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年中经济观察(1):经济困难会持续多久?
|
|
|
|
|
【字号
大
中
小】 |
解说: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拉开大幕,企业经营是喜是忧,一夜之秋企业利润变化折射中国经济面临哪些难题?年中经济观察《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欢迎各位收看。今明两天我们将制作两期节目年中经济观察,我们今天的话题将会从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的半年报开始,多家媒体报道,7月15日前,A股市场有128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其中有707家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占到了已披露半年报公司总数的将近6成,和上一年相比缩小了一成多,昨天A股市场再现了大幅度的下挫,两市超过百只个股跌停,其中家电业成为了重灾区之一,海信电器、春兰股份等等,跌幅都在5%左右,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拉开了大幕,部分企业利润下降,原因究竟有哪些?透过企业经营的变化,折射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哪些新难题?节目一开始我们就来看一看相关的新闻。 解说:暂别前一交易日的大幅下挫,沪深股市今天超跌反弹,上证综指震荡回升,尾盘收报2161.19点,涨幅为0.62%,深证成指涨势稍弱,收盘达9560.03点,涨幅为0.2%,不过昨天股市大跌的状况依然让投资者心惊肉跳,昨天上证指数收于2147.96点,跌37.94点,跌幅高达1.74%,深证成指报9540.89点,下跌251.6点,跌幅2.57%,两市跌停个股超过100只。 徐广福(湘财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市场在弱势的格局下,投资者心态比较谨慎,然后上周末证监会表态新股(发行)不会暂停,这块也是导致之前对市场,对政策抱比较高期望的投资者可能产生一定的失望情绪。 解说:板块方面,与百姓消费类相关的零售、连锁、通信、房地产、汽车板块整体大幅下跌,其中苏宁电器股价下跌10.01%,报收于7.28元,原因是之前公司发布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0%至30%,盈利约为17.32亿元至19.8亿元,可能比去年同期减少7亿元。 在昨天的股市暴跌中,频频引爆的中报业绩“地雷”导致家电业成为重灾区,除了苏宁电器放量跌停,海信电器、春兰股份等也出现超过5%的下跌。 今年初,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息的政策落幕,让上半年家电行业一度被畅衰,多家分析机构曾担心,家电企业的业绩会非常难看,营业收入和利润都会出现大幅下降,但是各家公司最新发布的业绩中报让人松了一口气。 康佳集团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成功扭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000万至1500万,扭亏原因是公司彩电勤抓智能云电视方向,推动智能云电视产品创新和普及。 美的电器的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区间为19.75亿至22.72亿元,同比增长0至15%,报告还指出公司内将下滑幅度在逐渐收窄,出口增长情况较好,去库存已经完成。 格力电器的业绩快报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2亿元,同比增长30.08%,这高于机构预测的21%至25%,主要原因是公司充分发挥了空调行业龙头企业的产能物流布局和成本优势。 主持人:其实公司的半年业绩报告透露出的并不仅仅是数字,它同样也在折射着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今天我们将会和两位评论员一同来进行我们今天的年中经济观察,这两位评论员分别是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的秘书长张燕生以及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 张鸿我想问问你,在媒体称之为“黑色星期一”的昨天,你看到这个板块上的这些业绩,当时的心情什么样?因为我看到很多的媒体都用“引爆重灾区”、“黑色星期一”、“地雷”等等,尤其是聚焦在这个重灾区家电股。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对,就觉得家电是业绩“地雷”。 主持人:对。 张鸿:因为现在中期报告行情已经开始了,那我们看到的刚才片子里介绍这两个,一个是康佳,一个是格力,挺有意思,你现在跟人家聊,他们就说,你康佳这么大公司,上半年才1000万到1500万的盈利。 主持人:但也算盈利了呀。 张鸿:但是扭亏这是本质的一个差别。 主持人:一个亮点。 张鸿:这是一个喜,但是格力恰恰相反,格力说你看三成的增长,应该是好的,而且是超预期的,但你到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它的年中报表是多少,六成增长,就说今年对他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然后整个家电,因为你知道,这个一般来说在出报表,上市公司出报表的时候,先出来的都是很好的。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你看美的预告的都很好的,所以接下来可能这个“地雷”一个一个引爆,而且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不是特别乐观,我看到一个数据说,冰箱是销量下降了12%,空调下降了20%,当然这和比如说家电的一些补贴取消也有关系,和房地产的不景气也有关系。 主持人:一定和市场的需求有关系。 张鸿:对,我们如果用房地产一条链一牵的话,可以看上市公司很多的可能隐藏的地雷都在这条链上,比如说房地产本身,还有钢铁、还有水泥等等这些行业,当然包括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等。 所以从投资人角度来说,现在避免踩地雷。 主持人:是,张秘书长你看到这些所谓的“地雷引爆”的时候,你会觉得意外吗?还是在意料当中? 张燕生(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意料之中。为什么说在意料之中呢?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应当看到今年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一个转型之年。 主持人:对。 