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白酒为何如此爱“国”?
2012-08-13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字号

  聚集茅台“国酒”商标之争。近期,贵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初审通过之后,遭到了山西汾酒、河南杜康等多家白酒企业的反对。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国酒”一词到底刺激了白酒企业的哪根神经?国酒之争,大家争的到底是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马光远共同评论。
  国酒商标引发争议,多家白酒企业抱团反对。一个国字号到底值多少钱?国酒之争争为何来?
  近日,“国家茅台”这一商标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初步审定,这个消息随即引发业内的激烈反映。8月初,山西汾酒集团的负责人就来到的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国酒茅台”的商标注册提出异议申请。
  柳静安(山西汾酒集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已经联络了七八个名酒厂都同意,我们下一步呢,共同提一个异议申请,那么呢这就是说,一个是对这个公平公正,特别是是不是违法,违反《商标法》。
  在这份山西汾酒集团的异议申请中指出,被异议的“国酒茅台”商标属于《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7项规定的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更不应核准注册。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很多白酒企业都推出了国字号的白酒,像五粮液推出的国五液,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汾酒的国藏汾酒等,但均未使用国酒的称号,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按照通常理解,国酒解释为代表或象征国家的酒,中国最好的酒,或是中国特色或传统的酒。所以使用在商标中有排他性,存在争议。杜康控股销售总经理苗国军更是认为,此次茅台注册商标有加冕国酒,从情,理,法几方面都难以服众。
  苗国军(杜康控股销售总经理):他的依据没有,因为中国的白酒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茅台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最近十年,二十年发展起来的,茅台酒说自己是国酒,我觉得这个“国”名不符实。
  对于闹的沸沸扬扬的“国酒茅台”商标一事,近日,在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表示,贵州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只有茅台等少数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无论是贵州还是中国,都需要一些民族品牌,为什么社会不能多给予支持?同时,国字号商标早有先例,不能理解为什么茅台申请“国酒”商标引起如此大的波动。
  据了解,2001年至2010年间,贵州茅台曾先后九次以“国酒茅台”字样申请注册商标,共有五次被商标局直接驳回,虽然这次茅台因为“国酒”商标通过初审,而遭到排山倒海式的围攻,但也不乏支持者,所以它最终能否获得“国酒”商标,还存在变数。

  向松祚:这是用国家的公权力保护企业的私利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今天这个话题用不着我们这些研究经济学的人来谈,但是我听到以后,我比较吃惊,因为“国酒茅台”的这个广告,好像已经喊了很多年了,我原以为它是已经注册过的。为什么一个酒能够随便冠上一个国字号,这是一个很奇怪现象。如果白酒能冠一个国酒,那啤酒是不是也能够冠个国啤?豆腐是不是能够冠个国豆腐?饼干是不是能够冠个国饼干?这就很麻烦了,所以在一个简单的情理上,我认为所谓申请“国酒”的商标,让人觉得非常匪夷所思,非常搞笑。
  有人看见媒体上说,是不是把北京二锅头定为国酒?因为二锅头谁都喝得起,虽然这个理由好像是反驳茅台,但是我觉得这个本身这也有点搞笑,有点荒诞。其他的白酒企业打的什么呢?比如说茅台如果占到“国酒”这两个字,那以后汾酒要注册,那不就侵权了吗?它是用国家的公权力来保护这个企业的私利,说白了是这么一个本质。

