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须警醒
“裁员过程中导致的技术人才的流失,对公司发展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损失。”孙先生表示。
陈丽告诉记者,此次天津分公司的裁员过程中,该公司国际服务中心的一些“干技术活儿”的员工也被裁掉了。
“一线生产车间的员工培养起来相对容易,可技术型人才培养起来就复杂多了。”陈丽告诉记者,“他们所从事的配件整改、绘图之类的工作,都是非常专业的,以后再招新人培养是非常耗费资源的。”
而此前三一重工在裁员过程中,就曾出现了大批工程师遭遇变相裁员的现象。
据称,去年6月,三一曾给出了一份让300多名工程师都下到一线车间当工人的“360”人才培养计划,这也被视为对工程师的变相裁员行为。
“裁员导致人才流失,等企业经营状况好起来了再进行招聘,这已经成为很多工程机械行业一贯的用人做法。”孙先生认为,“在这种摇摆不定的工作环境下,往往很难培养出卓越的技术型人才来。”
据称,以前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创业初期,大多都会去一些事业单位的科研部门,在那里挖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让企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孙先生说:“这样的环境下再招进新人来,就会形成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老技术员带新人,把技术传承下来,有效续接,很快下一批有能力的新人又成长了起来。”
而在当前的工程机械行业内,迫于经营压力等原因考虑,众多公司的人才流动都非常频繁。
“这种师徒式的稳定传承早已被摇摆不定的工作模式给打乱了,人才培养机制缺乏长效稳定性。”孙先生深表担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老带新”已经不是当前工程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了。
在刘良臣看来,很多传统观念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个行业在过去应对大规模产能增加的过程中一时间涌入了太多的新人,“老带新”根本应付不来。
“尤其是在那种生产压力之下,好多追求高水平的开发已经放到次要地位,根本谈不上这种问题。”刘良臣表示。
据刘良臣介绍,像三一、广西柳工那种大企业,每年招进来的新人都要用“千”位数来衡量,增加新人太多了,进来工作一段时间,不适应的就都走掉了。
“‘老带新’确实是在传承一部分经验,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可以让新人少走些弯路。”刘良臣遗憾地表示,“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听了,对老经验都不是很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