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中国怎样让欧盟让步的?
2013-07-3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一直以来,欧盟的拳头都在蠢蠢欲动,想用反倾销、反补贴的名义打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但这一拳始终没打下来,因为中国毕竟是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出拳,势必引起中国的反击,从而引发中欧史上最大的一次贸易战。现在这只手改变了姿态,转而和我们重新握手言欢了,光伏争端和解了,这件事曲折至此,到底是谁赚了,谁亏了?最终解决问题都需要哪些智慧?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全球热议,中欧光伏大战摩擦变互让,握手言和背后,谁在斗智斗勇?争端下一站是否还有配额战?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最终的价格承诺方案,大多数中国企业对此表示满意。总体来说,光伏行业能包吃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价格承诺谈判,具体是指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个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实现期限,中方承诺将每年出口到欧洲的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而作为交换,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去反倾销措施。达到价格承诺方案,中国企业将避免在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额关税,保住了重要的欧洲市场。
  何茂春(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这次谈判的结果,中方做出了价格的承诺,也就是说中方的光伏产品在欧洲有了一定价格的提高。虽然我们竞争的优势有所下降,但是保住了基本的市场。
  赵忠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欧洲的企业来讲,也是受欢迎的。对他们来讲,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对于推动这种新型能源产业的发展,始终是有积极意义的。
  常州光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初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前,建成世界顶级光伏企业总部,而眼下的情况只能用冷清来形容。光伏企业状况不好,上游的光伏材料制造商也受到影响。
  记者:不好意思问一下,这里面现在还在工厂还在工作吗?
  光伏企业门卫:没有人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人了。效益不好。
  记者:效益不好。这工厂是不是关了很久了?
  光伏企业门卫:很久了。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关的?
  光伏企业门卫:去年。
  这家企业原先做的是光伏产品的玻璃材料,光伏产品销路出现问题,玻璃也就无人问津。那么,光伏在国内的应用前景究竟如何?国内唯一建成的只有常州高铁站的屋顶项目。而这个项目,光伏发电的技术也只是用在电灯、空调这样的辅助电源上,因为一旦遇上阴天,光伏发电量剧减,完全依靠光伏发电太不稳定。如果用上太阳能储电技术,虽然阴天也能用电,但是花费又要增加。
  张红贤(常州高铁站光伏项目负责人):可能企业觉得投入这么多钱,什么时候能够收回?虽然说算起账来可能是8到9年,但事实上,因为这些政策没有明确,所以有点担心。
  在张红贤看来,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明显高于活电,虽说是清洁能源值得推广,但完全依靠国家补贴也不是长久之计。

  张鸿:此次和欧盟的博弈 中国的赢面更大一些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和当然是最好的,很多人说是双赢,但在我看来,中国的赢面好像更大一些,相当于给中国的这些光伏产业收了6%到7%的一个税,这应该是能忍的,而且等于中国企业在他那儿的市场保住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欧盟首先用拳头示威了一下,在这个拳头之下,中国也出拳了。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人写了,中国商务部的一系列举措是如何七周拿下欧盟的。6月6号,中国出台了对欧盟葡萄酒的一个反倾销的调查,还有对欧盟的甲苯氨的反倾销税的征收,还有对韩国和美国的多金硅征收税。多金硅没对欧盟征税,但对韩国和美国征,这可能是对欧盟的一个警戒,我对他能征,对你也能征。
  其实是欧盟亮出一个价格,然后咱们跟他砍了价,他说你的东西不能低于6毛7,因为低于这个的话,就算你倾销。但是中国的东西不便宜的话,中国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同意从5毛左右,升到5毛6、5毛7,我们一下从6毛7砍下了1毛钱,等于只涨了几分钱,这样中国的企业其实是大概能容忍的。

  马宇:现在就是一个让步 就是一个价格承诺的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还是一个利益权衡的问题。对中国来说,假如按照欧盟原来的做法去征收双反税,那我们以后出口欧盟绝对会受到非常大的阻碍。包括我们说的多金硅,多金硅因为去年我们就提起反倾销调查了,在7月底的时候,我们公布了一个初裁结果,但是初裁结果只是针对美国和韩国,这里边也有个利益博弈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里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来自于欧洲的这机械设备、技术,包括原材料,就是多金硅。
  实际上,我们从这个谈判里来说,我们现在就是一个让步,就是一个价格承诺的问题。原来我们可能卖的时候,基本上就是0.5欧元左右,而现在我们说承诺价格,就是不低于0.56或者0.57的欧元的叫数,这是我们一个让步,就是我们同意提价。第二个,还是有一个市场份额承诺,在今后几年,我们对欧盟的产品销售基本上是七兆瓦,那这样就是我们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同时对欧盟的企业来说,也为他留出一定份额来,你要超过这兆瓦以后,你就要再要交一份,就是征收惩罚性关税。

