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区物价局对新洲、黄陂、江夏等3区27户农户2010年家庭生产经营及收益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成为武汉市农民现金收益强力支撑,全年人均现金收益为6605.51元,比2009年增加933.37元,增幅16.46%;人均净收益为6046.34元,比2009年增长26.16%。
种、养各业现金收益有增有减:取决于结构性
据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介绍,调查户户均家庭人口4.3人、人均耕地面积2.24亩,
全部从事种植业生产,人均各种农作物复种面积3.53亩。2010年农民种植和养殖各业现金收益有增有减,增减因素取决于农业内部结构性。
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现金收益情况来看,饲养业现金收益下降,其他渠道现金收益增长。人均各种渠道现金收益比较如下:饲养业154.52元,比2009年下降14.39%;种植业2096.23元,各种补贴收入180.06元,打工收入3818.48元,其它收入356.22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12.4%、5.74%、20.4%、25.04%。各种渠道现金收益占人均现金总收益的比重:种植业31.7%,饲养业2.4%,补贴2.7%,比2009年分别降低1.2个、0.8个、0.3个百分点;打工57.8%,其他收入5.4%,比2009年分别提高1.9个、0.4个百分点。
但从种植业来看,各种作物的现金收益也有很大反差。早籼稻、油菜种植现金收益下降,小麦、中籼稻、晚籼稻、棉花及其它农作物种植现金收益增长。去年,人均各种农作物种植现金收益比较如下:早籼稻263.74元,油菜170.78元,比2009年分别下降16.14%、20.17%;小麦35.88元,中籼稻153.14元,晚籼稻477.5元,棉花423.05元,其他农作物572.14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0.59%、17.36%、42.44%、48.14%、4.11%。
养殖业也是如此。去年,养猪现金收益下降,养鱼及其他禽畜饲养现金收益增长。人均各种饲养业产品现金收益:养鱼25元,其它禽畜饲养22.97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7.99%、36.56%;养猪106.55元,比2009年下降24.18%。
农民现金收益增长,得益于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
据分析,2010年,武汉市农民现金收益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关于“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同时也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提高。2010年国家提高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0元、86元、86元,比2009年均提高3元;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并在稻谷、小麦主产区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托市收购,油菜籽临时收储价格(即托市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95元(国标三等),比2009年每斤提高0.1元。国家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和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并及时在主产区启动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促使市场粮食和油料价格上升,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调查户稻谷、小麦亩平现金收益分别为526.11元、256.29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11.94%、7.78%。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和企业工资指导线调整。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从5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700元、600元、520元、450元调整为900元、750元、670元、60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7元、6.5元、6元、5.5元调整为9元、8元、7元、6.5元;同时还发布了2010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职工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3%,增长上线为21%、增长下线为6%。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发布,引导和促进了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这是2010年农民打工现金收益增幅较大的根本原因。
——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2010年受生产成本上升和夏粮、早籼稻、棉花总产量减产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涨价预期强烈;在游资投机炒作下,绿豆、大蒜、生姜等产品价格出现暴涨;加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传导,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对农民增收形成有力支撑。2010年,武汉市棉花成本调查户每50公斤皮棉平均出售价格为1139.07元,比2009年上涨84.21%。调查的27户农户棉花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单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减产的情况下,亩平现金收益达1458.79元,比2009年增长68.57%。
经营单一、效益不高,制约农民增收
从调查户家庭生产经营结构来看,大多经营结构单一,经营效益普遍不高,制约着当地农民的增收。大多数家庭除了农作物种植收入外,就靠打工收入,收入来源渠道较少。市物价部门专业人士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信息不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较为频繁。大多数农户居住地离城镇较远,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缺乏较为全面、及时的了解,担心调整生产经营结构不当会造成损失,对生产经营结构调整较为谨慎。二是销售渠道缺乏。目前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除粮食、油菜籽、棉花可以卖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棉花经营企业外,其它农产品基本上靠个体商贩收购,销售渠道单一。农户怕产品卖不出去,不敢轻易改种或改产其它产品。三是缺乏技术支撑。目前农村务农人员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老品种生产过程较为熟悉,有一定的生产经验,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知之甚少,不敢轻易调整生产经营结构。
市物价部门专业人士指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让农民从国家政策中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油菜籽托市收购、冻猪肉收储等政策措施,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加大种子、化肥、农膜、农药、饲料等农资商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农资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宏观调控,努力稳定农资商品市场价格,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帮助农民实现减支增收。要加大新品种、新产品和新型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新型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科学种田的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户搞好家庭生产经营结构调整,规避盲目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带来的经济风险,提高家庭生产经营效益。
与此同时,要引导农户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优化家庭生产经营结构,在搞好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努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淡水养殖、畜禽饲养、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等多种经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