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研发平台。资料图片 |
●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是通过两化融合推动制造业深刻变革,重塑制造业格局。
●我国现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过去五年还被拉大。
●两化融合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工业转型,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产业结构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生产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不同经济体走势出现分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使得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难以避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工业领域尤为明显。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立足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眼长远,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召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对发展两化融合战略意义,发展路径,以及未来发展重点做深层次探讨。
时代环境:“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不可多得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与此同时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在涌来。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进入信息化的标志,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完成或者基本完成情况下进入信息化的,并把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战略,而我国则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情况下又遭遇信息化,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须与信息化同时开展,考虑与信息化融合,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即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利用此次经济变革,把握历史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前两次工业革命我们都落后了,因此,有可能的话,我希望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要被发达国家落得太远,争取尽可能走在前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介绍,目前有国内外专家认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与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的生产模式即将到来。传统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它们的不可持续性必然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终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新兴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新兴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融合,这将会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传统的制造业将发生转变。首先是绿色制造,注重产品环境属性,包括工艺规划,材料选择,产品包装回收处理等;其次是智能制造,基本特点是整个生产线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极端制造能力增强;然后是服务型制,主要是在机械制造、航空等领域,制作企业围绕增强产品功能,发展维护服务业务。
罗文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化融合国家战略部署。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是通过两化融合推动制造业深刻变革,重塑制造业格局,因此要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两化融合推动新工业革命,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继承和融合创造,要提升研发设计网络化水平,要提升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要加快生产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要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服务型发展,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战略意义:“两化融合”关系未来经济命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争夺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素成本增长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国内外形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艰巨历史任务,迫切需要发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工业生产组织体系,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应对资源环境挑战提供了新方式。要准确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苗圩说,两化融合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两化融合的推进,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另外,在不同行业发展上水平差异较大,多数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我国现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过去五年还被拉大;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仍然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复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苗圩如是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引领人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正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苗圩指出,过去的工业革命告诉我们,产业技术革命带给制造业最重要的影响是不断催生和建立新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信息化正加速重构全球制造业的生产组织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生产方式日益成为制造企业增强市场控制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指出,两化融合在工业转型升级中意义重大,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战场,两化融合是工业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产业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当前,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制造业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也是制造业本身的核心。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创新能力,提高装备工业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速推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从这一角度看,两化融合有助于加快构建现代生产体系,是培养新产业和新业态催化剂。新产业和新业态是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传统产业升级正在带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流程重组再造,衍生成诸多产业形态。两化融合已经成为破解自然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能耗物耗,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表示,两化融合是上海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他指出,作为我国工业重地的上海,工业已经过几十年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瓶颈。传统工业面临环境、能源、土地等条件的限制,按照原有的传统路线不可能再发展,因此,必须走两化融合的道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信息化问题,已经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问题,也涉及国家未来经济命脉。他认为,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会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
王树国同时指出,在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是不可回避的,智慧地球,物联网,云计算等都建立在新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而信息技术发展快,且更新频率高,因此,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产学研结合,使从事这方面的IT企业与高校结合起来,弥补自己在技术上的不足。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认为,两化融合的目标是促进我们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最终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将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工业强国。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问题。新的增长动力在哪里?有观点认为是新能源产业、智能化、低碳贸易、文化产业和有机农业为主导的信息产业。这些和两化融合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两化融合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工业转型,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产业结构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生产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发展路径:紧跟前沿高端技术的发展
