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救助希腊 进退两难?
2011-07-04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希腊债务危机阴云密布,救助行动缘何久拖不决,希腊救助前景几何?《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收看。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希腊最近日子挺不好过的。根据彭博社的统计,希腊现在面临着七月将到期的40亿欧元的到期债券,以及30亿欧元的利息需要支付,但是他们却无力偿还,最近欧盟给希腊下达了为期两周的最后的通牒,要求希腊在7月初必须要通过新的政策紧缩方案,以作为获得第五笔120亿欧元贷款的条件。目前希腊债务违约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谁来出钱救助希腊?危机蔓延之后的后果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及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教授黄明以及我们的评论员刘戈,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到我们节目的互动。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目前希腊所面临的困境。

    解说:希腊能否避免突然的资金链断裂和国家破产,在7月中旬之前,获得来自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20亿欧元贷款,全在议会6月29日投票一搏,提交希腊议会的紧缩计划包括削减280亿欧元的预算,增加税收以及进行价值500亿欧元的私有化改革,裁减20%的国家公务员等,欧盟还在等待希腊议会的表决,因此在24号结束的峰会上没有就希腊的救助问题达成最后的一致意见,由欧盟外交官在会后透露,若希腊议会否决紧缩计划,欧盟可能会启用欧洲金融稳定计划。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表示,如果希腊拒绝欧盟的提议,欧元区应该做好应对最坏境况的准备。

    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提议,加速发放给希腊10亿欧元的团结基金,以降低财政紧缩措施给希腊带来的负面影响。

    英国首相卡梅伦则表示,英国将不会参与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欧盟首脑决定在7月3号召开欧元区财长特别会议,根据希腊议会的表决结果,讨论对其救助计划和欧元区的应对之策,目前希腊债务总额接近3400亿欧元,约合4917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0%。

    6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降至CCC的全球最低水平,评级展望继续维持在负面,如果财政紧缩方案无法如期通过,希腊下个月将无钱还债。

    主持人:我们看到时至今日,首轮救助希腊的方案好像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不过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当中,我们看到每到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希腊还是需要我们反复地去输血去救它,所以大家就很关心它这个病到底为什么会拖了这么久?这个危机到底危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黄明:我觉得首先危机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而且我预测迟早希腊会违约的,但是目前还得拖延下去,为什么这么说呢?拖延的时间会比较长,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就是从基本面,第二从危机的特点。首先从基本面的角度,欧元区,很多国家尤其以希腊为代表的,他们这种危机其实是以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延续表现,欧元区的很多国家本来就有沉重的社会福利的这个成本,下不去,同时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财政收入下滑,因此财政状况恶化导致了这一轮的危机,这种基本面很难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好转,这是第一。第二,即使基本面不好转,财务危机有时候可以很快的解决,比方说违约就解决了,但是违约不行,因为希腊违约在这个时候全球金融经济神经比较脆弱的时候会影响非常负面,因此违约不是一个可以的可行的方案。另外还有一个解决财务危机的方法,比方说公司就很快,就是让股东归零,所有债权人变成股东,这样公司就没有债务危机了。

    主持人:这也是一笔勾销的一个方法之一。

    黄明:一笔勾销,但是这个方法不行啊,这个方法主权债不能债转股的,因此既然不想让他违约,只有拖延下去,因此我认为虽然病入膏肓,而且拖延还是会比较持久。

    主持人:所以对这些救助他的人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刘戈在你的眼中你怎么来分析他们现在的危机程度?

    刘戈:对,因为现在刚才黄教授也讲了,确实是有点病入膏肓的意思,因为现在很多希腊人已经开始把银行里面的钱取出来,那么取出来怎么办呢,放到银行的保险箱里面,就把现金,因为他已经对国家的整个货币体系不太相信了。

    主持人:失去信心了。

    刘戈:当然还有很多人去买金条,其实每隔一段时间,从在2009年开始我们都会提起来希腊的这样一个债务危机,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呢,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国债的话又到期了,这个时候需要还,那么最近……

    主持人:在还和不还的问题上总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刘戈:总会要扯皮,因为对于借钱给他们的人来说要提条件,说你不行,你们要削减你们公务员的开支,你们要让你们政府运作的话更加的透明,然后等等各方面的条件。

