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日前对外发布,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铁西区旧城改造项目为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继3年前铁西荣获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后获得又一殊荣,从而成为东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据了解,“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我国参照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设立的政府奖项,旨在表彰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城市、村镇和单位。
作为全国首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区,铁西区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秉承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对旧区和棚户区进行全面改造,一方面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人居环境建设。9年来,342片棚户区在铁西版图上消失,6万多居民喜迁新居,铁西区成为沈阳市第一个无棚户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由2002年的14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28.6平方米。
据介绍,铁西区委、区政府在调整改造中针对拆迁户中“三多”即六、七十年代入厂的退休工人居多;居住二三十平方米危房的居多;低保户、低收入户和货币补偿低于10万元的居多现象,出台了政府主导、财政补贴、成本倒算、城建公司零利润运作的方法建造政府补贴低价住房的安居政策,采取动迁补偿、实物补偿、安置回迁补偿、过渡期补偿等办法,普惠拆迁居民,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为方便回迁群众的生活,铁西区政府放弃了高额的土地出让收益,将大多数政府补贴回迁房选址在二环以内的中心地区和黄金地段,与公园、广场、商场毗邻。在配套设施建设上,综合考虑卫生、学校、幼儿园、社区办公用房、居民活动室等附属配套设施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另外,由于这些地块属于商业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段,使百姓回迁房每平方米增值3000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位于铁西区十一西路60号的工人新村(二期)社区看到,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小区内道路整洁;设有居民活动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区内设有多个防盗自行车棚,并设图书室、卫生服务中心等。罗翠兰说,自己和社区3557户居民一样,是政府补贴住房最大的受益者。“我家原来住的棚户区一出门就是大沟。每逢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得拿许多盆来接。现在的小区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记者细心地观察到她家玻璃是三层的,门窗用的远大品牌。
原来住在面积38平方米筒子楼里的郭颖慧,按照政府补贴政策,总共花了5万元钱住进了66.26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卫工佳苑小区。这个封闭性管理的住宅小区除有健身器材外,还有凉亭、羽毛球场,设有环保垃圾中转站,并铺设了残疾人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