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苗圩认为,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广泛渗透,不断突破企业规模和组织界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信息技术与能源、材料、生物和空间技术交叉融合,不断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制造业的“心脏”和“大脑”,为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支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推进工业化重点必须实现四个重要的转变,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内涵提升为主、从过于依赖外需转向依靠内需、从伤害自然到珍爱自然、过渡分散转向适度集中。
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内涵提升为主工业化,对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各方说法不一,杨伟民认为,判别工业化标准不能单纯看数量指标,还要看质量方面情况。“我国已有多个世界第一,但是总体质量并不是世界第一,拥有知名品牌不是世界第一,技术水平也不是世界第一,从自主品牌,自有技术,核心技术,知名企业等来衡量我们也不是世界第一。因此,我们现在工业化的突出问题是质与量失调。
“量向质的提升,缩小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结构质量,技术品牌,服务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是我国下一步工业化的最重要转变。”杨伟民表示。
从过于依赖外需工业化,转向依靠内需工业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出口增速不断增长,但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制造业生产能力快速扩张,赶不上出口增长。例如,我国太阳能生产,生产能力巨大,但主要面向出口,国内市场潜力还没有形成现实需求消费。原因在于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时,只抓重点,扩大投资、生产,对如何培育国内需求重视不够。
杨伟民指出,我们应把扩大内需作为重点,切实满足国内需要特别是消费需求上。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还将从伤害自然工业化到珍爱自然工业化、从过度分散工业化转向适度集中工业化转变。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两化融合的角度出发,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过去十年,两化融合使得制造业有了飞跃发展和进步。总的来看,中国制造业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水平。他指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我们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取决于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指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创新,当代先进制造业不断迅速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改造和优化。“我们的工业部门能否对科学技术最新成果保持高度敏锐性,而且能够迅速使之转化成产品,是影响我们整个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很难和发达国家展开竞争。”
“先进制造业的本质就是提高创新能力。”周宏仁建议,今后的两化融合,一定要促进与信息化相关的学科的融合,无论哪一个行业,高端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发展,都要紧跟前沿高端技术的发展。
对此,杨雄向我们描述出上海未来发展路径,促进工业由制造向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推动321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
工作重点:着力推动制度建设
未来我国经济、科技将怎样发展,两化融合的重点什么?对于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工作战略,郭大成指出,两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才队伍,体制机制,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诸多方面,要推动两化融合需要统筹考虑,从战略高度做出系统规划,分类推进,实施。因此,我们提出“五抓”。分别是,一抓领导,首先要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用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二抓扶植,促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步伐。三抓培养,引导高校设置两化融合相关的专业学科,培养两化融合专业高端理论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四抓改革,完善机制,要进一步明晰分工,加强职能,建议建立国家推进两化融合部际联席会机制,维护市场环境,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有利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环境。五抓创新,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要靠技术科技力量,最关键是要大幅度提出治理创新能力,要以重大技术专项为依托,整合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训一批咨询设计、集成实施大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强学校、企业院所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吴澄认为,在两化融合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工业系统安全运行;作为两化融合抓手,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抓手的嵌入式系统;将带来大量衍生应用和产业化机会的智慧地球和云计算;具有客观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的现代服务业。
他同时指出,除此以外,还要关注颠覆性技术。所谓颠覆性技术,它的出现对原有产业产生有颠覆性影响。“比如说数码相机取代了传统相机。国外有一个预测,未来诺基亚品牌可能消失,而同时苹果公司却抓住了机遇,可见颠覆性技术非常重要。”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苗圩给出总结,“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我国已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和工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调整结构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苗圩表示,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信息技术装备投入的主体、应用的主体以及受益的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脚点。
“坚持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以增强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能力为重点,提升支撑两化融合的水平。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和技术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间协同创新,加快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机床电子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提高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宽带中国工程”,着力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和普及应用,以信息化创新能源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注重发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产业,培育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服务体系。
“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完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通过评估规范、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引导培育一批实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具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骨干企业,加快精益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设计、供应链协同、服务型制造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资金不足、市场开拓难等突出困难,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走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大幅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质量控制、节能减排、市场响应和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郑新立指出,加强培育电子信息业龙头企业是当务之急。我国不仅应在通讯设备制造领域,还应在集成电路,软件等等领域培育出像苹果公司这样能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企业,培育出中兴、华为这样的骨干龙头企业。
应围绕重大技术课题组织产业联盟,实行联合攻关。郑新立说:“IT行业有一些重大课题,单靠一个企业,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没有那么大的人力。像大型成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飞机的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高速火车的安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汽车的电子系统,机床的控制系统等等,我们应组织产业联盟进行攻关这样一个重大项目,这就要发挥我们政府的作用,组织相关企业实行联合攻关,用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资,形成对重大技术问题攻关强大的能力。
郑新立同时指出,要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4G、云计算、显示设备等技术突破将是我国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带来的机遇重要挑战。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科技资源来加快两化融合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现阶段国际经济疲弱的态势,引进人才和创新。“实践证明,引进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捷径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