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溪镇“夹心层”农民的命运转折:成也良田 忧亦耕地
对于世代务农的柳曹刚来说,过完马年的春节,就得考虑寻找新的生计了。
柳曹刚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的农民,20年前,他从四川省奉节县(现属重庆市万州区)举家迁往灌溪,看中的就是这儿的良田沃土。相比贫瘠大山区的老家奉节,在柳曹刚的眼里,这儿的良田简直就是金矿。
柳曹刚有的就是力气,是一个勤恳的庄稼好把式。
当地好多人或外出打工、或撂荒退田的时候,他就把耕地接管过来自己耕种。最多的时候,他家种植的水稻面积达到七八十亩。就是靠着种田、喂猪,柳曹刚两口子起早摸黑的劳作,硬是拉扯出了三个大学生。前年还修建了一座新楼房。
“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城里人的日子好过多了。”看到进村了解当地农民生活状况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柳曹刚直言城镇化带来的好处。
不过,他也有忧心之事。“组里的耕地去年被一家大企业征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都不到3分地了。”住进新楼房的柳曹刚,尽管脸上还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可也掩饰不住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毕竟,只会种田的他,失地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耕地少了 路面硬了
灌溪镇地处常德市区的近郊,毗邻大型企业浦沅工程机械厂,30年前就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灌溪工业园区”,工业一直比较发达。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大片良田被征用盖起了厂房。
2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临岗公路驱车北向,不到一分钟便进入灌溪镇的地域,从临岗公路4公里处驶出,右转,来到了柳曹刚家。
一辆推土机静静地停放在一大片空旷的、尚未平整完毕的耕地边沿;空地的另一边,则是一排排崭新的农舍。
“这块地是被常德烟机厂征用了,听说是要建一个大型的复烤车间。”柳曹刚告诉记者。
这块被征用的土地原是100多亩水田,柳家承包耕种的水田有一大部分在此。“我们组里有170多个户籍人口,现在剩下的耕地也就30亩不到了。”他说。
记者了解到,当地搞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征用良田,但农民反对意见不大,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当地长期以来工业氛围比较浓厚,当地农民都知道工厂进来了挣钱的机会更多,比种田有“搞头”;二是当地的生活硬件设施因为城镇化而急速优化,农民得到了方便和实惠。
柳曹刚告诉记者,以前身处大山的他,对柏油或水泥路面有着天然的敬羡。乡村里笔直的公路,“下雨天脚不沾泥”,这让他很知足。
有了城里人的感觉
更让柳曹刚知足的,是前两年新建的楼房。
记者看到,柳家的二层小洋楼就在一条水泥街道的旁边,不锈钢门窗褶褶生辉,四周花红柳绿。放在城市里,绝对是一座颇有品味的独栋别墅。
柳曹刚说,他家的房子在当地还算不上最好的,至少在他所在的组,家家都是这样的楼房。记者站在柳家楼旁的小街道边,一溜数下去,笔直宽敞的水泥路两边,有几十栋这样的小楼房,看起来像城里的某一条街道。
20年前,柳曹刚从四川奉节移民到湖南常德,陆续带出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等几家人。从当初落户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家家都还算得上中等富裕农民,如非勤劳,确实不易。
柳告诉记者,当地人搞工业加工作坊的多,大多不愿种地,移民过来后,他家就承包了很多别人不愿种的耕地,几十亩水田每年能收入几万元;再加上媳妇在家饲养上百头生猪收入的几万元钱,尽管两口子十分辛苦,但满足3个孩子的上学开销之后还能略有盈余。他的弟弟则在附近打零工,这几年周边拆迁的多,零工活干不完,收入也还不错。
自己一大家子的生活水平,能逐步提高到现在的水平,柳曹刚已经相当满足。搞城镇化建设,灌溪近水楼台先得月。
“夹心层”失地农民的苦衷
灌溪这个曾经人均耕地超过2亩的富庶小镇,现在却即将无地可耕。记者疑惑的是,这么多地被征用,当地的农民怎么办?记者此前打听到,这些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他们的农民身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变化,这正是柳曹刚最大的烦恼。
他告诉记者,村里这几年征地的基本都是几家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解决办法是给村组集体一笔现金补偿,再每家解决一个进厂就业的名额;超过60岁的,则由用地单位负责一次性购买社保。这种征地补偿方案,大多数村民是能够接受的,因为他们很多早就不种地了。但对于种田大户柳曹刚而言,他却是有苦说不出。
他告诉记者,每家企业解决被征地家庭的就业,都是有年龄要求的,40多岁的他根本就没有资格;他又远远不到60岁的年纪,用地单位更不会帮他购买社保,以后的养老是一大问题。
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是,耕地没了,一家子的生计从何而来?老大尽管毕业一年多了,但基本只能自己养活自己;老二、老三都还在校就读,每年必不可少的花销就得几万块钱。
据柳曹刚称,这次常德烟机厂征地,户籍人口每人能有差不多一万块钱补偿。他家也就是三五万块钱,仅仅能够维持全家一年的开销,以后怎么办?
作为处于年龄“夹心层”的失地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家庭的支柱。柳说为此他去镇政府反映过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同情,可也找不到什么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