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被曝使用致癌沥青阻尼片
质检总局展开调查
2013-03-27   作者:李飞  来源:法治周末
分享到:
【字号

  举证机制亟待改善

  事实上,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面对日趋明显的车内污染,人们往往把希望寄托在“越贵就更好”的豪车身上。然而“德系豪车三强”此次无一幸免,无疑给了消费者盲目信赖豪车的心理一记重拳。

  在日系车逐步势微之后,德系豪车已经成为中国豪车市场的主角。2012年宝马、奔驰等三巨头在华销售超过92万辆,中国市场是宝马等的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奔驰的第三大单一市场。然而,此次豪车异味事件的爆发,却让德系豪车三巨头背负巨大压力,或将成为未来改变中国豪车市场格局的导火索。

  “在豪车异味事件的背景下,消费者信心也可能会逐步流失。在2014年或2015年,其他豪车品牌有可能具备冲击三巨头的实力,从而完成一波逆袭。”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在可能完成逆袭的品牌中,以红旗为首的国内自主品牌无疑是最大的获益者。由于政府公务车采购标准的改革,众多国产品牌获得了新的生机。而原本大量豪华公务车消费直接造就奥迪等豪车在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张志勇告诉记者,早期的公务车配备标准规定要采购国产车为主,当时高级轿车国产车型只有奥迪A6。这使得奥迪A6在公务车市场有了良好的业绩,从而大大带动了奥迪在私人市场的销售业绩。同样受益的还有奔驰和宝马。

  然而公务车采购的改革,逐渐改变了中国豪车市场格局,致使德系三强不得不更加注重私人市场。而近年来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也使得被“豪车”光环所笼罩的德系三强大受青睐。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间彼此的价格战争愈演愈烈,想方设法节约成本而不顾消费者感受,最终被异味事件打破“质量金身”。这对德系豪车三强自身的品牌将带来难以痊愈的伤害。而在事件爆发之后,各大豪车品牌对自身产品质量的应对措施也并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可,而是一味地推诿与强辩,对未来的潜在豪车消费人群的购买选择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3月21日,北京、上海、广州消协等20个维权单位,联合向三大品牌提出维权声明,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赚取丰厚利润的同时,不应该“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更不能对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消费者群体提出的诉求,采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的态度。即使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某些有害物质的使用,企业也应保证它的产品质量是安全的,而不应该拿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或标准缺失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理由。

  而从事汽车维权业务的律师冒晓光则对记者表示,更应该令我们反省的是,我国的汽车市场不仅“三包”新规至今迟迟未能出台,而且在产品质量纠纷上还实施“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处于弱势的消费者进行质量鉴定,也就是法律上说的举证,使得消费者在困难的举证责任面前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而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更是抱着侥幸心理,在产品质量上得过且过。对此,有专家呼吁,汽车行业应该引入举证责任倒置模式,由汽车厂商承担质量鉴定义务,才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豪车异味纠纷问题,抑制汽车市场类似事件的发生。


123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宝马陷入"黑名单"质疑 客户称送修车辆遭"报复" 2013-03-22
· 央视曝光奔驰宝马现刺鼻异味 车主越开身体越差 2013-03-19
· 宝马因刹车问题召回3万辆SUV 2013-02-16
· 宝马欠薪门背后:4S店员工卖10辆车工资发2千 2013-01-31
· 宝马公司拒不承认发动机故障 2012-12-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