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山东、江苏等15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涉及国有资本结构调整、产权制度、企业分类监管等多方面的新一轮地方国资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在竞争较为充分的家电领域,长虹等企业也成为此轮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国企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它对整个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经济参考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家电产业问题专家罗清启先生。
国企改革的本质是改出活力
《经济参考报》:关于国企改革的话题讨论了很长时间,虽然当前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如今随着各省市陆续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国企改革进程已经大大加快,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罗清启:从全球范围看,国企并不为中国所独有,这种组织形态广泛地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它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市场载体。从政府角度来看,这一组织主体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集中性及规模性使政府能够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配置资源,实现调节经济发展的目的。
传统经济时代追求规模效应,网络经济时代需要“通信”能力,尤其是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走向的国有企业,亟须构建能够与市场进行最大化“通信”的网络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企改革的意义在于将市场主体推到一个相对开放的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主体的市场活力。
这对国企而言,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机遇,国企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能否快速搭建起响应市场的“通信”网络与“通信”机制。
国企改革的内核是升级运营模式
《经济参考报》:从已经公布的改革方案看,较为清晰的方向有引入民营资本、进行股权和组织结构调整等,而家电国企改革的真正方向应该是什么?
罗清启:战略决定结构,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战略思维的颠覆,这种颠覆集中表现在运营模式的变革上。
国企的经营模式受到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为确保其最初的存在的目的,国有企业有着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看,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以对产业资源相对强势的支配权为筹码,带来的必然是一种以资源为中心的发展逻辑,这一逻辑与互联网时代不断放大的用户话语权不相符。
因此,国企改革固然要在企业组织形态、管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发展模式上实现颠覆,按照互联网经济时代用户驱动发展的思路,构建能够快速响应并满足用户需求变化的产业体系,这是所有国企变革需要冷静思考的战略问题。
从“垄断”资源到黏住用户
《经济参考报》:除了电信、油气、广电等行业外,此次国企改革也涉及竞争相对充分的家电行业,如何看待国有家电企业的改革?
罗清启:从目前家电行业的企业属性来看,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基本都是国企,这类企业又与消费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在这个行业显得尤为迫切。对家电业来讲,国企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产权制度、治理体系、经营机制等系统的改革,为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铺平道路。这就要求国企从过去的以资源为中心,转型为现在的以用户为中心,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垄断”是黏住用户,而不是占有巨大“沉默”的市场资源。
像长虹这类已经开始变革的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出一个符合互联网特质、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逻辑和发展模式,未来,这种模式的优越性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将爆发出极大的能量。目前,长虹智能战略的落地及系列“CHiQ”产品的市场初体验已经显示出国企改革的探索价值。
从整个国企改革的大背景看,随着电信、广电等领域向民营资本放开,传统的单纯依靠家电终端产品制造为主的家电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重组调整,基于终端产品向内容服务、数据运营等领域进行拓展已经成为家电企业发力的重点,未来整个市场或将出现“数据运营商”的新角色,这为家电企业转型带来更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