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在后两场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之间,10月18日阿尔弗雷德·史密斯纪念基金会慈善晚宴可谓纽约城中盛事。依照竞选惯例,两党候选人奥巴马与罗姆尼必须分别在演讲中抖包袱、拼幽默,玩着“笑里飞刀”。“我们到纽约干嘛来了?”这是奥巴马的包袱之一,在座纽约客们会意大笑。正因为纽约是支持民主党的地盘,反倒在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棋盘上不那么重要。
距离投票日还有整整两周,无论奥巴马还是罗姆尼都再清楚不过,战略重点要放在为数不多的“摇摆州”,正可谓“得荆州者得天下”。至于哪块地盘最终翻出胜利的果实,恐怕是两大团队当下正紧张路演的一道算术题。
赢者通吃
美国总统选举并非直接选举,而是采取选举人团制度的间接选举。简而言之,由选民投票产生代表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即270张)即可赢得大选。
至于如何分派选举人票,各州票数须与该州在国会两院的席位相同。按照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先贤们设立的复杂机制,参议院由每州选出2名议员组成,众议员席位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按其初衷,这样一来,既保证各州地位平等,又不抹杀人口多寡所引致的代表性差异。整体来说,人口大州在总统选举中的选举人票权重也高。例如,华盛顿特区仅有3票,加利福尼亚州则高达54票。
须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州实行“赢者通吃”原则,即本州选举人票全部给予获该州选民票数最多的总统候选人。换句话说,即便赢得更多选民支持,也不一定能赢得更多选举人选票。
近年来最著名案例莫过于2000年结果颇具争议的大选。尽管当年民主党候选人、前副总统戈尔在选民选票中领先,但计票结果显示小布什以微弱优势获得选举人票多数。其间,从出口民调、重新计票、难以判定、废票争议、再度重新计票等,一段风波跌宕起伏,直至数年后还成为影视作品的灵感源泉。最终,还是由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的微弱优势判定小布什赢得佛州选举从而赢得大选。
主攻“摇摆州”
佛州真可谓近年历史上最惹眼的“荆州之地”。时至2012年,何处又能扮演奥巴马和罗姆尼的“荆州”?
由于美国民众的党派分歧日益加剧,在传统意义上共和党地盘“红州”或民主党地盘“蓝州”翻盘几率不大,加之选情如此接近,两党候选人支持率差距不大的“摇摆州”一如既往成为左右11月6日选举结果的必争之地。今年最多时有9至12个州被视为“摇摆州”,包括俄亥俄州、科罗拉多、威斯康星、弗吉尼亚、佛罗里达等,越近投票日则越会范围收窄。
由此,奥巴马和罗姆尼依然还是要综合考量各州选情、各州选举人票数比重等,确定竞选版图重点,并对准相应“摇摆州”加大宣传造势力度。
拥有18张选举人票的俄亥俄州当仁不让成为这场驴象之争中第一位战略重点,大有“得荆州者得天下”之势,备受竞选团队和媒体关注。
对整体经济成绩不佳的奥巴马来说,俄亥俄州失业率低于全国均值一个百分点,恰逢这个州支柱产业正是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的救赎重点之一汽车工业,当地不啻为宣传其政策已然奏效的最佳示范场地。
对罗姆尼而言,倘若失掉这个“荆州”,意味着他的竞选团队必须“啃下”其他数个“摇摆州”才能补上俄亥俄州一地选举人票的缺失。
于是乎,针对这个由汽车工业撑起当地85万份就业岗位的“摇摆州”,双方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奥巴马和罗姆尼频繁造访,竞选团队也不断滚动、更新播放一系列竞选广告,更针对当地汽车制造业为重的特点刻意将当地炒作为“敲打中国”的局部热点。比如,奥巴马9月17日就选择在俄亥俄州竞选活动现场高调公布,奥巴马政府已向世贸组织提起针对所谓中国巨额补贴汽车工业的磋商请求。22日晚第三场总统辩论结束后,奥巴马次日就直奔俄亥俄继续造势。
据昆尼皮亚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2日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在俄亥俄州有投票意向的选民中,奥巴马目前以支持率50%对45%领先对手罗姆尼5个百分点,尽管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优势幅度比近一个月前10个百分点进一步收窄,使得选情更见扑朔迷离。况且,该州还有3%计划投票的受访选民仍未决定投票意向。
同时,奥巴马在一些不啻为“票仓”的关键选民中优势缩窄。在女性选民中,奥巴马仍以55%对40%领先对手,但9月份其优势一度高达25%。独立派选民中,罗姆尼则以49%对42%领先奥巴马,比9月份有1个百分点的优势扩大。
此外,在今年最受关注的经济议题上,两名候选人处理经济议题能力所受支持度目前平分秋色,而奥巴马上个月在这一议题上领先对手6个百分点——要知道,这对奥巴马来说可不容易。在全国范围内,搞经济纪录不佳的奥巴马,面对以“经济专家”自居的罗姆尼一直有些底气不足。
提前投票又如何
今年更值得注意的是,大约20%俄亥俄州受访选民表示愿意参与“提前投票”,目前奥巴马以54%对39%的成绩在已提前投票的选民中领先对手。
随着竞选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奥巴马竞选团队的重点策略之一就是积极鼓励支持者参与“提前投票”。第一夫人米歇尔就已带头在10月中旬投出选票支持奥巴马。一方面,“提前投票”有助于竞选双方在最后阶段及时摸底选情;另一方面,一方候选人的提前投票优势也更有助于激发其支持者的投票热情。
基于此,以俄亥俄州一个窗口,或许可以更早洞悉本届美国总统选举花落谁家。
事实上,尤其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大选中,美国选民投票率一直不高,2008年六成上下的成绩已算奥巴马可以告慰自己的好成绩。当年,由于这样一位黑马的强力搅局,身为奥巴马票仓的非洲裔、拉美裔、年轻人、女性等选民族群投票意愿明显增强,而相应地反对奥巴马的选民也为了阻截其入主白宫而更乐意投上一票。不过,四年已河东,奥巴马曾经有力的“希望”口号如今号召力不再,今年提出的“前进”口号也未产生有效共振,投票率恐怕难以重演四年前的小回弹。
有意思的是,选情越是接近,结果越具悬念,或许11月6日晚双方竞选团队和各路媒体未必能如愿以偿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华盛顿邮报》一位专栏作者日前就统计出了32种“269张选举人票僵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