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线下借贷模式引多方质疑
数百亿资金走个人通道 操作透明度低
2014-08-19    作者:记者 张莫 林远 实习生 范文涛 魏小川/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资料图片
  国内P2P行业巨头——宜信公司及其创始人唐宁总是不断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由于其典型的“债权转让模式”存在专业放款人这一集中式资金通道,且借贷规模、操作手法对外界始终是个“谜团”,不仅遭受到了公众的普遍质疑,也频频引发监管层的担忧。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拿到了一份宜信的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发现监管层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这份协议是一份三方合同,除了出借人外,作为乙方的宜信卓越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协助借款人完成债权转让手续及收取服务费,作为丙方的宜信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为出借人提供包括借款人推荐、出借促成、回款管理、出借资金贷后管理和必要的催收服务,并据以收取相关账户管理费用。
  据有关人士介绍,从协议上已经看不出宜信公司及其创始人唐宁个人与借款人之间的联系,但是作为宜信旗下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唐宁在流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要远远超出协议中的两家公司,这里面的资金流动非常复杂,而投资人很难看出其中的“门道”。
  宜信公司由唐宁于2006年在北京创立。目前,宜信是国内最大的P2P线下模式与债权转让模式机构。
  所谓P2P债权转让模式,不同于典型P2P借贷中借款人直接对接投资人、平台只负责撮合交易的“点对点”模式,记者通过对业内人士的采访了解到,债权转让模式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居间人”模式,或“专业放款人”模式,即P2P平台在线下寻找借款人,对其进行评估,通过后推荐给专业放款人,专业放款人向借款人放款,取得债权,然后把债权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获得债权带来的利息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模式中,专业放款人均为自然人,通常是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在宜信模式中,唐宁就是专业放款人,唐宁先将资金借给借款人,随后对债权在时间上和金额上进行拆分,再以理财产品的方式把多笔债权打包后进行批量销售。”一位熟悉宜信业务模式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换句话说,在整个运作流程中,所有的借贷资金都是从唐宁个人的账户“借出”和“流入”,因此唐宁也曾被戏称为中国累计放贷额度最大的个人。
  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唐宁在创办宜信时,当时的环境下P2P通过网络来直接撮合的效率比较低,无论是借款人还是投资人都没有意识将借款和放贷放到网络上进行,而“居间人”模式的撮合效率要高很多。另外,宜信采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可以更好地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因为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债权转让也是受法律保护的,虽然资金是在唐宁个人的账户上“滚雪球”,但是却并不影响其合法性。
  这种债权转让模式引发了外界对于宜信的普遍质疑。而最大的质疑来自于其“不透明”。依靠债权转让模式,宜信的规模在近年来得到了成倍扩张,但是宜信几乎从未对其业务数据予以公布。只有《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曾对宜信的小部分数据予以披露,数据显示,从业务增长速度上看,2008年至2012年,宜信的P2P业务增长了300多倍。
  《经济参考报》记者18日也就宜信的债权转让规模与模式问题,询问宜信公司企业传讯部相关工作人员,不过该工作人员表示,债权转让模式的存在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具体涉及资金的额度没有统计过。
  业务规模的不透明只是一方面,操作方式的不透明更使得外界对于其潜在的风险表示担忧。
  从上述协议中,可以看出“由于(宜信)所有的操作都是在线下进行的,运作比较隐蔽,因此存在着资金被挪用的风险。换句话说,投资人投资的债权是否真实存在,这个外界很难知道。另外,债权转让的理财产品化,操作比较复杂,也有错配、资金池乃至非法集资的嫌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并非说宜信的模式本身就是资金池,但是由于其并不透明,所以存在这种风险的可能性。
  据宜信内部的一位员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目前宜信债权转让涉及的金额大概在6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每年会有数百亿资金在唐宁的个人账面上游走。“宜信的规模这么大,而且线下投资人从其构成上来看,比起线上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可能更低。就我了解,由于宜信不够透明,它具体怎么做的大家不知道,监管层对其有一定担忧。”上述业内人士说。
  也由于这一原因,目前宜信已经在弱化其债权转让模式。据悉,宜信正处于转型中的业务被称为P2P2.0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P2P模式,投资人和借款人通过网络平台撮合后直接对接,这也成为过去一段时间里宜信主攻的业务方向。不过由于线下业务的“雪球”已经滚到了一定规模,想要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并不现实,据上述内部员工介绍,宜信目前线上和线下的业务量应该是“五五开”。
  “现在债权转让相关业务的占比已不到五成。”上述宜信企业传讯部人士告诉记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宜信公司陷代销飞单风波
· 宜信称已启动相应风控机制
· 宜信8亿坏账风波引关注 P2P行业亟需监管措施出台
· 宜信拟试水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 “宜信模式”触发兑付危机
 
频道精选:
· 【思想】不动产登记的长远效应 2013-06-14
· 【读书】周鸿祎 用互联网思维写书 2014-08-18
· 【财智】调整后向上趋势不改 高点将在四季度出现 2014-08-18
· 【深度】跨国车企钻政策漏洞通吃上下游产业链 2014-08-1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