    主持人:你不能借着钱,还要去过原来奢华的日子,没有一点要还钱的愿望。

    刘戈:对对,对于希腊人来说的话,过去过惯了这种大手大脚的宽松的日子,现在你让他勒紧裤腰带,那么这个时候街头示威等各种情况就来了。

    主持人:他们就觉得日子没法过了。

    刘戈:所以的话在这样的话,最近又有一个1200亿欧元的一笔债务,那么现在对于欧元区有的就像德国就提出来,那么这回的话应该是私人投资者和欧元区以及和这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家来共同分担这一笔债务,但是现在显然希腊的,因为这样的一个债券人很多是希腊的银行,就所谓的私人机构他们不愿意分担,那么在这上面的话又在扯皮,现在的话可能有一种中间的意见,就是说我们可以让大家自愿的,是不是有一部分人来认领一部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如果他不能够达成一个妥协的话,那么可能这个问题它就会变成一个新闻的焦点,就会引起大家的一个关注。

    主持人:看看网友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看法。

    我们首先来看这位网友叫“你的发现呢”他的观点是“在面对沉重债务危机的同时,希腊仍然保持者公务员的优厚福利,虽然这不是引发危机的根源,但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危机,希腊政府必须做出调整改变这一现状,不能单纯的靠救援来面对危机。

    主持人:其实它现在已经不光光是这个欧盟区的一个焦点,甚至它是一个全世界的焦点,在整个欧盟区域之内希腊到底是不是一个最困难的国家,可能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对希腊而言呢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它这个病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一个状况,我们一块来梳理一下。

    解说:2009年10月新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不得不对外宣布该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正式拉开序幕,目前希腊债务总额接近3400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0%。

    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从何而来呢?2002年希腊政府巨额从华尔街请来了高盛,为其量身订做了一个货币掉期交易的债务隐瞒方案,目标在于掩盖它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债券,本来只可以获得74亿欧元,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高出正常值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而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里,因为它要十年甚至十五年之后才会到期,虽然希腊政府已经把付息时间延长到了2037年,可是没等到大限来临危机就已爆发,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融资成本高涨,希腊的债务链再也无法继续。

    情况不仅限于希腊,据欧盟统计局称2009年欧元区整体预算赤字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数值,共占GDP的6.3%,目前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五国危险较大,而西班牙则被认为是真正的问题,西班牙的经济总量在欧元区排名第四,是希腊、葡萄牙、爱尔兰三国经济总合的两倍,就是这样一个欧元区重要的成员国,目前也危机重重,政策制定者们担心这种紧张局势,可能会让欧洲更多国家乃至整个全球信贷市场付出沉重代价。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其实我们想到的只有两个字就是“解决”,我要问问黄教授,解决希腊的这个债务危机到底有什么样的出路?有没有出路?

    黄明:我们先看几种出路的可能,对一般的主权债务危机最好的出路就是主权的货币大幅的贬值,比如说泰国,比如说拉丁美洲的很多主权债务危机都是靠这条路走出来的,当你货币贬值的时候,你生产的各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特便宜。

    主持人:没错。

    黄明:于是就靠出口,出口把你的经济给从……

    刘戈:竞争力就强了。

    黄明:出口把你的经济从这个洞里面给拉出来。

    刘戈:然后债务也贬值了。

    黄明:没错,那么这样子呢首先经济得恢复对吧,才有还债的能力,可是希腊已经……

    主持人:不具备这个条件。

    黄明:没有这个可能性了,因为他们已经捆上欧元这样一个货币的“战船”上,欧元是很难贬值的,有德国、北欧等等一些强大的出口型的经济支撑着,欧元很难贬下去,所以这条路已经对他没希望了,除非它退出欧元区,那将是另外一种波动。另外还有两个出路就得德国、北欧等等这些比较富有的国家稍微得大方一点了。

    主持人:出手相助。

    黄明:比方说出钱让欧央行帮希腊买单,或者他们帮希腊买单,或者甚至大家都牺牲一把,让整个欧元区通胀,通胀可以让钱不值钱,债也不值钱,帮欧元区的希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些都涉及到德国公民需要牺牲自己,这是德国公民不愿意做的。

    主持人:对。

    黄明:那么这条路也没了,其实我们从这里面看到,欧元区的这个危机其实也反映整个欧元统一货币根本的问题,就是在欧元区没有语言统一,文化统一,感情统一,政治统一,财政统一的基础让硬把货币统一了。

    主持人:其实在整个欧元区有这个债务风险和债务危机的国家,并不仅仅是希腊独此一家,如果我们来分析这样一些同样都有着债务危机的国家,你觉得他们的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都有这样一个病?

