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管理制度改革呼声再起
年末银行高息揽储 日息多达千分之八
2012-12-13   作者:记者 蔡颖/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专家称,由存贷款引发的潜在流动性风险需关注

  年末,银行揽储大战再次打响,与此同时短期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也在加紧发售。实际上,每到季末时点,银行都会刮起一轮揽储风,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存贷比考核。并且,今年前三季度明显可见,银行存款大幅波动。
  专家认为,只有稳定的存款才有银行稳定的经营,存款与贷款两者矛盾所引发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在当下时期,存贷比管理制度的改革还存有很大空间,业内也纷纷呼吁将同业存款纳入到存款统计的口径中。

  怪圈 年末再现高息揽储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年末通过返利等手段高息揽储的商业银行不在少数,日息千分之八已不足为奇,不过这主要针对储蓄存款大户。比如某国有大行开出条件,一天存100万可以返利5000元,这就相当于日息千分之五,而在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存款返利会更高。不仅如此,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也加入了存款返利的行列。
  另外,从11月份开始,预期年收益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频频出现,且期限均在30天左右期限,而保本型理财产品转表后可进入银行报表其他存款这一项中,以此冲高存款规模。
  从国内银行的内部考核机制来看,据了解,有不少银行规定,揽储是否达标与员工绩效奖金挂钩。“银行任务每年都是滚雪球,一年比一年难完成。我们是时点考核,新增存款余额达标了,才能启动绩效奖金,与此同时,日均新增存款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绩效奖金的多少。如果按季度考核的话,时点是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以及12月31日当天的存款余额。”一位国有大型银行湖北分行的客户经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一般来说,各家银行的总行会制定一个年度目标,然后分到各个省行,再一步步分到银行员工身上,因此,考核对于分行和支行的压力比较大,普通客户经理的任务一般在千万以上,有的资源多、级别高的经理可能任务要求达上亿。”
  实际上,从储蓄存款利率来看,今年年中,央行两次降息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其中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绝大部分城商行存款利率普遍上浮了1.1倍,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3%,而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和邮储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也有一定的上浮。
  尽管如此,在理财、信托等多种投资渠道打开的情况下,储蓄存款依然增幅缓慢,甚至每到季末考核时点结束,存款就呈现大幅减少的情况。另外,经济下行周期,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低迷,这意味着由对公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也有所减少。
  工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表示,“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存款,在其大起大落的同时,贷款则存在一定刚性,只有稳定的存款才有银行稳定的经营,存款与贷款两者矛盾所引发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约束 监管部门时点考核未有放松

  从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可见,在过去三个季度,往往在季末,金融机构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大幅提升存款量,以应对存贷比的季末之考;但在季初,存款又将随着大考过境而大幅流出。
  今年3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2.95万亿,而4月份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又大幅减少了4656亿元;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91万亿元,但7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了5006亿;同样,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65万亿元,到了10月份又随即减少了2799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在外汇占款增长放缓以及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今年基础货币增长空间有限。而与经济整体走低相关,企业贷款需求下降,流通中的资金减少。随着存贷款增速趋缓、利差缩小,为维持高额利润而相互争夺资金,加剧了银行存款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存贷比考核是银行存款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存款额度不足,贷款也做不了,尤其是在考核时点,一旦存贷比不达标,监管部门也会问责。银行年(季)报披露的都是“时点数据”,季末等关键时点的存款余额、增量和市场排名,都是影响银行考核的实质性指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波动加剧是存贷比要求、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利差等存款“往回拉”的力量,与其“往外流”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存款较大波动增加了银行管理流动性的难度,因此,银监会一再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要提高负债来源的稳定性。监管层担忧,不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基础非常薄弱,缺乏有效的技术和信息系统支持,有的银行仅仅满足于达到监管指标要求,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判断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承受突发风险的能力很低。
  但是,针对存贷比考核,银监会未明确表态要放松,只是鼓励银行探索主动负债方式,适当降低负债集中度,拓展多元化的负债来源。
  实际上,75%的存贷比管理制度最早出现于1994年,并在1995年以《商业银行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从1998年开始,我国首先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这一制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撰文指出,“根据现有数据,目前银行全行业贷存比大约为69%,远远高于2009年年中的65%。而就是在2009年年中全行业贷存比仅为65%的时候,就已有不少银行贷存比吃紧导致信贷增长乏力,为此,监管部门在当时还特地允许部分银行可以突破法律规定的75%的贷存比限制。随着经济复苏,在2010年上半年,监管机构要求所有‘超标’必须调回到75%的界限以内。”

  呼声 存贷比管理制度有改革空间

  明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实施,而与之配套的包括《流动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监管部门均在商讨确定中。其中,存贷比考核标准是否将改革仍存在分歧。与国外银行监管指标相比,国际上并未将存贷比指标作为考核内容。
  鲁政委认为,“曾在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起到重大历史作用的贷存比,世易时移,而今已日渐成为宏观调控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掣肘因素,走到了必须考虑废止的关键历史时刻了。”
  不可否认的是,监管部门考核75%存贷比监管上限的初衷是为了抑制银行放贷冲动,防范资金杠杆率过高而造成的风险。但在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背景下,已有不少专家认为,所有的银行执行上限为75%的存贷比标准是“一刀切”,中小银行的存款普遍较少,再加上高达16.5%的存款准备金需要存放在央行,如果存贷比考核标准再制约,那么,这些银行能拿出去的贷款无疑少之又少。
  另外,一位国有大行研究部人士指出,“按照有关规定,保本型理财产品在资产方表现为银行资产,在负债方表现为银行存款,但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属于银行中间业务,虽然类似于存款,也不计入存款。并且,目前的存贷比管理制度中,并未将‘同业存款’纳入到‘存款’口径的计算中,这导致了存贷比指标被高估。而我国同业存款已经广泛包括商业银行存款、证券公司存款、保险公司存款、期货结算存款以及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的存款。”
  “从资金来源方看,全国性中小银行的存款占比是各类银行中最低的,而同业存款占比和绝对额都是最高的。在资产运用方,全国性的中小银行贷款占比是各类银行中最低的,但是同业应用的比重和绝对额是最高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今年初就建议,“应将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核算的分母项中,承认吸收同业存款是资金来源之一,这样可以减少目前信贷市场拉存款和绕贷款的乱象。”
  目前,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银行业内部人士认为,将同业存款纳入到存款的口径是可以尝试的改革方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揽储大战助推银行理财品收益攀升 2012-12-03
· 年末资金趋紧 银理再成揽储利器 2012-11-27
· 理财产品收益率达25% 银行经理个人高息揽储 2012-11-19
· 五大行境外图谱:存贷比不封顶 利润增幅超国内 2012-09-26
· 75%存贷比指标有望取消 2012-07-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