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五):农村养老 谁来保障?
2012-08-28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字号
    主持人(王小丫):观众朋友您好!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欢迎您的收看。今天我们继续要谈论养老保障的话题。这两天,我们财经频道的节目,在持续关注农村养老的问题。昨天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当中,就记录了黑龙江省的几位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我们都看到几位已经年过七旬的农民大爷,他们始终惦念的是还能不能干得动活、还能不能挣到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当然,他们特别期盼的是能够得到一份保障,在两位农村老人的手里,他们还一直保存了一个证件,这就是他们的这个领取养老金的证件,我们来看一下这是赵申老人的养老金领取证,这个上面他的记录是每个月1元钱,那么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的时候他领取过两次;再来看另外一位老人,张海亭老人的养老金领取证,这个上面的记录是,一年3.6元,每个月算下来也就是3毛钱,他一共领取过21.6元钱。
    那当然,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肯定还是有很多的疑问,到今年年底前,按照国家的新农保的全覆盖的政策,农村的老人将会拿到每个月最少不低于55元的养老金。不过我们看到刚才的这两个证件上,一个月一块钱、几毛钱这个数字和现在相比,当然是有了很多的长进了,不过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问,当初,为什么这个养老保障金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就这么低,两位评论员给我们大家一下,一位是中国农业大学郑风田教授,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
    好,我们再回到这个养老金上,为什么一年能出现3.6元钱这么低的数字,而且还是在2005年和2007年的时候了?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是新农保和旧农保的区别,我觉得他这个一年能领点钱已经不错了,我们国家在1992年的时候,当时农保出来一个文件,然后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当时说的也是农民交,集体也交,国家的再交一点,但是实际上最后演化成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己交,当1999年的时候,全国已经有七八千万人,然后都参与了保障,但是因为很多集体的基本上没有多少投入。
    主持人:对。
    郑风田:国家的投入也没有,所以基本上是农民给自己养老,最后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很低,所以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么…。
    主持人:也就是说,水库的水本身就少,而且这个水呢,还要自己去舀来放到水库里头,你才能从水库里头再拿走,所以无论是机制上,还是在能力上,这都是一个比较……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它其实就是个个人储蓄。
    主持人:没错。
    张鸿:很多农民到现在,他领了这个钱以后,他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反差为什么大,是因为当年他以为他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七八,他交了一百块钱的养老以后,一个月能领到一百七八,他一算还挺好的,现在一看这几块钱,但是当时劝他说的时候,没跟他讲清楚,这个相当于你个人的储蓄,然后未来的利率什么的可能变化,到你领的时候,还要摊薄到每一年每一个月,你领的时候就会很少。
    主持人:对。其实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其实到今天我们看到55元养老金,从一个城里的人的收入来说,这个55元其实也是很低的一个数字。但是呢,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到这个3.6元,或者说一个月1块钱的这个时候,肯定是要仔细的分析一下,其中的这个原因和机制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些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都有怎样的一些现状和怎样的一些计划?我们现在先来看一个小片。
     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登记人口3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20人,占全村人口的1/10。很多人的记忆中,多年前,村集体曾经代扣缴纳过养老保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农保”。
    张海亭(久援村村民):这上都有,要不怎3.6元呢,12个月,不正好3.6元吗,够干啥的,就领这些钱,完了这几年还没信了,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张海亭的养老金领取证上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他共计领取过养老金21.6元。 这点养老金其实什么都干不了。他和妻子没有分到土地,只分到了三亩多的口粮田。现在他只好在一家工厂打工,每个月赚800元钱,除了吃饭和给老伴买药,几乎不花钱,攒下的钱准备着以后自己养老用。
    村里的会计说,在1996年和1997年,上级部门曾强制各村按照的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凡是当时没有欠村集体钱的农户,每个劳动力扣48元钱的养老保险,两元钱“办证费”。在2000年前后,村上陆续有人超过60周岁,开始发放养老金,但钱却少得可怜,很多人根本就不来领取。
    双城市执行的还是老农保,就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民每年按照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金,然后等到年满60周岁以后,养老金逐年返还。这种“老农保”最大的问题就是保费完全由农民个人缴费,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保障水平很低。
    但是,从今年7月1号开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计划年底前完成。新农保政策将实现全面覆盖,由国家财政拨款,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将会每月领到55元的基本养老金。
    陈丽文(幸福乡民政助理):外地南边北边的都有,一到60岁说给钱给钱,咱也说给,就没看到钱。
     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的村民们听说,周围很多地方都有了新农保,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每个月能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都盼着早点领钱。
    黑龙江双城市是新农保政策的最后一批试点城市。在双城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信息基本录入完毕,档案摆放得整整齐齐。
    阴法宇(双城市农村养老管理中心主任):现在如果国家基础养老金到位的话,咱们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把这钱发放到老百姓手里了,今年的任务咱们就完成了,因为今年的任务,就是保证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到位。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个目前这个幸福乡的老人们,他们可以领到55元的这个养老金,那么这个55元就和这个横向的来比较一下,对于这个城里的这个比较,当然还是一个比较低的一个数字,但是如果说作为一个纵向的比较,跟以前的1块钱、3毛钱来比较的话,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提升。
    那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那么少?那么现在到了55块钱,新农保和旧农保,老农保的这个最本质的一个区别在什么地方?
