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关键看成效
    2008-03-17    刘文宁    来源:市场报
  “医疗体制必须改革”——这已是各方共识。但到底如何改?各方争执不下,自然也成了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都说政府要加大投入,是补需方(患者)还是补供方(医院)?保大病还是保小病?政府能不能承担?如何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如何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专家小心翼翼探索,百姓望眼欲穿。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之一。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医改成功与否,关键看成效,必须解决医患双方担心的问题。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他们也有他们的忧虑。比如,无论大病小病,患者全都集中到大医院,一个专家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为了降低风险,有的医生能凭经验判断的病症,也要求患者做仪器检查,加大了患者的负担。或者原本医生可以冒一定风险将病治愈的,医生也不去冒险,而是用最保守的方式治疗,最后吃亏的还是病人。
  而患者一方呢?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后纺车间操作员陶海霞认为,医改要解除普通患者的苦恼。比如得个感冒,一进医院就几百元,挂一次点滴也要几十块。现在基层工人收入不高,压力很大。还有去大医院看病要排队,一些医生的服务态度也不太好。政府应该多建些社区小诊所,配一些医术好的医生。
  “为什么医患两方都觉得委屈?”“为什么一个神圣的职业,现在却被妖魔化?是职业的悲哀,还是制度的缺陷?”“何时才能既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又让医生的医疗技术能有合理的价值回报?”这是上海仁济医院普外科年轻医生卞正乾,在自导自拍反映医生日常工作生活的DV电影《白领日志》时的困惑。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就《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医改》发表讲演提出,当前医疗卫生发展的国际趋势是,健康由纯个人责任向个人和社会共同责任转变;医疗模式由治病向健康管理转变;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社会整体,实际上应该考虑的是宏观效率,应该让医院以较小的成本维护病人的健康,而不是提供尽可能多的高成本医疗服务。
  2007年底,卫生部部长陈竺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关稿件
· 高强详解中医发展、医患关系等医改相关问题 2008-03-10
· 葛延风:社会各界对我国医改方向有十大分歧 2008-02-27
· 医改方向盘调正了还要看车怎么开 2008-01-18
· 新医改应成为民生改革新试点 2008-01-09
· 保障公益性才是医改好方案 200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