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单独二胎 你纠结吗?
2013-11-2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要生二胎吗?这几天,很多人家里都在召开家庭会议,认真讨论这个问题。条件放开了,生还是不生?其实大家还真的有点纠结。生了,孩子有伴儿了,大人以后的养老可能也多了一份依靠。但同样,多养一个孩子带来的经济账也让很多人有所顾虑,多一个孩子就得多花一份钱,家里的房间够住吗?孩子上课外补习班的钱够交吗?多养一个孩子真的能够防老吗?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马力、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单独”可生二胎消息引发强烈关注,面对新政,多少人纠结?多少人欢呼?人们究竟在算什么帐?生二胎能否解决养老难题?

  听到“单独夫妇可生育二胎”的政策,很多人陷入了幸福的纠结。

  孙天伟(江苏淮阴市民):再生一个给她有一个伴儿,这是一方面。第二个等我们老了,孩子长大了,她一个人面临抚养老人的问题,可能压力比较大。(费用)我们以学习算,她上一些辅导班,钢琴班,舞蹈班,这两个班合起来一个学期5000(元),一年下来就是15000(元)。她买的衣服,吃的东西,一年大概在2、3万这个样子。

  市民:像我们都是一个孩子家里,可能年龄大一点对父母来说,可能没人照顾,可能二胎来说,第一孩子有个伴儿,对家长来说,可能更多承担一个照顾。

  市民:现在好多家里有的是一个孩子的,那万一失独,老人多惨啊,另外小孩觉得很孤独,有两个孩子比较好,我觉得两个孩子最好。

  上海市民:成本上面肯定压力比较大,然后如果生男孩的话住房,或者就是各种交通,以后要买车,买房,会比较有压力吧,特别是对家长来说。

  市民:稍微大点看情况,觉得压力太大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哪个压力不大啊。

  据测算,实施“单独”放开二胎政策后,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这一人群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大约50%至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实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曾为限制我国人口过渡膨胀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人口的红利也在逐渐消失。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32亿,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3%。

  开放二胎,也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的主要手段。

  张车伟(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从长远来讲,有非常正面的影响,我们15年以后,可能我们今天政策调控效果就会显现。

  马力:放开“单独” 不会出现所谓的堆积生育现象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养老是靠社会保障,是靠养老保障,那么孩子的效益大幅减少,所以更多的家庭就选择少生。如果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要科学得多。首先,抚养的成本就大幅下降,因为抚养两个孩子成本和一个孩子比较起来,它只是一个孩子1.5倍,然后他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等等都在大幅下降。就是平均到每个孩子身上它都在下降,但是它的效益,尤其是孩子效益大幅提升,怎么讲?孩子的心理因素,他的成长过程当中有伴儿了,所以他就不是那么孤独,在很多程度上是大幅提升的,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大幅提升,还有社会的适应性大幅提升,使得两个孩子的成功率提高,或者说我们的效益更加提高。

  这次的“单独”的放开,有很大程度上有些人担心会不会由于多年来的生育堆积,如果一旦放开,会不会像头顶上顶个大水库,哗一下水库就流下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现在应该讲,符合条件的家庭大概是4000万左右,但是已经生了第一胎以后,可以马上可以生第二胎的家庭就1000万左右,所以从数量上来说,形成大水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这是第一个;第二,因为我们国家太复杂,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又太大,生育水平差距又比较大,所以这次的政策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省来制定自己不同的什么时间放。那这样它又把生育的时间给错开了,所以这样子,可能每年是250万,不会出现堆积生育的现象。

  刘戈:多生一个孩子 养儿的平均成本会急剧上升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养儿不一定能防老。其实现在有家里生了好几个孩子,最后没人养的。从投入成本上来说,多一个孩子肯定就平均成本就急剧上升。以我们个人的经历,就像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家庭会有三个到四个孩子,我们家是两个孩子,我就明显的感觉到,在我成长的时候,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就要比那些三四个孩子的家庭生活条件要好一些。那么现在,对于大部分的工薪阶层,如果是两个和一个相比较,可能区别就比较大了。

