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提出,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一针对金融业发展的表述首次出现在高层会议上,向外界传递出当前我国金融调控的三层信号。
一是明确传递出当前我国货币调控的总思路,即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摒弃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老路。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信贷货币出现过快扩张的势头,其结果一方面带来产能过剩、地方债膨胀、金融风险集聚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物价和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其最终结果是导致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广义货币存量已突破100万亿元,货币存量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00%,资金使用效率连年走低。
现在银行体系正在上演“钱荒”现象,金融业都指望央行放水来解决信贷资金的缺口问题,但新一届政府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在加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在提高,央行流动性调控将秉承“审慎”政策基调。
二是传递出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信号。所谓“好”,即适当恰当,用好增量,就是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把钱用在刀刃上。
把增量用好,就是要有保有压,让有限的资金进入到应该去的地方:更多地进入到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更多地进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不是落后产能,更多地进入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而不是房地产等泡沫经济。杜绝金融走上脱“实”向“虚”,靠钱生钱的邪路。
三是向外界传递出加快金融改革、搞活金融市场的信号。何为“活”?生动而又富有活力。“活”的关键在于改革,盘活存量就是要通过改革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目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之所以困扰业内多年迟迟不能缓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够市场化,金融在供给与需求间存在严重的错配关系,导致一些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贷不到款融不到资,而一些垄断行业可支配的资金却如江水般绵绵不绝。
盘活存量,就是要加快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到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建设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实现经济的好与活,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坚持做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