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焦点:审计报告真伪之争
不难看出,一切的纠纷源自几份截然不同的审计报告。
尽管记者在采访时,北京城建集团没有对此作出回应。但据当时的民事判决书记载,北京城建集团在庭审中,对于杜书明所出具的“中审”审计报告中相关内容有异议,并不予以认可。不予认可的具体原因,民事判决书中并没有明确记录,由于北京城建集团拒绝记者采访,暂时也无从得知。
此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2009年的判决中,对杜书明出具的“中审”审计报告也未给予采信。法院给出的理由是:“资产评估”与“审计”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资产评估主要是对账上所列实物资产,比如房产、车辆、存货、低值易耗品进行价值评估,而审计则是对账上的非实物资产,比如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利润情况进行审定,看各非实物资产在会计表上的例示是否准确、完整、合理、无差错。”
法院也由此认为,审计仅仅是对账上的非实物资产进行审定,而未对实物资产进行审定,审计报告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建四公司的资产状况。
法院所述不无道理,包括记者采访的第三方人士也表示,资产评估中的数据和审计报告不能完全划等号。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审计报告数字完全无效,毕竟,任何一家审计公司都需要对自己的审计结果负责。
同时,据记者查看杜书明所提供的多份财务资料发现,多家审计公司针对城建四公司在同一基准日的财务数字,均出现相互打架的情况,让整个事件依旧显得疑雾重重。
最新进展:杜书明举报再燃希望
从目前来看,这似乎已经是一笔不太能算得清的账。在外界看来,杜书明这几年的屡败屡诉、四处举报已几近疯狂。
而杜书明这次再度燃起希望的支撑是,今年11月初,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杜书明准备书面材料,将北京市一中院及北京市高院的审理判决、律师代理意见以及相关材料制作成光盘送往立案厅。这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将要决定该案是否直接由该院“提审”,如果“提审”则意味着,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发现可能存在错误。
这在杜书明看来,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继今年2月举报无果以后,11月26日,杜书明再次向银监会递交了《关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骗贷的情况反映》材料。同时,开始在新浪微博实名举报。
杜书明同时告诉记者,今年8月,他已经将案件相关材料提供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龙冀飞、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及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建远,三位法律界人士联名就该案中的诸多疑点,提供了法律咨询意见书。
更为关键的是,杜书明表示,就在今年4月份,由举报材料引发的“反担保案中案”,已经获最高人民法院提审。
至于谁能最后拯救城建四公司这支曾经的“明星”队伍,至今仍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