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47亿元,同比少增176亿元;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去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
新增贷款数额和贷款余额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分析师徐博表示,4月份信贷投放进一步放缓,一方面是受存款下降约束,另一方面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结合社会融资规模同步放缓的态势来看,企业整体融资需求有放缓的迹象。
央行初步统计,2014年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少增35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17亿元,同比少增15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87亿元,同比少增1431亿元。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符合市场预期,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7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包括信托贷款,受托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表外融资活动均出现下降,这显示出影子银行的活动出现放缓。
他说,风险偏好的下降也是跟随央行的政策指引。中国央行继续表示将对影子银行(包括银行间同业借贷和理财产品)实施严格的监管,因为影子银行的增长推高了市场的借贷利率,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6.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2.45万亿元,同比增长5.5%,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6.4个百分点。
刘利刚指出,过去3年的历史趋势显示,从3月底到4月,广义货币总量一般均出现下降,这反映出商业银行需要为表外活动进行融资。但是,今年3月份的广义货币总量增加少于预期,而4月份也保持平稳,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进行表外融资活动的意愿降低,这也表明,随着风险偏好下降,银行开始逐渐去杠杆化。
今年以来存款搬家的趋势继续保持,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元,同比多减5545亿元。徐博指出,金融市场化改革是形成中国银行业全行业季度存款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中国金融市场在市场连通性、多层次市场建设中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资本通过市场化自由流动,正在逐步实现完善利率曲线的政策目标。
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徐博认为,从核心经济金融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略显疲弱迹象。央行货币政策的实质性取向正由去年下半年的“稳健偏紧”转变为“稳健略松”。
他认为,为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央行有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再贷款机制进行定向流动性支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