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双瑞”),是一家典型的做“蓝色”生意的高科技公司,其目前在国内腐蚀控制和水处理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青岛这个中国海洋科技的前沿阵地,青岛双瑞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以更加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瞄”上了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这个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了追求世界梦想的征途。 坐落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双瑞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司,员工总数仅226人;但它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典范——公司员工中有研究员11人,高级工程师32人,技术人员100余人,注册一级建造师11人,一级项目经理14人…… 在该公司总部大楼的会议室内,公司副总经理王洪仁接受了《经济参考报》的专访,他说,青岛双瑞目前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典型的“蓝色硅谷”产业,尤其是在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这一领域,可谓深具市场前景。 据悉,船舶压载水包含各种不同浮游生物和病原体,其中有害生物物种可随船在全球传播,成为各大洋之间生物物种入侵的主要根源。对此,国际海事组织于2004年制定了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性公约——《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简称《公约》),要求到2017年底前全球现有及新造远洋船舶必须按照时间表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这就开拓出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压载水管理系统研发要求高、难度大、历程长、程序复杂严格,必需按照《公约》的要求,在国际认证(ISO17025)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通过相关的活性物质分析、生物毒性试验等环境安全风险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求通过权威专业检测机构对人员、船舶、腐蚀等方面的安全评估要求。 “我公司2006年决定开始在船舶压载水系统的技术上进行攻关时,很快就聚集了一批相关专业人才,当时我们不禁感叹,青岛市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才更容易,而且青岛的海洋科技基础确实好!”王洪仁说,不仅如此,公司研发这一系统,还需要各类海洋科技研究机构的支持和配合,青岛在这一点上也颇具优势。 据悉,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局一所等7家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1个国家级、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22艘海洋调查船,9个海洋观测站及10个海洋数据库。拥有涉海两院院士19人,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也正在加快建设。不仅如此,青岛也创造了众多领先的海洋科技成果。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荣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50%。全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均起源于青岛。这里海洋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国际竞争力。 “在青岛‘蓝色硅谷’的科研氛围中,我公司的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载水管理系统。但是,在批量生产的时候,却发现土地成为了限制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王洪仁说,在走向市场化生产过程中,青岛双瑞急需新征土地建设生产厂房,但在公司大楼周边,却没有多余的工业用地了。“为了支持我们这个项目,崂山区专门把36亩商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宁肯‘亏本儿’也要提供给我们,这就充分说明了青岛市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力度。”他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青岛双瑞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还获得了青岛市、山东省的一些财政资金支持。 今年10月26日,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与山海关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76000DWT散货船等多条新造船舶的压载水管理系统供货合同,标志着青岛双瑞公司的压载水管理系统陆续获得批量订单。 目前,青岛双瑞不仅拥有先进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可靠的压载水管理系统装置,还建立了完善的全球性技术服务和售后保障网络。这家成长于“蓝色硅谷”的海洋科技企业,正积极拓展压载水管理系统业务,争取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压载水处理领域的全球性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