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三句话,让大家特别关注。第一,给小微企业进一步减税;第二,加快棚户区改造;第三,深化铁路投融资的体制改革。那么,在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有所回落,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当下,这样的一个组合拳到底会有多大的作用?持续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计划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会有哪些特别的影响?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刘戈共同评论。
国务院昨天推出组合拳;三项措施发出稳增长信号;市场高昂情绪为何会被点燃?棚户区改造这招棋又会打通中国经济哪根脉?
4月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打出稳增长组合拳明确了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6万元进一步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于2016年底,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据统计,今年要实现470万户的棚户区改造,按每户50平方米推算,建安成本2000元每平方米,至少可以拉动4700亿元以上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会议指出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其中,国家投资近80%将投向中西部地区。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至3000亿元,创新铁路建设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今年向社会发行1500亿元,实施铁路债券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一边是保障性住房在迅速推进,另一边是全国房价涨幅也在有效放缓。4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3月百城房价指数。全国一百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继续上涨,但同环比涨幅均连续第三个月缩小。房价增速的收窄也让有关部门开始警惕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风险。
刘戈:这三项举措是改革措施里一个具体的执行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三中全会开完了以后,那么一项一项的改革措施都要落实,那么包括我们讲的给小微企业减税,包括我们棚户区的改造,包括铁路的融资方式,这都是应该按既定的,原来的定好的这样一种方针和政策在落实,那当然需要一步一步的落实。那么现在我们看比如说棚户区改造,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棚户区改造是非常难啃的一块骨头,以前肉多的骨头都已经啃完了,那么现在资金的问题是核心的问题,那现在开会就是研究解决这个资金的问题。
我觉得它就是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措施里面的一个具体的执行,一定要去寻找这样的一种动因,我觉得没有必要。棚户区改造就是一个功在千秋的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这样的事情它功在千秋,同时它能拉动经济。其实房地产说白了,除去房地产的那一块暴利,地产商那块暴利以外,更多的是建筑业的拉动,那同样盖房子,钢筋、水泥这些都少不了。而且农民工的就业这些都在刺激。
马光远:把三项举措看成所谓的刺激计划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误读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现在动不动把这种常规的一些举措看成所谓的刺激计划,事实上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误读。我们看到前三个月,尽管有些数据可能在下滑,但是不管怎么样,我现在可以敢肯定的讲,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绝不会像很多国际投行讲的,掉到5%,6%,那基本是一个零概率的事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在7.2%,7.3%,7.5%以下都是很正常的,减税也好,还是棚户区470万套,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早已经确定的;那么铁路加了1000个亿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受国际投行的影响,因为每一年我们看到一季度的时候,国家投行看到中国经济数据下降,就首先唱空,你到5%,到6%,然后紧接着逼着出政策,出了政策以后他们中间牟利,所以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关注,减税不是刺激性计划,减税是我们看到,比如说我们两个PMI,一个是官方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第二个是汇丰的,主要小企业,那么小企业还在整个景气指数之下,那么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延长对他们的优惠是对的,棚户区470万套也是既定的,铁路加了1000亿,怎么能叫刺激计划呢?所以这个情况是我们的一个既定的规定动作,不是临时性的一个动作。
从总体来讲,比如说这个小企业,那么小企业实际上这个优惠,第一个是比如说营业税优惠到多长,对什么样的进行优惠,事实上去年出台这个政策以后,大家都说是不是优惠面窄了一点,是不是可以扩大?再比如说包括它的所得税,其它的税收优惠方面,大家也一直在提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短期的举措,还是作为一个的长期举措。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似乎在往长期走,也就是不断的来延长它的优惠年限,这对于小微企业整体的恢复它的活力,我觉得非常重要。
再比如说棚户区改造,那么我们这么多年以来,事实上克强总理上任以来,一直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那么今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跟以前一样,就是融资的问题,资金怎么来?事实上在这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里面讲了,国开行牵头,采取发债券等等的手段来解决什么呢,棚户区的资金问题。那么至于说铁路,我觉得更是常规了,我们中西部大量的基础设施来讲,还是不够,所以我认为这个砸下去以后,肯定对于经济增长肯定有效果,但是不要把它看成稳增长的短期举措。这三项举措我都认为是长期的,一个是民生;第二个是我们的经济的整个最微小的细胞;第三个基础设施,都是长效的效果。
马光远:三项举措的政策意图是在稳定我们的信心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不同的人看中国经济,看政策,他的观察面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有长期考虑的,你不会注重数字,但是你读数字也能读出来。比如说470万套的棚户区改造,包括我们今年全年的保障房计划,那么有人算可能能达到1万亿的投资。再比如说铁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强调铁路建设强调很多次,他把铁路看成中国完善加强西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来没有把它看成一个短期举措,但是短期你也能算出来,在6000多亿基础上又加1000多亿,也能拉动GDP。
