青藏铁路中间站格尔木所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湖、铁矿石、有色金属资源等39大类86种矿产,矿产地1050处,潜在经济价值17万亿元以上。
  “现在这些工业产品主要还是通过公路汽车运输,不但成本过高,还严重制约了市场竞争力,而且造成了大量工业品积压,资源优势难以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张守成代表说。

格尔木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呼之欲出

  朱明瑞代表告诉记者,尽快将青藏铁路支线引向主要城镇和资源富集地区的建议正在得到铁道部的重视,格尔木到敦煌、格尔木到库尔勒的铁路已经列入了中国的铁路中长期建设规划。在青海最重要的煤炭产地木里江仓(储量达50亿吨)建设的煤炭铁路专运线已经动工开建。
  “陇海线是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五省区惟一的以兰州为枢纽的铁路通道。”朱明瑞代表说,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路网安全来看,西部地区应当打破这种惟一通道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表示,打通西部惟一铁路通道最理想的枢纽就是格尔木。在这次会议上,她建议国家尽快建设格尔木经九寨沟到成都的川藏铁路,如果这条铁路修成,那么格尔木就可以东连西宁,西南连拉萨,北连库尔勒、敦煌,东南连成都。“而在成都,还沿长江规划了上海到成都的铁路通道。如果这个路网体系形成,既可以解决陇海线是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五省区惟一以兰州为枢纽的铁路通道问题,又可以大大提升这五个省区物资向东的运输数量和速度。”

新的路网体系一旦形成将深刻改变西部区域经济格局

  “从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结构看,西部总体上向东部输出资源。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很多年,如果按照上面的规划和设想,青海柴达木盆地3亿多吨石油、3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会为东部地区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张守成代表说。
  “这个路网系统一旦形成,新疆塔里木盆地近2亿吨的油气资源和丰富的煤炭、铁、锰、红柱石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速度将大大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祖丽菲娅·阿不都卡德尔说。
  祖丽菲娅·阿不都卡德尔代表告诉记者,这种交通格局的改变并不仅仅表现在加快西部的资源开发步伐上,它对于西部与东部、中部地区的人才流和资金流也会产生巨大影响。西部地区能够借此在这些经济要素上实现突破,从而在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上都会实现突破,并且还能极大地推动自身社会事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表示,就局部而言,日喀则和林芝既是旅游胜地又是资源富集地区,如果拉萨至日喀则和林芝的铁路支线建成,就可以大大推动藏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张守成、朱明瑞代表认为,一旦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的西部新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增加新的“引擎”动力,这对于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将发挥重要的战略推动作用。

  相关稿件
· 医改关键看成效 2008-03-17
· 王梅珍代表:慈善不仅仅是捐款捐物 2008-03-17
· 陈海啸代表:社会救助不应总是“纸上谈兵” 2008-03-17
· 培育品牌做强中国创造 2008-03-17
· 王小同:设立“孝敬节”传承发扬孝敬文化 2008-03-17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