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到2020年,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全球正在迎来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国要抓住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提升科学预见和技术预测,实现跨越发展。
“从自然科学史的角度,到目前为止全球一共经历了五次科学和技术革命,其中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
白春礼表示,科技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金融危机之后科学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更为迅猛,学科交叉融合会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中国科学院正密切关注,组织一批高水平科技专家,持续研究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化新态势,早在2009年初就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判断,比如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新一轮革命的“前夜”和“拂晓”,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前沿方向已经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前沿技术发展也处在多点、多元、群发突破的创新密集期等。
据了解,全球科技投入2008年跃上万亿美元大关。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德国等超过2.5%,日本、韩国等超过3%。今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0亿美元,发起制造业国家创新网络计划,在全美15个研发机构建立网络。
白春礼介绍说,世界主要国家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加强布局,努力保持科技前沿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早在2009年中国科学院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中,就已经做出了基本相同的判断和部署。
白春礼认为,新的工业革命,可能使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生产过程逐渐趋同,边界越来越模糊,甚至融为一体。生产过程将更关注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设计和制造过程,甚至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方式将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生产转变,制造商、供应链的地理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在科学技术上有辉煌的过去,但现代科学并没有最先在中国建立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白春礼对记者说,中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面对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中国抓住了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不住则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差距。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些后发国家都是通过及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了赶超跨越。比如,18世纪的德国,抓住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机遇,迅速超越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抓住了电气革命的机遇,很快成为世界头号强国。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抓住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要抓住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科学的预见和技术的预测很重要。”白春礼介绍说,中国科学院现在正在组织许多科学家做面向2020年科技发展态势和战略选择,预测不到10年时间内,世界上可能会发生什么样重要的科技事件,中国科学家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白春礼表示,中国能否抓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真正成为科技强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显得尤为关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要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怎么能够瞄准企业的需求,在原理、方法、技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是中科院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白春礼说。
白春礼认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二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要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是要超前部署战略先导研究,加强前沿领域布局。
相关报道:“抓住新产业革命机遇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