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在参加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与搜狐网主办的《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发言时表示,建设高收入国家必须消除所有制鸿沟,打破垄断,给民营经济平等的地位,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陈清泰表示,建设高收入国家首先要超越争议,坚持公平与效率优先。必须消除所有制鸿沟,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加公平,富有活力效率和竞争力。从建立法制的经济市场角度看,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本都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应该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党和政府追求的是所有资本、资源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创造最多的财富。竞争是效率的源泉,现在隐性或显性的为维持既定的所有制比重,无论政府管理还是涉及企业的许多政策,相应的每家企业头上都有一个所有制标签,在市场中形成一条很深的所有制鸿沟。这已经成为约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第二,打破垄断给民营经济平等的地位。政府给部分国有企业垄断地位一个重要理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便于政府控制和实现政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三个问题,一是把国有企业作为调控经济的工具给它设定多元目标,使企业无所适从。二是政府与企业关系扭曲,市场规则破坏,降低了经济效益,成为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温床。三是通过企业而不是依靠法规和监管实现公共目标,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90年代中后期,国有经济大举投向投资规模特别巨大,规模效应特别明显的基础设施基础原材料、能源、交通、重要服务业,在当时确实发挥了民营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除特殊领域外,政府把国有企业作为调控经济的抓手调控经济的工具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通信装备、互联网、搜索、通用芯片、电子商务等对社会的影响深刻程度而言,远远超越传统的重要行业和所谓的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基本以民营经济为主,至今并未对国家安全和政府调控构成挑战。”陈清泰说。 第三,消除所有制鸿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建设高收入国家不仅是GDP增长,还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减少分配不公,培育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构建能调动亿万人民参与和分享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是重要的途径。现在非公经济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已超过60%,吸纳城镇就业超过80%,税收贡献超过50%,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已经不满足于既有的市场空间,但是碰到了既有理论和政策红线的天花板。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两个“非公经济36条”,但都难以解放民营经济,不是文件不到位,而是因为受到更高层级的政策约束。消除所有制鸿沟是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解放。当前,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时期,特别需要释放亿万人民求富创业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能摘掉企业的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将是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