  我另外还有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很有意思,是南京大学在2010年调查的,它调查双独夫妇,那个时候在很多城市里,双独夫妇已经允许可以生二胎了。他们调查的时候,有60%的人经过仔细思考以后,放弃生二胎。也就是说,他在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和经过审慎的思考和讨论了以后,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北京,只有25%的人是符合条件的,明确的回答说我们要生二胎,就是符合当时的双独条件的,所以可能大家在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我有这个权利的时候,和到认真讨论最后得出来的那个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就说说房子吧,如果生一男一女在城市里,你就得需要一个三室的房子,那么这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难做到。

  马力:放开“单独”能起到缓和作用 解决不了老龄化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这次放开“单独”,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它不是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它解决不了,老龄化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它进入这个社会,它必然到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它是文明进步的一个表现,它是人类发展从年轻型到成年型到老年型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想逆转它,都是不可能的。

  出生了这些单独放开后多生的孩子,可以延缓老龄化到来的时间,原来我们是1950年老龄化到来大概是33.4%左右,那么如果放开“单独”的话,它可能就可以降低1.5到2个点,也就是起到这样一个缓和作用。它解决不了老龄化问题。我们放开“单独”,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怎么样能够使我们的人口结构更加科学的问题。

  刘戈:放开“单独”能合理调整人口结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一些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时段,比如,日本比较明显的是少子化,但是我们国家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结构问题,是一个均衡问题。我们现在逐渐的先放开“单独”二胎,那实际上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就是说削峰添谷的作用。

  我们看一下从1950年到2010年,就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候的人口出生的数值,有两个最高峰,1970年到1975年这是一个,出生了1.25亿人,第二个波峰是1990年到1995年,五年当中出生了1.27亿人,那么它们两个之间又有一个波谷。到了新世纪以来,0到4岁,5到9岁的,那么分别只出生了7600万和7100万,那么这个数值比起1.2亿就下降的太多。所以,我们需要能够有一个回升,这样和前面的出生高峰形成一个相对较合理的结构,那么这是我们现在放开“单独”二胎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马力:放开“单独” 由原来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了调节人口的统筹发展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这次放开“单独”,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由原来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了要调节人口的统筹发展,叫促进人口统筹发展,也就是包括不光是数量,还包括人口的素质、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代,那么也导致了其它问题的出现。比如劳动力就业、劳动力供给,还有婚配、养老、健康、保障、抚养等等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它是多元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简单的一个数量问题。就是数量,我们未来20年还要增加1个亿,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国情,但是结构可能比数量更加深刻,更加广泛,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

  现在我们考虑问题就是数量也要,结构也要,两个方面我们都要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放开“单独”,使得我们的未来,比如说现在劳动年龄人口是丰沛的,我现在10个亿,那么它在10个亿的平台上叫高峰平台,要到2026年左右快速下降,那么到2050年的时候,8个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和2000年持平,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段时间里,劳动年龄人口是充沛的,最大的问题是就业,就是就业优先战略必须要实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到2026年,劳动年龄人口大幅下降,现在生的孩子到2030年的时候,就是青壮年了,就是我的劳动力的后备,是劳动力的补充,而且陆陆续续后头那些叫少年的劳动力储备的这种机制,让它建立起来。

  现在,有人担心老龄化越来越老,结构调完了以后,它就到了一个老龄化的平台期。结构稳定使它到了老龄化平台期,使社会发展能够平稳。人口众多是我们重大国情,人口老龄化也将成为我国的重大国情,国情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制定的政策方针需要我们有所改变,有所调整。

  刘戈:既让人口总量不再大量增加 同时也要让结构趋于合理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的问题的确非常复杂。比如欧洲的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美国的数量和结构都没有问题,但中国的问题是数量也有问题,结构也有问题,所以两个都得调,所以这就需要有很高的技巧,那么就是既让人口总量不再大量增加,同时让结构也趋于合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改革再出发 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13-11-1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改革再出发 收入分配格局如何合理有序? 2013-11-1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商业流通 如何通畅? 2013-11-12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姜你军”“牛魔王”卷土重来? 2013-11-12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根治雾霾 从哪儿抓起? 2013-11-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