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兰州的自来水被检测出苯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近20倍,兰州市民纷纷抢购瓶装水,这其中折射出我们城市的自来水管理怎样的漏洞?兰州水厂自流沟与兰州石化的地下管网纵横交错,有没有人考虑过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城市的地面上光鲜亮丽、高楼林立,我们是否能想到城市地下还有另外一张面孔?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兰州市长今天向市民道歉;多年前埋下的隐患为何迟迟没有根除?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在为多少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敲响警钟?
向松祚:水还是没确定能用 我们的揪心和疑虑仍然持续存在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今天上午跟兰州的几个朋友打过电话,他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就是说大家喝水毫无疑问仍然是喝瓶装水和矿泉水,但是洗没有办法,因为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人也许能够用矿泉水或者是纯净水来洗澡。洗衣,但是绝大多数的市民没有办法这么做。为什么我讲现在是揪心呢?就是过去他们喝了多长时间的水是不是已经被污染过?苯污染以后,本身对皮肤是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这个疑虑并没有消除,虽然现在说原因已经查出来了,是所谓兰州石化的地下管网造成的油污污染了自来水的自流沟,是自流沟水污染。但是这个原因是不是这个原因,首先大家还没有很明确。即使这个原因找出来了,并不意味着水现在就干净了,所以这个揪心和疑虑仍然会持续存在。
它里面其实还有一些问题,就是说超过多少年洗对皮肤会有损害,这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问过相关的科学家,尽管他们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指标,但是他们一般认为,如果说超过国家标准的2倍,也就是说每升20微克的话,长期洗这个水,更不用说饮用了,会对你的皮肤会有影响。所以这个也是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老百姓可以用这个水洗澡洗脸?什么时候可以喝?这个必须要明确,不能笼统的说,现在水你们可以用了。
我本科是学工程的,当时学化学学过苯,我们在实验室里面还闻过苯,应该讲苯是具有多样毒性的一个物质,它可以对你首先是神经系统,会让你头晕的,马上你就神志不清,神经麻痹。第二就是你的呼吸系统,让你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还有你的循环系统,你的血液不畅,会发现脸发红什么的。再有就是最后你整个的消化系统,最严重的就是白血病。其它的癌症,但是它隐藏时间会很长,有的严重的可能六个月就会出现,有的可能二十几年。
在这一次事件里面,为什么科学家一定要出来帮助市民要说清楚这个事,因为之前的报道就是说饮用水洗澡没事,其实苯如果超标到一定程度,洗澡对皮肤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个皮肤的影响也会潜在的影响到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疾病。
张鸿:接下来我们还要做的事是追责和反思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号?水被污染了以后,它的修复其实相对来说不难,我相信科技手段,加点什么可能就修复了,但是信用的修复特别特别难。因为在3月6号的时候,兰州很多市民给媒体打电话说家里有怪味,你知道苯也是会发出刺鼻的味。然后3月8日,兰州市政府通过所有的媒体辟谣,说我们包括环保局,包括疾控中心说我们检测了,全面合格,没有问题,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今天的这个苯超标和3月6号那个是不是一码事,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果。接下来还要有的程序是追责,哪些人在哪个环节上负有责任,还有一个环节是反思,就是说我们城市规划等等,需要一个大面积的反思。
我是在装修房子的时候知道这个概念,苯超标可能会散发出一个刺鼻的味道。比如说老人,对胎儿都是一个慢性中毒,到最终可能会有白血病。现在我们也经常看到说谁家孩子因为装修房子,住的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得了白血病等等这样的一些报道。所以它其实对人体有伤害,超20倍是对人体伤害特别大的一个数据。其实它超标这么长时间以后,对当地人,就是用水人的健康的影响是可以作为一个课题的,就是我们应该有社会组织跳出来说,我要看看这个伤害到底对兰州本地的居民到底造成了哪些伤害。
向松祚:为什么这个自流沟多年来没有检修?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既然这个自来水的自流沟被石化的管网包围了号称六十年,而且兰州石化曾经发生过六次爆炸,这个自流沟也修了快六十年,从来就没有检修过,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说早就过了服役期,这么一个关系到数百万市民的切身大问题,到底是为什么?这一串的疑问又来了,我们是怎么保证饮水安全的?你明明知道周边是一堆化工厂的管道,而且曾经出现过六次事故,出现过多次的泄露,甚至有几十吨的所谓渣油曾经倾倒到这个地方没有清理过,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这个自流沟没有检修?没有加固?
