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资金趋紧 银理再成揽储利器
2012-11-27   作者:金苹苹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在年末资金面趋于紧张、流动性压力渐渐增大的时刻,银行理财产品再次成为部分银行揽储的“利器”。
  面对市场上已悄然攀升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压力犹存,但鉴于资金面情况好于预期等因素,今年的银行理财“年底红包”或将缩水,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飙升的可能性不大。

  年末收益率小幅攀升

  临近2012年岁末,揽储大战似有提前开打的趋势。日前,记者咨询了不少银行网点和银行业内人士后发现,跨年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普遍呈现小幅攀升状态,银行理财产品再度成为银行年末揽储的“利器”。
  今年以来,由于央行两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度大幅下滑,严重时甚至跌落至4%以下。但这一现象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有所改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企稳,临近年末更有上涨趋势。
  “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银行存贷比考核的存在,每到年底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都会季节性上升。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年末一般都较高。”招商银行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胡燚告诉记者,据他观察,近期市场上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起之前的三季度,其收益率水平已经保持稳定,并小幅回升。“正常水平下,各家银行发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在4%—4.5%之间,而1—3个月期限的产品收益率则在4.2%左右,部分缺钱的中小银行甚至发行了一些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揽客。”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行,这一事实也得到了统计数据的佐证。普益财富的统计显示,上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仍是投资期在1—3个月的产品,其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了4.17%,与11月初该类产品平均4.08%的收益率相比,涨幅达9个基点。
  此外,目前市场上不仅年化收益率接近或者高于5%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有所增加,而且这些产品还呈现出独特的“踩时点”现象——产品到期时间不是12月底,就是跨元旦甚至跨春节的跨年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此类产品到期后正好可以转为活期存款,或者在理财存续期内成为表内资产。故而银行推出这些踩点精准的产品,也是为了应对年底的存款考核要求。

  “年底红包”或缩水

  然而,尽管商业银行已推出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不少投资者仍期待着能在年底等来预期收益率更高的产品。
  “今年投资者如要寄望搭乘年底的高收益盛宴得份银行理财的"年底大红包",恐怕有些难度。”交通银行总行理财师李吉表示。他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各家银行准备充分,年底考核指标均完成得不错,因此年底考核压力远没有去年大,很多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都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务指标。因此银行想要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储的冲动也不及往年。
  而其他银行业内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某国有大行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年底不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飙升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大额存款的返点情况也不如去年。“去年返点的收益大约在千分之三,也就是说存100万元的话,除了利息之外,还能额外获得3000元的返点。而今年这一返点的"收益率"也降到了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水平,可见一些银行的资金并没有那么紧张。”
  胡燚亦坦言,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攀升,除了市场资金面渐趋紧张所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银行为了拓展客户的目的。“年底往往是客户资金量较多的时刻,银行一方面为了存量客户资金的归集,另一方面为了拓展新客户,也愿意牺牲一部分利润以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形式来揽客。”
  当然,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在年底“稳坐泰山”。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银行分化较为严重,国有大行的任务指标完成不错,故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一直相对较低。而部分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却依然面临缺钱困境。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在今年第三季度激增,产品发行量首次超越国有大行。业内人士表示,这显示出城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已经提前布局年终考核的冲刺。而在当前,“在揽储更为紧迫的压力之下,以理财为工具去和大行争存款及客户是一个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因此城商行对理财产品愈发重视,其在年末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较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理财产品可能分摊市场坏账 2012-11-23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2-11-23] 2012-11-23
· 理财产品“发新还旧”藏系统风险 2012-11-23
· 庞氏骗局式理财产品正威胁经济大局 2012-11-20
·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或迎投资良机 2012-11-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