    刘戈:其实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出来了一个新的词叫“欧洲五猪”,包括除了希腊以外,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等这样的一些国家,那么这些国家他们在有一些,其中的一些在当时加入欧元区的时候,实际上就有些勉强,就在入伙的时候,实际上你硬件条件不够,因为按照1992年的时候,当时欧洲签署的《马斯赫特》条约里头,非常的明显,就是它有两个硬杠,一个叫3%,也就是说你这个国家每年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你的GDP的3%,另外还有一个60%,也就是说你一年发的国债不能超过你GDP的60%,但是对于这些国家相对而言在欧洲整体的经济体系里面的话它更多的靠服务,它的制造业不太强,然后靠服务这样一些经济,它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那么很多情况它就靠赤字吃饭的,所以它达不到这个标准,达不到怎么办呢,有人来帮忙,像高盛这样的一些机构它们就来帮忙说,我来帮你做一个游戏,我先借给你钱,然后这么一倒腾,当时看,好,勉强面前过关了,那么实际说是埋下了祸根,其实很多国家就是当时的话在进入欧元区的话条件就比较勉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可以一起同甘,但是无法共苦,就是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底儿就露出来了,这样的话这些国家现在就都出现了这样的债务危机,那么现在希腊的问题如果大家得不到解决,那么很可能就产生一个多米诺骨牌这样的连锁效应,那么其他国家也会出现这样的类似的问题,那么大家担心的是这个问题。

    主持人:现在重要的原因之一还包括,我们现在自家门口的雪都还扫不清楚呢,人家瓦上的霜就看看再说吧,所以大家其实也很困惑,到底在解决希腊的债务危机之上我们有没有可能达成共识,希腊这个危机它的传染性到底会有多大?在这背后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力量博弈?稍候的节目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债务危机可能引发哪些连锁反应?欧元区是否迎来新的考验?《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现场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要和大家来关注的是希腊的债务危机,曾经有人很形象地说,面对希腊这个病人其实医生要不要救他的这个态度还没有达成统一呢,那么在这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博弈呢?我们在下面的这个短片当中一块来了解一下。

    解说:希腊债务危机又加剧,世界主要经济体往来穿梭紧急应对,在危机的漩涡中心欧洲,欧洲的经济主心骨德国的现任前任总理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曹旻(中央电视台驻德国记者):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只有希腊真正实行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德国政府才有可能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真金白银来拯救希腊,在内政上德国政府还需要通过减少税收的方式,来安抚民众的不满情绪,对于德国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出高价拯救希腊,而另一方面税收还将大幅减少,对于默克尔来说,这个夏天恐怕将十分难熬。

    解说:面对目前的局势,在欧元区发言权最大的德国,终于改变了一贯倔犟的风格,对希腊债务重组的立场已经软化,同意私人债权人在自愿基础上参与希腊债务重组,这也意味着为希腊债务重组铺平了道路。

    施罗德(德国前总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能对纳税人说,负债仅仅是国家问题,获得高利息的银行对此没有责任,所以我想赞成让一些私人机构,特别是银行参与对希腊贷款援助,主要是指法国和德国的银行。

    解说:在美国由于此前标准普尔公司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降至全球最低的CCC,加之近一段时间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华尔街又陷入恐慌,避险情绪空前高涨,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表示,希腊债务危机正在对全球经济构成明显阻力,因此希腊债务问题需要尽快解决,美国相信欧盟与希腊政府合作,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美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希腊危机的解决。

    此外,日本为了保住自己产品的出口,也不能眼见着希腊破产,日本提出将继续通过购买欧洲金融稳定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举措,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做出贡献。

    在希腊债务问题上,目前各方的博弈还没有结果,希腊问题只是整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缩影,对希腊施以援手,只能为欧洲争得必要的时间,但无法彻底消除风险,因为欧洲当前还面临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对欧洲银行业将进行新一轮压力测试,这意味着将有一批银行面临补充资本金的需求。

    希腊债务危机若不能及时解决将冲击整个欧洲银行业,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理总裁利普斯基指出的欧元区边缘经济体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溢出效益不会太大,但是人们真正担心的是危机蔓延到欧洲的核心经济体,如果再继续扩散到全球金融体系里,那么影响就将增大。

    主持人:看了刚才这个短片呢,你会发现其实这样的一个债务危机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希腊,它对全球的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是依然存在的,那我们就很担心如果这样的影响扩散下去,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后果等待着我们大家?

    黄明: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组织不能让,尤其在现在这个阶段,不能让希腊主权债务违约,因为现在是全球经济金融神经最脆弱的时候,而如果让希腊现在违约的话就会产生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非常可怕的,有点相当于雷曼第二了。大家想一想,假如希腊违约的话,马上就有一批的欧洲银行手上有坏帐,因为有坏帐他们就会惜贷,不愿意给企业贷款,企业得不到金融的支撑,企业就会解雇员工等等,就会引起经济下滑,引起全球的股市下跌等等。除了这个之外,而且这么市场马上紧接着就会打下面几个目标,葡萄牙、爱尔兰,包括现在基本上有可能还能熬过去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那假如资本市场一旦在希腊这尝到甜头了,卖空基金也好就会冲到另外几个目标呢,墙倒众人推,这个局势是大家肯定不想看到的。因为资本市场有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的作用,一旦大家对整个欧元区丧失信心的话,这些主权债就会狂跌,狂跌的时候所有的墙倒众人推,推墙的人都发奖金,这是资本市场的特点,所以我们不希望这么恶性循环的结果。因此我认为现阶段吧,不管希腊人民怎么抗议,不管默克尔怎么唱黑脸,其实最后还是会救援他们,直到国际的经济稍微恢复得好一点,国际的金融经济的神经稍微更牵强一点的时候,在大家不关注的时候让希腊违约了。