    郑风田:我想最本质的区别是这55块钱是中央政府拿的。
    主持人:财政的拨款。
    郑风田:对,中央政府能够保证这一笔钱,我们应该这样看,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都是家庭养老,所以你看在农村的一定要养儿防老。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那么现在这么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一般情况下,孩子比较少,另外呢,有很多孩子出去打工,所以导致农村的老人养老问题面临一个很大的障碍。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所以这个时候国家的在重新建立养老体系,让农民分享整个国家的这样一种发展的好处,我想这样,从这来看55块钱过去0相比,它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从我们国家不同的地区差距,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地方55块钱确实没法生存。
    张鸿:对。
    郑风田:但是对于很多偏远的农村来说,那么多了这一点钱确实和过去相比,他有了。
    主持人:对。
    郑风田:我想未来再逐步的提高,这是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对对,至少在一个起点上了。
    张鸿:对,我们现在要做的把覆盖面做的广一些。
    主持人:对。
    张鸿:覆盖面一广显然保障程度就不会那么高,55块钱说实话,在我们老家就已经,农民退休以后,不是退休以后了,就是没有,不种地的……
    主持人:劳动能力。
    张鸿:没有劳动能力的,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如果两口都健在的话,110块钱,如果持续每个月都有110块钱的这个收入的话,还算是可以的,比原来要强多了。
    主持人:那就必须要有口粮,然后呢,要有这个,自己能够种点菜什么的。
    张鸿:尤其是政府来补贴,这个就是现在没到领养老金这个年龄的人,他要参加新农保嘛,新农保这里边你交的钱里边,就刚才郑老师说了,过去我们老农保里边是你自己交钱。
    主持人:对。
    张鸿:自己储蓄,等于自己到最后花,你觉得是不合算的,现在政府会在里边给你补贴几十块钱,你要100块钱,他会补贴几十块钱,这样的话,到最后算起来的话,你可能会比你原来自己要储蓄的话…
    主持人:还要多。
    张鸿:要会好一点。还有一点,因为现在新农合的展开,也比较覆盖面也比较广,所以,如果说,单纯看55块钱的话,这个层次比较低,但是相对来说,比如医药费什么的,这里面我能够报的比例,虽然覆盖也不是那么,那个层次也不是那么高,但是起码我担心的花的那些钱要少一些了。
    所以相对来说,55块钱或者110块钱,就显得多了一些。
    主持人:那么对于新农保的保障的水平是否还能够提高?那么提升的空间还会有多大?将来的计划会是怎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人员。
     截至2012年7月底,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超过4亿人,其中1.16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正初步形成。
    刘从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怎么样引导中青年农民参保,引导他提高他的缴费档次,引导他长期缴费取保,这些机制的话,我们要建立有效机制,这是第一个;第二的话就是说,我们要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三的话就是我们基金的管理层次要提高,管理的效率也要进一步提高,将来基金的积累逐步在增加,我们不可能分散到2000多个县的这个很小的范围。
     刘从龙还指出,目前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未来这一项政策补贴会有所增加。
    刘从龙:这个调整的话,就是我们提出这个方案,那么经过国务院决策进一步调整,但是同时我要说的是,就是地方在国务院没有调整之前,地方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这个标准。
     据刘从龙介绍,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地方已经调整了基础养老金标准,北京、江苏、浙江以及我国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地方,在中央财政给的55块钱的基础上,增加了5元、10元、15元,甚至是几十元、几百元不等。
    主持人: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这个新农保的政策,在机制上的一个结构,那么新农保和老的农保相比,它有了一个基础,就是55元的一个基础的一个底线,这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的,是有保障的,那么整个新农保的养老体系,它还是需要农民自己拿出一部分钱来参与到其中,而我们知道,农民他其实没有太多的钱可以投入到未来,投入到这个养老的这个未来当中,这个对于期待做一个投资的,那么同样也可能是不愿意出太多的钱有一个观念的问题,也有一个实力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一个老问题,在新农保这样的一个结构当中,应该怎样来解决呢?
