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日晚博鳌亚洲论坛“生态·新型城镇化”分论坛上,两位院士提出新型城镇化应环境为体经济为用,同时着力搞好水基础设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坦言,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解决大量农民剩余劳动力、挽救经济的同时,不言而喻还带来水污染、灰霾、土壤污染等负面效应。
王如松表示,新型城镇化首先要以环境为体,处理好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二经济为用。通过生产、消费使城市具有活力,使城市化给人带来福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王浩认为,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反思以往的教训。过去的城镇化多是摊大饼,城市无限扩张。新型城镇化应在空间布局上更为合理。此外,建筑要节能环保,交通体系是立体、低碳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水生态城市。
王浩称,新型城镇化要把水的基础设施搞好,依次解决水安全、防洪、供水,以及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问题。水治理、水生态文明是整个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
王浩介绍,从自然禀赋看,中国水的条件在世界各国中属于比较差的行列。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少;二是中国水资源分布南北不均衡;三是大陆季风气候,降雨不均衡;四是水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不高。
更迅速、更便捷阅读深度解析、分享新锐观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经济参考报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