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创意企业瞄准伦敦奥运商机
2011-02-01   作者:记者 王亚宏/伦敦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伦敦奥运村场馆建设进展顺利。这是1月19日拍摄的伦敦奥运村自行车馆。据伦敦奥组委介绍,目前伦敦奥运村内大部分场馆建设已接近完工。新华社记者 李芮/摄

    伦敦一直试图将2012年奥运会办成首届“数字奥运”。其与创意产业有关的合同价值约25亿英镑,这让中国民营企业看到了巨大商机。

  伦敦“数字奥运”充满商机

  根据伦敦投资局给出的数字,投资伦敦的每8家中国企业中就有一家和创意产业有关,其中华江文化公司获得了伦敦奥运会徽章独家生产特许权。在华江文化驻伦敦分部办公室中,记者看到展柜里面陈列着一排排银光闪闪的奥运徽章,上面都标有伦敦2012的标志。
  这家公司并不是奥运会上的新丁。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到悉尼奥运会,再到雅典奥运会,都有他们生产的徽章。在北京奥运会上,该公司更是成为非贵金属类产品特许商,全面参与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2008年3月,这家在国内拥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公司把分部开到伦敦。除了紧随奥运脚步外,更重要的是看重伦敦“创意之都”这张名片,因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最受人青睐的行业。
  创意产业也让伦敦名利双收,一方面被评为全球最“酷”的城市,另一方面,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值,使得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伦敦的创意产业产值预计会达到300亿英镑,将超过金融服务业而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中国企业“淘创意”

  在伦敦,蜂拥而至的创意人才和众多优秀的高等学府为创意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政府的支持更给创意产业带来了开花结果的雨露。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也是第一个用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近年来,“伦敦眼”、泰特现代美术馆、《哈利·波特》以及伦敦服装周等都成为“创意伦敦”美丽的风景。
  伦敦投资局负责大中华区事务的曹杰向记者介绍说,伦敦能够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英中两国创意产业合作有着非常乐观的前景。“创意产业将是英中合作的又一大热点。”曹杰强调。
  在伦敦创意产业里打拼的中国企业以民营为主。华江文化在英国设计徽章,而到中国工厂生产。把“英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他们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件利器。他们计划为伦敦奥运会推出2012款徽章,其中2009年发行了158款设计,2010年将推出约500款。
  和这家做徽章的公司一样,另一家数字科技公司也把分公司开到了伦敦。这家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出令人目眩的卷轴。他们到伦敦后,充分利用英国出色的设计能力。在其伦敦20多人的团队里,除了两人是从北京总部派遣外,其他都是聘用伦敦当地的设计创作人员。
  “我们公司里有英国人、匈牙利人、南非人、韩国人,大家一起工作,合作得很好,也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该公司欧洲区运营总监吉尔·阿尔巴德斯坐在位于伦敦的办公室对记者说。这位50多岁的法国人拥有深厚的商业和技术背景,公司聘请他为欧洲业务掌舵,看重的就是他在国际化方面的丰富经验。而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为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设计的动画短片,至今累计下载超过500万次,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伦敦是世界上最贵的城市之一,运作成本高,但这里同时也是创业企业发展最好的平台之一。通过这里能从品牌上把一家国内企业做成国际企业。”这家在数字视觉展示方面颇有一套的公司中方负责人李炳泽说。两年多以前,正是他和另外一个同事来到伦敦,为公司在这里扎根打下了基础。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品尝伦敦奥运果实。

  寻找互补模式

  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中国的创意产业也是近些年才起步。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将英国创意产业与中国的制造能力相结合,能成为企业的“金矿”。
  来自中国重要动漫基地无锡的一批企业曾到伦敦,与当地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举行原创动画片《木头村》的项目发布,并就10个合作项目签约。无锡动漫企业认为,伦敦在动漫领域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整体优势,它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机制、国际市场渠道、人力资源等领域与中国有广泛的互补性。
  对于中国企业到伦敦创意产业里“淘金”的做法,英国行业人士也表示欢迎。英国魔术灯笼影视制作公司总裁安东尼·里雷说:“英国有很长的电影和卡通制作历史,有很多出色的设计者和工作者活跃于这一产业之中。我认为,中国的创意产业可以通过观察我们所做过的东西,借鉴其中的一部分理念,用所学到的内容来创作自己的品牌。”
  伦敦投资局总裁乔迈克也对中国的创意企业抛出橄榄枝。他说:“伦敦是全球领先的创意之都,从2003年以来,这里所吸引的创意投资就是任何其他欧美城市的两倍之多。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意企业通过伦敦把其产品和服务推广到整个欧洲市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安徽"牵手"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签下1.8万亿投资大单 2010-12-27
· 民营企业成立技术研究院“抢占”节能市场先机 2010-12-21
· 中石化打包收编山东38家民营加油站 2010-12-20
· 河北钢铁将再批量重组民营钢企 2010-12-13
· 民营医院如何走进“春天里” 2010-12-0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