张燕生:所以转型之年的话,我们会发现,实际上来讲,就是现在来讲就是整个的经济,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是在一个下行的通道,那么在下行的通道的话,我们会发现,从世界经济来讲,80年代的平均增长率3.3%,那么90年代是3.5%,2003年到2007年平均增长率是4.5%,那么现在的全球的增长是多少,那么大家都是在下调这个全球的增长速度。 那么我们说中国呢,那么中国有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的总理的政府报告把今年中国的GDP增速下调到7.5%,我们知道经济学家他们在判断经济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潜在GDP,那么也就说,我们会发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抢占GDP是9%,2000年以后我们潜在GDP上升到10%,那么现在潜在GDP是多少,我们绝大部分经济学家,他们会判断说是在7%到8%,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全球经济在下行,中国经济在下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就会面临着一个比较长的一个转型的这么一个困境。 主持人:实际上是一种压力。 张燕生:是一个压力,也就是说,这个转型,就是目前的困难,也就包括刚才讲业绩的报表不好,实际上来讲,它是一个转型之痛,那么转型之痛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差别,也就是说,很多的企业呢,在转型方面,在迟疑,或者是动作比较小,动作比较慢的企业呢,它的转型之痛会同等,更厉害一点,而且长一点。 那么对有一些企业,你就在过去几年,他们就开始转型之路的企业,实际上他们虽然说经济也是业绩在下降,但是转型的之痛相对来讲就要好一点。 主持人:我们也已经看到,有不少的企业他们确实已经在寻找自己的转型之路了。 张燕生:对。 主持人:巧合的是,我们注意到,很多的企业,他们几乎都挤到了同一条道上,在这条道上齐声在高唱“猪之歌”,想必说到这,你就知道了我说的是哪些公司,他们走的是什么样的一些转型之路,我们来了解一下。 解说:画面中的这个人叫任福耀,作为山西焦煤集团的董事长,最近运作了一项投资,不过这笔投资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却毫无关系。 任福耀(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这个项目一期投资按照双汇的规划是6到8个亿,到二期完成合计投资到13个亿。 解说:原来,山西焦煤集团与河南双汇准备合资成立生猪屠宰场,由于涉及机密,面对记者的镜头,任福耀没有透露过多的细节,但是从他的语气中不难感受到他对这个行业的想往。 任福耀(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最终规模搞到加工200万头猪。 解说:如果说山西焦煤集团进入的还只是与猪有关的第二产业,那么接下来你看到的这几家公司可是直接进入了养猪产业的第一线。 德美化工主营纺织、印染、助剂和销售。2006年在中小板上市,今年2月,它宣布将在3年内投入5.76亿元建设年产36万头的肉猪养殖厂。 唐人神是一家以饲料为主的集团公司,2011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今年5月成立多家养殖分公司,目标是打造国内种猪龙头企业。 朱慧容(本台记者):这种跨境养猪的现象,正在愈演愈烈,现在钢铁企业、IT企业、房地产企业,这些看起来跟养猪毫无关系的企业,都纷纷加入到了养猪大军的行列当中。 解说:事实上,山西焦煤集团并不是跨行业经营生猪产业的第一家企业。最近两年,
包括钢铁企业、房地产企业、投资和金融公司、以及IT公司等等与生猪行业毫无关联的企业纷纷加入到了养猪大军。 早在2009年初,网易创始人丁磊对外公开宣布其养猪计划,今年3月20号,网易现代农业园正式动工,此举意味着“网易养猪”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今年3月,武钢宣布筹建万头养猪场,争取生猪年内出栏,于是,“钢铁侠养猪”立刻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今年6月,正邦科技公告称,拟在黑龙江省投资建设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化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内仅是上市公司之中就有将近30家涉及生猪养殖业。 企业重金投入养猪,看似可笑,更该引起反思。财政部今天公布了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状况:1至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应交税费同比仍保持增长,但成本费用增幅高于收入费用,实现利润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03.8亿元,同比下降11.6%。 主持人:对企业来说,这个成本上涨,企业的压力加大,就必须要去做一些转型,但是在上市公司当中,有将近30家的公司转型去养猪,这个数据还真的让人有那么一些意外。你们觉得呢? 张鸿:要说前几年,很多国外的投行,包括网易他们去养猪…… 主持人:对。 张鸿:或者进入到这个产业,可能是一个产业的眼光,觉得未来是一个方向,或者盈利可能比较大。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很多在我感觉是被动的,就是自己比如说钢铁企业,这个煤炭企业,他今年上半年盈利不是特别好,或者从去年开始,他盈利就不是特别好,但是要在报表上又要完成比较好的一个数字,那选择什么呢?选择养猪相对来说风险不是特别大,虽然盈利不是特别高,5%到7%的这样的一个利润率的话,也不是特别高,但是它有补贴,可能相对来说,选择这个不是一个最坏的一个抉择。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是主动地进去的话,还令人钦佩,但是你要是被动地进入这样的行业,可能凸显出的是你背后你本行业的无奈。 主持人:以前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国企的日子都是特别好过的,不可能跟什么亏损,什么什么煎熬这样的一些感觉挂起钩来,但是现在他们可能确实要面临这种您刚才提到的转型之痛了,是不是从这当中我们的确可以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国企的日子也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 张燕生:实际上来讲,我们说在国企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在整个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是下行的情况下,也就是企业都会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今后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张鸿:对。 