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需要多少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算了一笔账:产业项目的行政审批,涉及50个部门和机构,88个环节,法定办理期限是587个工作日。
但2012年落户松江新城的万达广场,从企业提交设计方案到获准开工建设,耗时不过71个工作日。
万达不是个案。盛亚飞介绍,2012年松江开展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把629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区级审批349项、初审49项、备案48项,并编制了松江区行政审批目录。
项目开工前审批手续,原本没大半年搞不定,现在只用了32天。盛亚飞把这个归功于为“串联改并联”的扁平化审批流程改造:比如一个设计方案审核,共9项行政审批,设计方案报送进文件审查中心,所有部门均当天受理申请,在2个工作日内同步完成受理工作,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总体意见征询工作。
接下来,项目审批进入下一阶段,抗震、消防、雷击、交通影响等10个专项的评审、论证,共用12个工作日;从总体到分类的21项设计文件审查,耗时不过22天;规划许可证审批,用时2天;从施工监理合同备案、安全质量报监到施工许可证办理,3天3件事—办事人员说,项目文件简直是“飞一般”的速度在流转。
经过清理,剩下的绝大多数审批环节基层政府已无权削减。目前松江已实现行政审批“一口受理、一门办理、一站服务”,审批办理走向智能化。“电脑比人脑更讲规范和标准。产业审批项目哪个不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系统里设定的界线,在系统里就被卡死了,无法进入下一关。审批流程里每一环节办理时限做了明确规定后,哪个环节拖延了,都有迹可查,必须给出足够理由。效率自然会提高。”盛亚飞说。
放权不等于放手不管
本报记者 冯 华
迟福林委员: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放”和“管”两个轮子都要圆,这样“车子”才跑得稳、跑得快
蔡达峰委员:以政府自身建设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多设路标,少设路障”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能否完成相关领域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简政放权正是激发市场、社会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改革举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