    郑风田:是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养老保险有两种支付方法,一方面就是你到60岁了,把55块钱给你。
    主持人:拿走。
    郑风田:另外一块就是说,你要想拿到这个55块钱,你所有符合参保条件都要交完之后,你才有资格享受,这就叫捆绑政策。那么这样一个政策的初衷希望以后增加整个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
    主持人:对。
    郑风田:但是这样做,对农村来说,可能就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向农民收钱,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另外尤其过去的老农保,很多农民不相信这个制度是不是可持续下去。
    主持人:对对。
    郑风田:另外农民还会算帐,现在你给我55块钱,可能我家几个孩子要交了,比这个钱还多,农民一算,还不如把这个钱交给我呢,我前不久就到黑龙江去,发现跟农民聊这个事,我说国家一个月给你55块钱怎么样,他说特别好,但是我的同事15岁以上这些孩子都要参保,老头掰着指头一算帐,那不行,还不如他们直接把钱交给我,干吗要把这个钱交出去。
    所以农民也有一些不信任感,所以我想最核心的东西,怎么才能让农民把这国家给的55块钱,到60岁都拿上,以后的有些有能力的农民,他愿意的话,慢慢再多交,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把这些捆绑政策,尽量不要把它再继续捆绑了,但是有一些地方开始做,有些地方的农民,拿到这55块钱,也面临很大的障碍。
    主持人:也就是说,把这捆绑政策尽量把它消减了。
    郑风田:对。
    主持人:就是说,你保证先把基数的55块钱能够递到农民的手里。
    张鸿:对,家庭联保。
    主持人:对。
    张鸿:我前段看媒体有一个农民来信,他就说,他说我现在开始有资格领这55块钱了,但是呢,我两个孩子呢,那个大儿子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和我分开过了,而且很少来往,他没有入这个新农保。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现在我也没法说服他入新农保,我就没法领这55块钱,怎么办呢,老人选了一个特别无奈的办法,就他替他这个大儿子。
    主持人:交这个钱。
    张鸿:交这个,对,新农保,交要比他领那55块钱多的多,他就说了,他说你看,本来呢,我是养儿防老的。
    主持人:结果,我还替他在交。
    张鸿:现在我还替他在交养老,所以我们必须得分清了,这55块钱到底是什么,是政府给60岁以上的一个农民的一个养老的基本的保障,还是我们要建一个养老体系,然后这个池子未来要可持续。
    所以我们必须得让年轻人也交进来,然后老年人才有资格领,我觉得应该是前者,就这55块钱,先发给老人。
    主持人:我们首先要解决问题。
    张鸿:对,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他真的有四五个孩子,只有一个没有,没有交。
    主持人:那又怎么办呢?
    张鸿:对,那应该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应该就可以给他了

    郑风田:但实际上有一个规定,一般对城市养老保险,就刚才这样一种制度是可行的,但对这些贫困地区来说,如果你要让农民来交,他可能出现逆淘汰,越穷的人交不上,实际上他越需要钱。
    主持人:但是为了……
    郑风田:南美这些国家对这些农村它就采用没有挂钩的,你到60岁直接国家给你一笔钱,城市可以这样做,所以我想一定要分清城乡,分清富有的地方和穷的地方,有些农村地区很富,他愿意多交一点,多拿一点退休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这些最穷的这些人,所以你应该引起他拿。
    所以我想捆绑政策最少在近五六年,或者甚至十年之内不要有,然后这样全国统一,凡是到60岁老人都拿到,我们现在农村老人也就是1亿多人,一年一个月55块钱,一年也就六七百亿,我们国家现在对农村投资的,对三农政策,一年对农村的各种惠农政策有一万多亿了,这还不到一千亿,应该不是特别多,没有存在这样一种非要进行捆绑的一个。
    张鸿:就是政府掏得起这个钱。
    郑风田:对。
    主持人:农民是特殊的群体,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就是这样的一个农耕社会过来的农业国家,所以呢,我们现在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了,也已经到了一个要照顾农村、照顾农民回报农民这样的一个时机了,稍后继续我们今天的关于农村养老的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关注的话题是农村的养老保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农村老人他们的生活片段,我们来看这一位,他是71岁的吴谭寿,他不仅要照顾生病的老伴,还要照看四个小孙女和孙子,平常他要下地干活,要养猪,他要做很多的家务,以及维持生计的一些农活。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老人,他70岁了,他叫吴志英,他种了一块菜地,同时他还要冒着危险在夜里到河里去捉虾,那么一夜辛劳的收入,拿到集市上卖,也不过就是十多二十块钱,那么这些就是很多农村老人的目前的生活的现状。
    那我们知道有些地方,中年人,也就是这些老人的孩子们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就留下了很多的留守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这一老一小在一起,老人得种着这个地,因为撂荒了很心疼的,都得种地,孩子们要上学,所以对于这样的留守老人来说,这个养老保险是不是也并不能解决特别大的问题?