张燕生:那么转型方向是什么,我们看看改革开放30年,我们会发现,就是1979年一直到1999年,那么我们会发现,在整个经济中间发展比较快的是什么呢,我们会发现是家电,我们会发现是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都是一些轻加工和纺织品,那么在这个1999年以前发展是比较快的。 那么1999年以后呢,那么1999年以后当我们的整个国家的消费的热潮进入到住房、汽车和通讯的时候,就会发现像钢铁、建材、重化发展的非常快。 主持人:对,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一个最好的时期。 张燕生:我们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说未来所有企业家,所有的经济学家,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想一个说未来的十年会是什么样,会相信是一些高端的消费者,像一些高端的猪肉,也包括像一些医药、保健,就是人民愿意为健康付钱,也包括一些号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像新能源、像光伏、风电这些方面的一些新的新能源、新材料方面。 那么还有一些方面,就是属于高端的一些服务,是吧,那么像这些问题的话,我相信是今后转型的方向,因此,像一些国有企业,包括一些股份制企业和一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他们实际上都在这个方面进行着转型未来方向的探讨。 主持人:现在经济发展给企业的这个压力如此之大,可能电视机前很多的企业都会感同身受的。所以现在我们渴望了解的就是到底我们如何去寻找未来,我们经济新的增长空间?怎么去开拓这个空间? 解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该如何直面挑战?怎样做才能为企业减压?《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欢迎回来,继续我们的年中经济观察,如何来调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最近这段时间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也做了相关的调研,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调研状况。 解说:进入7月,中央高层就当前经济形势频繁奔赴各地,摸底调研。7月14号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五省区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说,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全面估量形势,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 7月13号至1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湖北武汉、黄冈等地考察。他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走上内升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 他还说,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从经济梯度推进的规律看,中部地区发展机遇明显大于挑战,发展的回旋余地很大,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主持人:在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结束了他们的调研工作之后,有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就成了中外媒体争相讨论的一个热点,我们看到各种派别的观点其实很鲜明,有乐观派可能认为,这么一调研发现了经济有困难的话,大概我们的政府会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那悲观的观点认为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会让世界经济的增速都不那么乐观。 所以我们觉得需要来解读一下,温总理在调研的时候说过的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反复地被媒体引用,他说“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的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问问两位评论员,你们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话的时候,你们对它的解读是什么? 张燕生:我对他的解读是这样的,就是我相信家宝总理,实际上他是讲的我们现在经济的困境,它既有短期的稳增长和调结构,为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在短期使整个经济实现软着陆这么一个含义。 他还有一个含义呢,也就是我读出来就是说,它实际上是要为中长期转方式要奠定一个更好的宏观经济的基础。 主持人:这就是后半段这句,说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我是一个企业主的话,我就很关心,这一段时间到底是多长时间?是指半年、一年、两年? 张燕生:我们这么讲,短期讲的都是一年到两年,长期,我个人读的话是30年。30年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说转型之痛是讲前30年的外贸也好,还是整个经济也好,还是企业也好,它的增长模式要告一段落,一个新的转型的30年开始了。 那么这转型30年起码我们说有两个亮点,我想在这说一下,一个就是他要创造一个新的需求结构和新的消费结构,和一个新的中产阶级这么一个阶层。什么概念呢?也就是我们知道未来30年我们有一个发展的方向是城镇化,城镇化我们讲东部沿海地区未来转型方向是什么呢?要打造三个世界级的城市带,这个世界级的城市带呢,就意味着要创造未来支撑中国未来发展的这种,愿意为好东西付钱的新的需求结构。 