  马光远:白酒行业的这种竞争行为不可取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从法律上来讲,以前申请了九次没有通过,这次就通过了,这是非常蹊跷的。因为商标的注册,如果你没有违背任何一个情况,你的那个图画的还不错,有显著性,就可以通过,但前九次没有通过,后一次通过了。再比如说什么叫“国酒”?什么叫“国”?“国”字本身,放在这个地方你就是代表,它代表它的品质,还是代表国家的一个形象,还是代表某种公权力?比如这叫什么国宴等等的用酒。我觉得从一个市场的正常的竞争行为来讲,这种竞争行为作为白酒行业来讲,我们是不可取的。
  因为它是个商标注册的事,首先从法律上来讲,无论是《商标法》,还是《商标实施细则》,还是商标局内部的一个审核标准,与国有关的,与中国有关的这个字是要严格审核的。那么它担心什么呢?你要么影响中国的影响,你要么有夸大,虚假的宣传。所以在没有万一的情况下,像出现“国”字的情况肯定是驳回的。我们看到什么情况呢?就是这些企业在反驳茅台的时候,他反驳的不是“国酒”两个字,而是他认为我应该来当,而不是你来当,或者说大家都来当,我们都来,这个交易大家都来做。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公认的那些可以代表“国”的国花,国树等等是不需要去注册的,对吧?没有人跑去说我赶快去注册一个,而是评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什么呢?看到这些企业本身大家都在反对,大家合起来打茅台,但是打的是“茅台”两个字,不是“国家”两个字。
  白酒的“国酒之争”争的是什么?为什么白酒企业都愿意加入到争夺“国酒”的行列当中?
  由“国酒茅台”引发的争议还在持续。资深业内人士、白酒行业营销专家肖竹青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直言,“国酒茅台”商标通过终审的可能性有30%。记者也联系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但因为此事正在行政审查过程中,商标局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在2010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就出台了含“中国”及首字为“国”字商标的审查审理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对“国+商标指定商品名称”作为商标申请,或者商标中含有“国+商标指定商品名称”的,以其“构成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缺乏显著特征”和“具有不良影响”为由,予以驳回。
  刘道臣(汉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我认为从部门规章的角度,国酒茅台直接违反商标局的这么一个审查规则的。
  记者注意到,这次通过初审的国酒茅台商标中,还包括葡萄酒、果酒等和含酒精饮料,料酒等其他类别。这也意味着一旦茅台申请成功,国酒二字将不止用在白酒上。 
  邱宝昌(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他是跨类别的保护,那么他可以把这个商标许可给很多的人使用,或者自己使用,他可以不仅在白酒上去使用,我们没有任何一个机关,一个部门,授予他国家级的酒,所以用国家级的酒来注册商标,代表商品和服务,这是以国家的名义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也是违反商标法的规定。
  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国酒”二字承载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追逐“国字号”而获益颇多的并非仅有茅台。泸州老窖通过国窖战略一举复兴,而西凤通过国典凤香等战略在2012年上半年也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五粮液也在上半年推出了国五液,欲与茅台争夺高端市场,作为公共资源,“国字号”是推动整个行业的品牌动力之一。
  2012年7月,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12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其中白酒行业前四强包括五粮液股份、茅台股份、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股份四家公司,而这四家公司同时又入榜“2012年中国强利润率最高的40家公司”。但五粮液股份的排名均在茅台股份之前。
  随着禁止用公款买高档酒一声令下,今年上半年,茅台酒的零售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依然取得了傲人的业绩。贵州茅台2012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总计产量为30014吨,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132.64亿元,同比增长35%。

  向松祚:中国的酒文化大部分是一种腐败的文化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无利不起早,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哪些行业是暴利行业,要从毛利率来讲,白酒行业,特别是这些高端白酒都是典型的暴利行业。茅台酒的平均毛利率,好像是达到91.5%, 53度的茅台几乎达到95%毛利率,五粮液是66%,古井贡是74%,酒鬼酒是75%,山西汾酒是76%,而其它的饮料,比如椰岛等等这些上市公司都不到20%。
  其实我对这是深恶痛绝。所谓的什么酒文化,很多人都是津津乐道,我认为中国的酒文化绝大部分都是一种腐败的文化。比如为什么高价的酒、高价的烟在中国屡禁不止?现在送酒,送烟,你越贵他就越喝,越送。这反映的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一种文化,为什么我们还要鼓励这种东西呢?还注册一个“国酒”。

  马光远:白酒行业争傍国字号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白酒行业平均利润40%,这个是非常高的。好像是有一种很特殊的身份,象征。而且很多媒体在说这个事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好,一个傍字,也就是傍国字号。把所有的这种比如说参与这次国酒之争的所有的企业,背后的那一点小心思用一个傍字全部给暴露出来了。

  马光远:这对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事实上,白酒行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从行业本身每年的增长率来讲,每年增长40%,50%是非常正常的,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本身目前还处在一个快速上升期,依靠市场就可以。但是就拿这90%的毛利率,80%的毛利率又跑过来干一些非市场化的东西,我认为是非常没出息的。所以我觉得这么一项执政,如果国家商标局不能审时度势,不能从一个净化市场环境的角度来驳回这么一个商标申请的话,我觉得对未来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健康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CPI进入“1时代”是喜是忧? 2012-08-10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沈阳:传言从哪里来? 2012-08-0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该向游客收“保护费”吗? 2012-08-08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小产权房要“转正”? 2012-08-07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伦敦奥运 生意经怎么念? 2012-08-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