    主持人:所以这个病如果不认真去对待,不加以救治的话这个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啊。

    刘戈:对,那么对于希腊这样一个国家,其实它的经济这个结构就决定了它在欧洲的话扮演这个位置有点尴尬,也就是说它主要靠旅游业和运输业这是它的两个支柱产业,那么在金融危机来的时候,那么对他这样的行业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他很难有新的财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那么欧洲这些国家现在的话就面临着,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救还是不救?因为在当时的话,它的这个产业,第三产业非常特别发达,和德国、法国相对而言更强这些欧洲国家形成了比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现在大家要不要在一个锅里吃饭?这样的一个问题被抛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在,因为对于希腊人和比如说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来说,相对而言我们比起北欧和西欧这些国家要弱一些,那么如果我们有自己的货币政策,有自己的宏观调控的政策,这样的话在经济危机来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就刚才黄教授讲的,我们可以有通过我们自己的特点,把我们自己的产业然后通过我们有新的财源那么进行调整。

    好,当时为了傍大款进入到这样的一个欧元区以后,那么现在你们又不救我,提出了这么多条件,在十年前大家达成共识可以在一起吃大锅饭,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现在分灶吃饭的声音就越来越强了,所以现在大家开始怀疑,是不是有的国家甚至在考虑要退出欧元区,那么如果要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慢慢占了上风的时候呢,那么对于整个欧元区经济的这样一个影响,确实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这样一种后果。

    主持人:是,这个病如果看不好,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待着我们,我们的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马上来看看这位网友的观点,他叫“银河”他说“希腊在加入了欧元区之后,丧失了汇率和利率两大调节宏观失衡的基本手段,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其根源,很可能就会造成其它欧元区国家的危机,那么接着呢,我们也来看一看今天的特约评论员,对于今天的话题有着什么样的观点。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我们觉得目前(欧债危机),虽然通过救助机制,短期内有可能会被控制住,不至于发展到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从中长期看,这些问题是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困难所带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期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真正彻底解决是不大可能的,像希腊在2015年前后,政府的负担依然会处在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下,因此未来还是有可能,不断地拉响警报,牵动整个欧盟经济体中其它的比较弱的板块,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希腊的债务问题,首先触动的一根弦就是会不会真的出现大家所担忧的,雷曼兄弟倒闭的那个多米诺骨牌,会不会引起先是欧元出问题,然后欧洲经济出问题,然后国际资本大逃亡,然后避风港的美国出问题,然后中国经济相对比较安全,继续在增长的国家又被这些寻求收益,寻求安全投资的这么多的流动性冲击,那么给我们带来更严重的外汇占款,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希腊主权债务的问题,它的影响不能小视。

    主持人:其实今天我们关注的希腊债务危机给大家的启示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我们仅仅就在未来如何能够降低我们这个预算的斥资不再殃及全球的经济发展,可能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汲取更多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你们两人的看法是什么?

    刘戈:对,经验和教训大家最后都会谈到是不是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新的秩序,但是大家最后永远会被眼前的问题所困扰,也就是说最后解决所有的这样的金融的问题到最后,就是说不管你有多少大道理,但是你必须要进行一个解决,如果你不解决就会形成连锁效应,所以的话不管现在这个包括德国这样的国家有多么不愿意,国际的这些组织的话有多么多的条件,但是我同意黄教授的说法,就是它终究要解决掉这样的问题。

    黄明:我认为这次危机也告诉我们,国家就跟家庭和企业一样,你财政的支出和收入一定要平衡,否则会出问题,但是我觉得国内的媒体,全球的这个金融市场往往有时候对希腊这样的危机,有时候会有点过度反映,大家看一看比方说希腊远远不是负债,按照GDP的比例是最高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聚焦钱流:破解融资难 答案在哪里? 2011-07-04
· 今日观察文字稿-保障房:“快工”也要出“细活” 2011-06-24
· 今日观察文字稿-聚焦钱流:民营银行为何“难产” 2011-06-24
· 今日观察文字稿-清理收费公路 要有明白帐 2011-06-22
· 今日观察文字稿-CPI又创新高 2011-06-15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