第二个也就是未来的30年,也就是我们1.67亿农民工进城,他们要转成市民化,还有2.4亿、2.5亿农民工进入到非农产业,那么他们要在城乡统筹一体的这个地方,要开始他们新的生活,那么怎么能够使这么巨量的农民工市民化,因为我们知道解决他们的市民化问题,他们的消费倍增的倍数是3.5倍,他们所带来的整个支撑未来30年的发展,实际上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有六到七百万大学生,怎么能够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研发工程师,使他们成为服务专才,那么在这个转型中间,我们讲新的需求结构,新的消费型结构和新的中产阶级的产生,那么实际上我们需要要有大力度的体制、机制、战略和结构的调整。 主持人:张秘书长看到的更多的是希望,觉得未来的市场空间其实很大,你用30年的时间去做一个结构调整,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张鸿:其实张老师说的是整个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变革,就是你整个调结构,这结构可大了去了,原来增长方式的调整。 主持人:这是一个… 张鸿:包括很多种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等等的这种各种结构,那其实温总理不是第一次说这个困难,就今年来讲,1月份的时候,他在湖南调研说“市场偏冷,一季度可能比较困难”,然后“两会”的时候,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然后就是昨天他又说“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觉得… 主持人: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 张鸿:其实给企业家提一个特别重要的醒,就是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主持人:那对企业来说他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够给这些面对困难的企业,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帮助,你们二位怎么看? 张燕生:我这地方想说一句,想告诉企业一点,就这个一定在这个阶段,无论再困难,不要做温水里煮的青蛙,因此对企业来讲,一个就是往上研发创新设计,这个方向走,第二个方向呢,就是沿着工业链管理和它的物流的方向走,这个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家讲了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叫软三元,也就是企业要想降低10%的成本,生产成本很难,但是要提高300%的物流的收益,他却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就是怎么能够在工业链管理和物流这个方面下工夫。 主持人:那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我们特约评论员对现在的经济形势,未来的企业转型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分析和判断。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企业来说有三条建议,第一,如果可能向生产型服务业上延伸,比如说物流等等这些方面,因为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是制造和加工企业,在销售、品牌建设方面还有缺陷,那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附加价值,减少流通成本;第二不能再单纯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的投入,而更多需要技术进步,那么在创新方面更需要下大力气,这方面高新技术在传统的产品中间,如何做得精益求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第三,当然是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降低成本,降低消耗,特别节能环保,这可能是很重要的方向,因为如果劳动力成本是不可控制因素,那么至少在资源等其他成本上,能节省一点的话会增加企业的效益。 屈宏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我们企业现在面临的多重压力,除了需求放缓之外库存也在增加,同时过去几年的高成本,也都面临这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从政策层面讲,首先,对于一些行业的限制,减低对行业准入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民营企业的限制,可以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觉得财政政策方面,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可以更大一些,特别是针对一些出口行业,针对一些中小企业,这种减税的政策都会对它缓解它的困境有实质性的帮助。 主持人:各位正在收看的是《央视财经评论》,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透过半年报的业绩来看未来的经济走向,前面很多的专家都提到了企业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期,应该做的一些调整和准备,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中坚力量,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记得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说“企业强,则国家强”。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心愿都是让企业能够做得更强一些,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的强大,但是企业到底该做一些什么,才可以让自己更强? 张鸿:我觉得现在打造一个可以做得更强的环境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我们如果说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企业,需要一批更强大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很好的生存,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企业减负,就是我们一再呼吁的减税减税减税。 张燕生:对企业来讲,也就是我们刚才一直在讲的转型之痛,转型之痛……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