  李容坤:现在的大问题还是偏重于海外的市场

  (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应该说还是双赢,这无论是对中国来讲,还是对欧洲来讲,都是这样的。我认为最困难的,一个是价格的水平,还有一个是数量的水平。我觉得虽然我企业在当中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配合机电方提供相关的过去一直以来我们的市场数据,以便跟欧盟据理力争。另外一个,我们也在市场上跟客户在沟通的过程中,向他解释双反的结果可能对双方都不利的地方,让他们在欧洲这一块也能起到一些影响力。对于这个结果,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对我们来讲,是有更大的一个销售的可能。现在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国外跟国内市场差不多是一半一半。我认为现在大问题还是偏重于海外的市场,就我们公司来讲,我们是中国机械供应集团下面的子公司,所以本身在工程领域,在投资领域,比他们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有这样的原因在里面。也就是说,下游产业链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弱的。

  张鸿:中国的光伏产业如果仅就中国市场 那么90%是过剩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不能说是中国的光伏产业,其实我们严格的讲,叫光伏设备制造业,因为你要说产业的话,应该有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完整,咱们只是当中的那一块,是最耗能的,最污染环境的,然后最低端的在我们这儿。但是它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新能源。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各地都大单快上,因为他是新型产业。不是说我们要转型升级吗?转型就是转到新能源上,而且这个门槛又低,它其实是制造业,所以地方政府一上它,就特别容易转型了,但其实还是传统制造业。
  我们现在的这个阶段,可能还没到光伏整个产业需求端大发展的阶段。我看了一个数字,说去年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能大概90%,如果仅就中国市场的话,90%是过剩的,所以就只能卖到国外。这和我们传统制造业多年来的发展其实有点儿像。这么多年来,我们拼命生产的那些东西不是国内消费的,是国外人买得起的,是人家消费的。

  马宇:光伏产业中高技术含量的部分 中国现在还没做到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的光伏产业相对比较低端,并不是说这个产业是低端。假如说整个光伏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朝阳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业,但是高技术含量的那部分,我们现在还没做到。我们一开始说中国光伏产业的时候,它的一些技术,包括一些生产设备,我们都是从国外进口。
  这里面有两点,一个就是从市场来说,国内市场确实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小,大部分的销售额还是依靠国际市场。另外一个,为什么我们那么依赖国际市场,因为光伏发电,我们说是清洁能源,但是投入很大。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比如说相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它的成本还是很高,这就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那这个就是约束了我们市场的发展,但是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包括我们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里面,实际上已经加了这个成本的投入,就是比原来的规划要提高了很多。

  张鸿:光伏企业不能只是制造 还要能创新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一次是中国的光伏企业面临的特别大的一个转型的机会,或者说是被迫转型。比如说小企业,你不知道它怎么能活下去了?然后地方政府的支持,怎么支持?是建立方向,还是你直接投钱跳进去来帮助他一起,然后帮着他贷款,帮着他干什么?从去年开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去年叫国五条,今年6月份出的叫国六条,就十年前又出一个叫国七条,就越来得越相对的细化。政府的干预其实是越来越少,希望最终能够用企业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市场的问题,而不是说政府大包大揽继续用政府的财力,用纳税人的钱来让这个产业发展。
  当然最终我们还是要在需求端来解决问题。比如说现在这个国七条里边提到了什么?提到像分布式的光伏发电,分布式是什么意思?就是理论上讲,你家有个别墅,你自己就能弄一个光伏发电的设备,释放需求,你还可以入网,你生产出来可以入到电网里去,然后电网给你钱,这样你也能成为一个产业端。还有,希望我们的补贴能够进入到创新上面,让企业不是光制造就行了,要能创新,能在这个领域能有话语权。

  马宇:政府的产业政策应避免竞争扭曲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非常重要的是,政府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什么地方。我们说太阳能发电,全球范围内都认为它是清洁能源,地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个战略产业,所以大家都去进入到这个行业,但是政府在扶持这样一些战略产业发展的时候,应该从哪儿着力,这是最重要的。
  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东西,可能是从虚角度,比如说你发一度电,或者我用一度电,我要给你多少补贴,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从生产角度的补贴,我们以往是在什么地方补贴?是在生产能力培育上,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把这个企业做大,地方有财政补贴,有贷款补贴,这样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但是政府这样做,实际上让成本产生扭曲。还有一个,就是让这个产业有了很大的产业规模,但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政府产业政策着力点应该是在技术创新上。比如我们要鼓励光伏产业发展,那么我们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上游的技术创新这一块儿。鼓励企业必须得有创新能力,最后靠产品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力占有市场,那就会避免竞争扭曲的问题。

  黄卫平: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揠苗助长的行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光伏行业最大的麻烦是两头在外的一个市场,也就是高端的原料必须靠进口,整个的大市场又在海外,就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很容易就转到以市场为主进行运作的情况,用我们的话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揠苗助长的行业。如果你看发达国家,第一,控制的是高端原料的生产,第二,普及的它是一种使用,那我们国家正好在这个方面相反,所以走了这么一条路的话,你本身我觉得如果一下子撤出政府的一些支持和帮助,是很难的。所以我不是很同意撒手不管,完完全全以市场的力量让这个行业自生自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创业-创新-创富 下一次机会在哪里? 2013-07-2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谁造就了亿万富翁? 2013-07-26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击鼓传“房” 谁是最后一棒? 2013-07-2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地方政府也破产 谁买单? 2013-07-2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钱能更值钱吗? 2013-07-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