    郑风田:从长远来说,目前这样一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们就必须要解决,但是另外一方面,我想可能55块钱,咱们适当地再加几倍。
    主持人:加几倍。
    郑风田:对,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就是艾买提有一个教授,整个南美的国家,就是发现这些老人们享受到这些每年国家给的养老金的这些老人,他的孙辈和这些没有享受到孙辈之间的差别,发现他们两个孙辈之间的这个营养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也就是说,实际上养老保险有一个代际传递,这些老人们,比如你要给他一些养老保障,它不仅仅是保障老人自己。
    主持人:是的。
    郑风田:那把这个钱可以给他四个孙子,这几个孙子,所以我想,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未来的养老保险一定要,一方面要加大,另外一方面力度还有这个宽度都要大大地加大,虽然这样缓解农村这样目前存在的问题。
    张鸿:对,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主持人:是。
    张鸿:即使不在养老话题下,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所以呢,这里面涉及到的其实包括了很多,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比如城镇化的进程,如何能够更多的关注农民工和他身后的老人和孩子。
    我觉得,比如说在农村能不能成立各种类似互助社,类似这个就是准养老院的这样一些机构,这样一些部门,而且还有很多像稍微年轻一点的壮年一点的农村妇女,其实也是在家里留守着的,也可以给她们,让她们动起来,比如说,成立这样一个互助组织以后,她们就可以帮助这些老年人,然后自己也能挣一点工钱,也能养家,这样的话,整个是不是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形成一个农村的一个准社区的这样一个概念,能够帮助这些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
    因为我们看到我们一直在谈的是55块钱能解决多少生存的问题,但是其实我们看到的画面里面,老年人也就是弄个棍在那晒晒太阳,这就是一个仅仅是活着的概念,就是精神的慰藉上。
    主持人:对,你刚才说到的这种模式,就是说能不能有一些农村的壮年的劳动力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在自己的这个村里。
    张鸿:初级的服务业。
    主持人:他们能够在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打工,然后投入一些这个福利的设施,投入一些这个政府的一些养老的保障,其实对他们来说,他们自己心里头更安,同样带动的是整个他们所在的这个村、这个县、这个乡、这个镇的一个真正的城市化的进程,那么好,现在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采访一下我们财经频道的特约评论员。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现在要讲不足,可能很多地方反映的仍然是财力不足,首先是这个问题,大家有这样的共识,就是要把覆盖面全铺开,做到全覆盖,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这种边远欠发达地区,它的财力怎样配上去,使他们得到基本养老的保障条件,是要给他们必要的资金支付,这种资金力量跟很多欠发达地区现在的实际的能力相比,是明显有一个反差,那么从道理上来说,这就要更高级的政府,首先从中央政府,再到省级政府,自上而下的通过转移支付,去提供最主要的资金支持力量。
    汤敏(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现在那么对农村养老来说要讲不足,第一步,首先就要加大投入,因为投入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入太少的话,肯定都是捉襟见肘的,现在投入还比较少,那么这个投入由谁来投入,是中央政府来投入,还是地方政府来投入,这个投入怎么样来分配,这些首先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就是养老服务的问题,因为现在由于大量的农民工出外打工,家里的两老或者孤老在家里头,尽管他们都还有孩子,他并不是五保户,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在他们身边的,这时候农村的这种养老的机构怎么样来处理,他们的房子怎么处理,他们的补助怎么处理,他们的投入怎么处理,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养老保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老话题,而这个农村的养老保险,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
    张鸿:对。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一个老话题,又是新话题这样的一个话题,两位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鸿:你看我们一说养老吧,脱口而出,就容易说你看退休年龄什么这些,这些其实都是城市的概念。
    主持人:是的。
    张鸿:但是当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老年人七十多岁了、八十多岁还在地里边种地的时候,其实我们很难意外,我们觉得好像那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农村的人,他到了60多岁,他就不能退休呢,他就不能享受一些东西呢。
    郑风田:怎么才能够更好地让我们一大半的人口生活更好一点,国家要做很多,尤其你比如怎么才能把新农保可持续,然后补贴更多一点。
    主持人:是。
    郑风田:这样农民可能就很高兴了,不要再像过去老农保,农民交了钱了,拿不到钱,怎么才能够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四):如何让养老“不差钱”? 2012-08-2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三):民营养老院难办,怎么办? 2012-08-23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二):我的社区能养老吗? 2012-08-22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一):未富先老,如何突围? 2012-08-2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聚焦电商大战:一场炒作的闹剧? 2012-08-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