我觉得第一个是稳信心,目前有很多人,特别是海外投行,认为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可能很危险情况下,我们拿出这样的举措意味着什么?第一,短期来讲我们也有办法,比如说我们加大铁路投资是有办法的;第二,长期来讲,我们通过对中小微企业减税的举措,我们也能够达到长期的,对中国经济稳定的目的。我觉得最关键的,大家要读到政策的意图,就是他是在稳定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我们政策的储备是很足的,我们只要想让中国经济增长,我们完全有办法。
刘戈:棚户区改造对百姓生活的改善是多少GDP也换不来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能够带来一些直接的刺激,2000万吨的钢铁,7000万吨的水泥,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的是它对民生的改善,这些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它对整个国家的改善,国家带来的作用和贡献。我们看到小丫去包头市北梁的棚户区,这个地方我很熟悉,因为我小时候就去过,那么这些老百姓从这些房子里能够搬到新的楼房里,这种心情,对人民生活的这种改善,这是多少GDP也换不来的。
原来我们说棚户区改造的话五个一点,说中央出一点,地方出一点,银行出一点,企业出一点,老百姓出一点,自己出一点。这里面国家这部分有,银行这一部分也有,但是剩下的这三个,怎么样解决这个资金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现在在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专项资金,然后把邮政储蓄银行钱拿来,这样能够给更多的补贴。我们去年的时候355亿,平均到每一套房子10000多,是不是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那么在财政补贴之外,信贷上再补贴的更大一块,能够让更多的棚户区改造的老百姓更快一点住进新房里,这是最大的作用。
马光远:保障房的建设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对整个市场来讲,因为曾经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三个一个亿,其中有一个亿就是棚户区,我们想这一亿人最后从棚户区住进高楼大厦,那么这整个对房地产市场来讲,他提供的住宅的增量差不多有3000万套左右,这个量是很大的。我们今年完成470万套,那么还有我们前几年开工的,整体来讲等于是把一亿人的住房问题通过什么来解决呢?通过保障房来解决,当然这需要很大的一个资金量,所以无论在我们的三中全会金融体制改革里面,还是在我们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里面,都特别提到在住宅金融方面我们要探索,要走出一步,包括我们建立专门的住宅银行。
从这个事情开始,事实上中国房地产未来的模式已经很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就是未来的模式就是二八开,20%我们来保障,那么这一个亿棚户区改造就属于二八里面的二里面的一部分,那么80%靠市场解决。所以在目前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转局的情况下,事实上加大碰棚户区的工作意味着什么?即使整个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我们也可以通过保障房的建设避免房地产市场调整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所以这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
未来整个房地产的走势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就是我们之前多次讲过,就是大家不要简单的把它看成一个分化的市场,那么我们现在要避免出现的就是整个房地产预期出现一个大的调整,要稳定,因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要分开,政府做保障性工作,那么市场做什么呢?做价格。我们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政策是一个什么政策?各个城市根据不同的特点自己来决定。所以我觉得这个增量上去以后,事实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以前担心的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会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市场和政府都能够各得其所,这样的市场才叫健康持续平稳发展的市场。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的保障房对整个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房地产市场如果到了真正调整的时候谁也挡不住,但是目前来讲,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
刘戈:要警惕地方政府把钱用到商业利益更大的棚户区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关键是对于预期的改变,尤其是像一些中低收入的人,那么当他觉得可以从其它的渠道获得住房权利的时候,那么他就用不着比如说儿子要娶媳妇了,这一关怎么过,全家人给他集资,勒紧裤腰带多少年来做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必须要现在做呢?因为房子还要涨,那么当现在政府不断推出各种保障房,对于预期来说,大家就说那么我现在能解决现在解决,现在不解决以后再去解决房子也没有那么天大的事,所以我觉得,当大量的保障房能够按照计划推出的时候,对整个市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信号。
我的担心是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地方政府是不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真的把这些钱用到那些必须马上改造的棚户区,而不是用到一些商业利益更大的棚户区。我们知道这些棚户区是有区别的,有的地方在城郊,商业利益很低,但是它就是条件差的更厉害;而有一些地方,如果自己本来也缺钱,所以这个时候更多的拿着国家的政策去改造那些其实商业价值更高的地方,那这可能跟我们的政策是相背的。
马光远:保障房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钱从哪里来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最担心的还是融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比如说,因为我们整个的棚户区改造,资金不是中央政府完全提供的,地方也要承担,个人也要承担,中央这块好解决,能够保障,但是地方这一块能不能保障?多年以来事实证明是很难保障的;个人这一块,因为大量的棚户区的人群属于低收入人群,这块怎么样保障?也很难。
这次我觉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我们在金融层面一定要开拓,替大家想办法,替大家把这个钱给省出来,并且有建设的资金可以用。所以未来我们保障房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钱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主要解决的路径是什么?就是在金融创新方面一定要进一步,除了发债,还可以想想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