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的央企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正在为其过去几年的飞速扩张付出代价。
劳动节前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刊出了几份关于中国铁物的2013年年度报告和2014年一季度财务报告,过去几年因为托盘贸易和垫资生意而积累的风险,被暴露无遗。
2013年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铁物2013年的利润总额为-73.45亿元,净利润为-76.51亿元。
该公司所披露的2013年亏损原因,则主要是由于2012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钢材贸易企业所出现的不能及时履行合同及信用违约的情况,并且相关风险在2013年又从钢材贸易延伸至钢铁生产及煤炭贸易企业,为此,中国铁物计提了金额较大的资产减值准备。
因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和重复质押而“受伤”的不仅仅是银行,多家充当“影子银行”的央企和上市公司已经“中枪”,中国铁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其追求销售规模增长的扩张路径,在央企中也不是孤例。
“影子银行”困境
中国铁物是专注于铁路物资和钢铁、矿产品的特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在钢铁领域,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提供商之一。
过去几年,中国铁物一直扩张速度飞快,2011年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后,2012年和2013年又连续在世界500强的位置上前移,营业收入也从2010年的226.30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71.72亿美元。达到第一个千亿营业收入用了几十年,而第二个千亿仅用了三年。
与中国铁物合作的一家公司管理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制定了快速扩张的政策,中国铁物总公司对下属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一直很繁重,导致下面各子公司纷纷激进扩张,而相关风险却防范不够。
中国铁物旗下的一些公司近年来一直通过“托盘”的模式,在钢贸圈内担任着“影子银行”的角色。
所谓“托盘”的模式,是指拥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订货,并且支付货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货权暂时属于上述企业,一段时间后钢贸商再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以拿回钢材货权。
“将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钢贸商,一方面可以要求借款方的采购交易通过自己实现贸易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贸易价差,将利息收入转为合法的价差收入,因此,像中国铁物等拥有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大型贸易央企,如果进行‘托盘’融资,既可以做大销售规模,又可以赚取利息和价差。”一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不过,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小的风险,比如在钢贸商没有偿还资金时,货权本应是在这些‘托盘’企业的手中,但如果钢贸商与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相互勾结,一起制造假仓单,就可能出现钢贸商用此货权进行重复质押、多方融资的情况,而一旦贷款资金还不上,抵押货物只有一批,要‘讨债’的融资方却有好几个。”
2012年,中国铁物上海公司就被曝仓库内寄存的钢材不翼而飞,而中国铁物另一家子公司哈尔滨公司也同样卷入了钢铁贸易圈重复质押、骗取资金的尴尬。此后,中国铁物几大子公司甚至出现同时在各地仓库抢货的情况,由于各子公司之前彼此没有沟通,有的是被同一家钢贸公司欺骗。
记者查阅上海法院网发现,2013年5月开庭的一起关于“仓储合同纠纷”的案件,上诉人就是中国铁物哈尔滨物流有限公司,而被告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宁港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中,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也是中国铁物旗下公司与日本企业组建的合资公司。
中国铁物在钢贸领域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在其公布的2013年年底报告数据中也“可见一斑”。报告显示,2013年度的坏账损失中,因诉讼或纠纷影响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及长期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人民币50.49亿元(2012年度为6.47亿元)。2013年度存货跌价损失中,因诉讼或纠纷影响的存货已计提跌价准备金额为人民币5.96元(2012年度为4349.58万元)。
风险蔓延
从2012年到2013年,形势并没有好转的迹象。中国铁物在其披露的2013年年底报告中也坦陈:由于境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未得到改善,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相关风险已由钢材贸易延伸至钢铁生产及煤炭贸易企业,进一步导致公司的资产出现风险(包括存货灭失风险及合同方的信用风险),并形成新的纠纷和诉讼情况。2013年,因“风险事件”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及存货灭失损失在考虑没收保证金之后对公司合并损益的净影响金额为人民币61.08亿元(2012年度为人民币8.76亿元)。
“除了钢贸商,最近几年中国铁物还跟钢厂、煤炭企业、银行等上下游很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从钢厂采购钢材,钢厂从其采购原材料,这些都为公司销售收入的膨胀做着重要贡献,但由于钢厂和贸易商之间的关系一向地位不平等,一直以来都是钢厂更有话语权,贸易商从钢厂采购往往是预付费的垫资模式,这样一旦钢厂出现问题,相关贸易商的风险也就随之会暴露。”一位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
中国铁物就已经尝到了上述风险的苦头。比如去年一度停产并陷入欠债漩涡的沈阳东方钢铁有限公司,
中国铁物就是其主要债主之一。有媒体去年12月走访东方钢铁时就曾披露,厂房内已经人去楼空,到处是生锈的板材,至少23处房产被标明为“中国铁物抵押物”。
据记者了解,对于一系列托盘、垫资风险的逐渐暴露,中国铁物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诉讼获取责任方的资产抵押或担保,并且要求下属公司避免新的“托盘”业务。而从去年开始,中国铁物的主要管理层也进行了更换,目前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均已易主。
上市计划付诸流水
从2009年开始启动的中国铁物整体改制上市计划,如今陷入停滞。中国铁物在2012年下半年就公布了招股说明书,进入上市排队审核的实质程序,而在2013年获得巨亏后,公司已经撤回了上市申请材料。
屋漏偏逢连夜雨,直接融资渠道被暂时关闭的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却在不断攀升。早在2012年底,中国铁物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90%,而2013年巨亏后,其资产负债率更是跳升至97%的警戒线。
如此“麻烦”之下,中国铁物希望通过“转型”控亏增盈。在其发布“2013年度亏损事项公告”时,中国铁物表示,希望推动钢铁集成供应链业务转型发展,建立大渠道、发展大客户,并拓展铁路业务领域,推进铁路物资供应链业务的快速发展。
不过,这样已提了多年的“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中国铁物的2014年一季度合并利润表就显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依旧亏损1763万元。而3月27日,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最新信用评级报告,也将中国铁物列入了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原因是“公司资产质量有所恶化,债务周转压力增大”。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