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赏黄河入海 观候鸟迁徙
2017-02-22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绿柳才黄半未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这样形容黄河三角洲的春天。

  而秋天的黄河三角洲,扑入眼帘的是泾渭分明,火红的红地毯,芦花飞雪的芦苇荡,绿深色浓的草甸,如油画般瑰丽。从空中俯瞰,连片的红地毯与星星点点的草丛互相映衬,蜿蜒的河道似一条银色缎带穿梭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黄河三角洲湿地 刘月良/摄 
 
 大展宏图 孙劲松/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在黄河口,当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河海相汇、泥沙沉积,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由此而生。由此而衍,发轫于此的“沧海变桑田”,也愈来愈成为这片土地的“名片”。

  记者走访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了解到,该保护区以保护湿地为重心,着力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既让湿地休养生息,得以涵养万千物种,又拒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使得美丽生态重生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针对大江大河三角洲保护的重要经验。

  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只有黄河水丰沙足,才能一步步逼退海浪对土地的侵蚀;而当黄河水沙量不足或断流时,大海则寸寸紧逼,蚕食着新生、脆弱的土地。

  正是在这种你来我往的河海交锋中,“善淤、善徙、善决”的黄河练就了神奇的填海造陆功能,不断扩大着黄河口三角洲的版图,它一度以平均每年2公里多的速度向海中延伸,相当于每天淤积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新湿地。

  早年间,这片年轻而肥沃的土地上既有刀耕火种,也有石油开采,影响了脆弱的生态环境。1983年东营建市后,湿地保护随之走上议程。

  1990年12月,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91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则升级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下设黄河口、一千二、大汶流三个管理站,成为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志胜说,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占东营市面积的1/6以上,相当于2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

  面对高盐碱的新生地,智慧的黄河口人民引入黄河水“压碱”,充裕的淡水使得盐碱水不再向上渗透,土壤盐碱度走低,湿地生态渐趋平衡。黄河水沙资源是形成和维持黄河口湿地的主导因素,是黄河口湿地赖以生存和发育的根本。

  2002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实施调水调沙,通过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蓄水,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用淡水冲碱压盐,开展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工程。2002年以来,保护区完成了35万亩退化湿地的恢复工程,促进了湿地的自我恢复、自我发育机制。

  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长王天鹏说,多年的生态补水促进了湿地的正序演替,湿地明水面积达到60%,大片湿地天水相接,芦苇、香蒲遍布,各种植物达到685种,而丰富的植被又为动物繁衍提供了庇护所,1626种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黄河口湿地生态条件的改善:1990年建立时,保护区鸟类有187种,1995年达到265种,2000年283种……截至目前,保护区观测到鸟类368种,其中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1种。

  2014年12月,大汶流管理站王立冬巡护时拍到一只美丽的小鸟,科研人员确认为蒙古百灵。随后又在他处发现三只蒙古百灵,这是山东省内首次发现蒙古百灵。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开始眷恋黄河口湿地。素有“湿地精灵”之称的黑嘴鸥也开始在此筑巢繁殖。保护区工作人员布乃滨说:“黑嘴鸥对繁殖地要求极为苛刻,进食一点点污染的食物都会产下软皮蛋,无法孵化,某种程度上讲,黑嘴鸥是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

  1992年,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黑嘴鸥繁殖地,但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2010年黑嘴鸥繁殖地保护工程的开展,2013年新繁殖区内便首次迎来了2500只黑嘴鸥在此筑巢繁殖。2014年,来此繁殖的黑嘴鸥种群数量已逾3000只;2015年则有4000多只在此繁殖,繁殖雏鸟5700多只。

  漫步于保护区内,还不时可见到巨大的东方白鹳的鸟巢,直径有的长达一两米。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从历史资料看,东方白鹳在当地并无繁殖记录,随着生态环境改善,2003年有1对在此筑巢繁殖。

  2005年,保护区实施筑巢招引工程,东方白鹳繁殖种群数量逐年上升,目前已累计成功繁殖东方白鹳雏鸟741只,而这一物种在全世界还不足3000只。2010年,鉴于山东省东营市东方白鹳种群稳定,栖息地环境良好,保护措施得力,国家林业局授予东营市“东方白鹳之乡”的称号。

  每年秋天,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迎来了各类候鸟迁徙的“黄金季”,一些珍稀鸟类也逐渐由“候鸟”变为“留鸟”。大汶流管理站冯光海说:“以往这里只是东方白鹳迁徙途中的一站。现在,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衍,来了不走了,成为这里的‘常住户’。”

  调水调沙以来,鸟类的种类、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保护区也逐渐成为“鸟类国际机场”。如今,在世界8条鸟类迁徙路线中,地处暖温带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中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城市二次供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城市二次供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由于供水管道分段管理、居民物权意识弱、监管乏力等原因,二次供水屡屡陷入“物业公司喊冤、供水企业叫屈、群众不便”的困境。

·把脉医改:基层积极性有待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