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养医一直被看作是医改当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最近北京的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取消了1500多种药品的加成,这家三甲医院告别了过去以药养医的历史,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以前是把钱花在药上面,而现在是把钱花在医生的服务上,那么这到底能不能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呢?试点医药分家,患者能够得到多少实惠?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沈群红、刘戈共同评论。
北京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医事服务费。告别以药养医,患者看病费用能降多少?
药价、诊疗费双双下降,在北京友谊医院,大屏幕上滚动提示着各种药品的原价和现价,很多患者并没有急着挂号,而是对医事服务费的收费标准和药价变化最为关注。73岁的李寿方(音译)长期患两种慢性病,每个月都要到风湿科和泌尿科复诊,他按照新标准算了一笔账,以前挂两个科室的普通号共需10元,医保报销后个人支付6元,药费为144.9元,医改后,挂号虽升至84元,但个人只需要支付4元,药费则降到123.16元,李寿方的总诊疗费还省下了23.74元。根据2011年北京公立医院均次门诊药费的数据测算,取消药品加成后,门诊均次药费都占到340元左右,医保患者个人支付的金额将减少约18元。
方来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这会使我们药品使用的平均费,平均量也会出现下降。患者会看到他的实际负担在降低。
门诊普遍一号难求。杨桂珍是友谊医院的老病号,她赶个大早来挂号,却发现上午的普遍号都挂完了。
杨桂珍(北京患者):普遍号少了,普遍号不是钱少吗。
对于一些疑难病患者来说,这样的改变让他们感到高兴。刘女士患呼吸道疾病久治不愈,上周排了好几天都没挂上专家号,今天终于成功了。
刘女士(北京患者):这个专家号其实是一个正主任医师,是科主任,要是过去你想看她的号比上天还难。
院方表示,较高的专家医事服务费抑制了一些不必要需求,医院正是希望通过价格杠杆,合理分流病人,解决专家号难挂的问题。
吴立山(北京患者):今天你感冒发烧了,通县医院可以治,香河医院也可以治,对不对?你未必非要到北京干吗?
韩晓芳(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通过利益机制来解决,让更多的专家资源能够腾出来,为需要的患者来服务。
刘戈:医生给患者大处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在医院里看到的两个效果,一个是患者的支出,药费这部分支出明显的下降。第一天算下来,药费每次每一个人减少了134块,平均下降了23.1%,这是一个数字;另外一个数字,我们看到周一,友谊医院全天有7232个人就医。如果按照每一个人40块钱的挂号费来算,总共就是花了30万块钱。这样一算,总得来说,它可能产生的几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就是患者的医药支出降低;另外,我们医保支付的那一部分会变多,然后医院的收入不太有大的变化;还有一种最理想的可能性,由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医药加价的提成取消了以后,医生给患者大处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患者也少交钱了,医院的收入也没有降低,医保支出也少了,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
沈群红:医药分开能改变我们患者看病的心态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对患者来说,除了支出的结构上的改变,总费用上也会有一些略微的下降,很重要的是,我们患者看病的心态会有一个改变。比如患者过去会担心,大医院里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药品加成,但患者又比较相信三甲、三级以上医院的医生的诊断水平,他们就会在大医院里诊断,然后拿着这个大医院的处方到其它的地方去买药,但这个时候他其实内心还是有一些纠结,不放心。同时,患者来来回回地在不同的医院里面奔波,在医院和药店之间往返,实际上也增加了很多其它的支出和成本。那么这样的一个改变,特别是随着医生会把更多地注意力放在给病人诊断好,看好病的方面的话,那么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也会逐步地恢复对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信任,那么这样的一种纠纷,这样一种担心就会逐步地有所减缓。
沈群红:医药分开试点符合医保的基本政策和取向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医保其实是国家来主导的,是由雇主方和个人一起来共同支付,在有些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医保出现亏空的情况下,财政也有一定的补贴,这样实际上是国家,雇主,个人三方共同来承担的医保,它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保基本医疗服务。从我们这次挂号费、诊疗费的改革,改成医事服务费,然后从北京市目前出台的医保的报销政策来看,它也是在强调医保是保基本,所以就是对40块这样一个等级上的医事服务费是全额报销,那么60,80,150的等级,它就是由患者个人,参保人个人的部分,就是个人承担的,报销40块,这符合我们医保的基本政策和取向。同时,从无论对医院,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在建立起一个分层、分级医疗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说,当你需要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的时候,你个人要承担更多部分,这样实际上造成我们医疗资源的一个合理的配置,否则全部是由医保来承担。一个是,医保不可能承担这么多的费用;第二,没有去强调个人在个人健康和家庭成员健康上的一种责任。
在中国这么多年的医院改革的历程当中,我们也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为什么看病贵,看病难?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一级,二级的医院里,有的时候老百姓会觉得看病不放心。然后在二级和三级医院里面比较年轻的,低资历的医生,我们也不是特别相信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所以大家在遇到一些小毛小病的时候,特别是这个生病的人跟自己的关系特别紧的时候,比如说孩子生病,老人生病,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奔着大医院的专家去,这样一来也使得就是大医院的专家号一票难求。甚至我们还遇到过这种病人,他在一个外地的医院里面做了诊断以后,他不放心,不信任,于是他就跑到北京看了北京的著名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六七家医院,挂了六七家医院的专家号。
公立医院改革如何确保不掏患者的兜?医药分开,试点能否在更大范围推广?
实行医药分家,增加医事服务费后继者发现,医生的就诊服务有了不小的改变。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陈葵将门诊时间由早上8点提前到了7点半,他希望多看一些病人,不再开没必要的药物,因为这些都将和他的绩效考核挂钩。
陈葵(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因为当时开这个药,说实在的,这也为医院创收啊,这样的话,对我们的工资奖金什么的,这些都有好处的。
刘女士(患者):拿回家一包一包的,吃不了那么多药,那药毕竟不是饭吧,吃不了过期了,你是不是得扔。
友谊医院医改运行第一天,门诊诊疗总量为1927人次,较上周同期增加9.6%。
方来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过去大家说,医生是靠卖药挣钱,现在医生可以,堂堂正正地通过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医疗服务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刘戈:要让医生不是为了挣钱而开药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医药改革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我们只讨论医药分开这一点。现在来看,是适当分开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分开。其实有的国家是尝试有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彻底分开,医院里门诊的药是不卖的。所以在利益上进行了彻底切割,当然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办法是最好的办法?这也值得探讨,但是当这种利益被切断了以后,那么医生会做得越来越单纯,就是为了看病而开药,而不是为了挣钱开药。
沈群红:更多患者希望的是一种经济收入上的分开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刘老师的看法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有一些人的看法,就是医药分开是完全彻底地在业务上都分开,甚至连医院都不再有门诊药房,然后门诊病人的药基本上根据医生的处方由社会药店来提供。关于这一点,我们行业里有一些看法,包括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调研。2008年,我们曾经针对全国的1000多个患者做了一个调研,最后发现,患者有一部分是支持这种完全彻底的业务的分开,但是更多的患者秉承这样一种看法,就是如果完全的分开以后,社会药店的资质和业务水平,以及处理一些问题是不是真的到位?反过来,他们更多地希望是一种经济收入上的分开,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做的,就是医生的收入和处方的费用金额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