我今天问兰州的朋友,他们就讲有两个原因,一个是1987年爆炸的,一个是2002年爆炸的,这隐含的一个含义就似乎很清楚,说明现在的这些人似乎是没有责任的,1987年爆炸的,都27年了,2002年都已经10年,那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说我们现在是没有责任。问题是青岛的中石油管道是什么时间?是11月份,习总书记去以后专门讲全国要排查,然后现在正在检修自流沟的工人都说这个玩意早就该检修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检修过,能不出问题吗?
张鸿:一定要把生命安全放在城市发展的利益之前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官方的说法是,有可能1987年泄露直接影响了今天的水污染。当然这有可能,包括它周边环境的污染也可能渗漏,因为我们做过很多环境保护的节目。我们都知道,其实一个自流沟就是一个水泥管子,水泥管子里面通水,可能原来它在市郊,在不那么污染严重的地方,但是随着这么多年来整个城市的发展,包括石油管道等等的发展,加上2008年曾经投资1.5亿来清理周边环境的污染。
那么,为什么我们到最后要相信一个相对中立的第三方的意见?是因为所有的各方在这里面其实都是利益的一方。
我看新闻报道说,就在昨天,当地的80个村民被搬迁了,这80个村民早就说这个地方污染太严重了,不能在这个地方待了,然后昨天突然就允许你搬迁了,原来再怎么污染没出事就没关系。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说什么事才是大事?市长第一时间出来说,我们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话是对的,但是哪个利益?发展的利益,还是环境保护的利益?还是我生命安全的利益?哪个利益放在第一?
向松祚:城市摊大饼摊的太快 地下管网的建设没有跟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这确实是全世界大城市,尤其是中国飞速成长的城市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记得,去年5月份还是6月份,当时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说基础设施的投资,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加大对城市管网的改造。因为城市的管网我们通常讲有四大类,就是水,电,油,气,有水网,有电网,有天然气网,还有油网。其中,水是最麻烦的,有给水,有排水。我们这些年出了很多大事。包括深圳等很多城市只要稍微出现一点大雨,必然会出现城市内涝。关于管网的建设,这里面有客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就是确实我们这些年城市发展太快,城市飞速的发展,人口急剧的膨胀,城市摊大饼摊的太快,所以地下管网的建设没有跟上。
第二,确实我们的规划设计方面,特别是在建筑的质量方面可能确实也没有跟得上。我看到媒体的分析,比如说青岛,据说青岛的老城区没有出现过这个情况,为什么?青岛以前的管网建设是德国人建的,德国人建设的安全系数非常高。我想这次兰州的这个事件,除了城市管网这个大的建设严重滞后,或者说改造滞后以外,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是安全的意识,特别是生命之源、生命之线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因为你想,几十年被天然气,被石油的管网包围起来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这种事一旦出现意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些事故出事以后,你是可以补救的,但是对于这样的水污染事故,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危害以后,是没有办法补救的。
张鸿:历史从来不遗留问题 只有人会把问题留给历史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每一个城市,其实不光是城市部门,还有相关的公司,水务公司,还有环保部门要去排查,老百姓也应该去排查,我们需要真正的了解,我们到底是不是处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因为这些年城市发展太快,地下的各种管网不可能不打架。打架以后,我们看到的好像是新规划、老规划,然后这个行业规划和那个行业规划之间的冲突,但其实它的冲突是发展和环境和民生之间的冲突,到最后谁给谁让路?
其实自流沟是水务公司的每一个沟,每一个运水的管道都有相应的级别,比如说它是国家一级水源区,它就有一级的保护要求,比如说就有方圆多少米之内不许有各种工厂,不许有什么建筑等等。但是发展来了,我这个城市要摊大饼了,要扩大了,给不给让路?最后可能就给让,因为那个在地下看不见,而城市的发展在地上,看得见。所以我们最容易的一件事情是说,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历史从来不遗留问题,只有人会把问题留给历史。
李学军:地下管线缺乏统一监管 都是谁使用谁建设就谁管理
(中国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目前我们国内这种状态,是谁使用谁建设谁管理,水厂的自流沟是它来建设、来维护、来管理。而石化这种叫工业管道是由企业建设,维护,管理。目前咱们国内缺少这样一个统筹也好,或者是统一监管的这样一个部门。在目前这种国情条件下管线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上怎么真正解决统筹规划,实现管网的统一监管,监督各级管理责任维护工作是不是落实到位了。我们一些技术手段现在有了条件,应该跟上去。比如说进行智慧管网建设,实现管线的智慧化。资源化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及时地掌握管线的运行状况,保证管道的高效、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