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中央“坚持调控不动摇”,一边,地方政府“微调”小动作频频,一边开发商“以价换量”,一边降息刺激。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始终伴随中央政府、开发商、地方政府和购房者之间的深度博弈。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7月11日,22家上市房地产企业公布2012上半年销售业绩合计4149亿元,同比上涨14%。一些业界人士分析,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顶着史上最严调控的压力,完成如此销售业绩,难能可贵。但专家表示,飘红数字背后,是开发商以价换量、断臂求发展的结果。
观察地产企业的成交结构可以发现,多数开发商今年前两月成交低迷,而从3月开始有明显增长。例如,两大房地产标杆企业中,万科3月份实现销售金额115.2亿元,环比上升56.9%;恒大则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超过前2个月合计销售金额之和。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3月份北上广深四个一线房价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幅度别为73.84%、32.77%、58.76%、76.20%。
而让销量实现“U型逆转”的不二法宝是:降价促销。从3月起,全国范围内的以价换量带动了成交量的回升。广东中原地产总经理黄韬总结,甚至可以说“无降价、不成交”,降价楼盘贡献了80%以上的成交量。
而在调控下面临压力的不仅是开发商。如果说以价换量是开发商自救的措施,而开发商也从未放弃另外的途径:在调控进入关键时期,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也面临地方土地财政利益的更大掣肘。实施限购带来的房地产市场萎缩、土地出让金减少对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而言影响巨大。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分析,由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些地方政府不曾放弃与中央调控抗衡,使用的方式就是各式各样的“政策微调”,这也成为上半年观察楼市的另一个关键词。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先后有佛山、芜湖、中山、成都、扬州等30多个城市出台了各类“微调政策”,包括提高普通住房标准、提高最低限价、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等。
而记者注意到,由于佛山、芜湖、成都等城市出台的微调由于明显违反“限购”“限制投机”等红线而被叫停,一些地方政府在出台政策时更加谨慎,稳妥的方式则是“打擦边球”跟风。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担忧,掌握政策实际操作的地方政府屡屡与中央调控政策“跟不上”、“有偏差”甚至“唱反调”,不仅会误导市场,带来信息的混乱,也会直接导致调控打折扣。
于是,当5月楼市成交量回暖企稳、看房和购房人数有所增加之时,一些松绑调控、房地长将暴涨的声音再度有所抬头。而中央的应对举措则是住建部等相关部委密集表态“调控不动摇”。
7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江苏常州调研时就房地产调控再次表态,“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有业内人士统计,这是总理半年内第五次就调控发言,而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
“总理和部委多次表态,背后则是中央和地方体现在调控的博弈不断深化。”胡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