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2010:世界造 中国造
2011-01-27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2010的世界色彩斑斓,有过快乐,有过悲伤,财富还在燃烧,博弈仍在继续,他们走进演播室共同回看2010的风云变幻,把脉2011的冷暖温度,“2010世界经济年度观察”《今日观察》新年特别奉献。
    解说:2010,全球制造业风起云涌,通用浴火重生,苹果产品热卖,中国高铁再创新速度,扫描全球制造业,发生着怎样的新变革?《今日观察》“2010世界经济年度观察”。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今日观察》。今天我们要继续对2010世界经济的年度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2010年独领世界制造业风骚的是什么呢?是响彻世界杯的大喇叭“呜呜祖啦”,还是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是神奇的苹果,还是创下了行驶速度新纪录的高铁呢?2010年世界制造业到底出现了哪些热点?随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世界制造的版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制造将面临怎样的机会和挑战?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
    两位评论员,一位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前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欢迎您!另外一位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欢迎您!
    那么首先我们要来关注一下,盘点一下2010年全球制造业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
    解说:回顾2010年全球制造业,丰田、通用、吉利、高铁以及苹果iphone4这些新闻热词,让人们记忆犹新。
    去年2月,丰田汽车“召回门”在全球产生的影响不断发酵,从脚垫门到刹车踏板门,丰田在全球召回汽车超过800多万辆,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道歉,对公司创业以来的价值观进行深刻反省。
    就在曾经被媒体热捧的丰田王子黯然神伤之时,中国吉利完成了一个民营制造业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海外并购,它以18亿美元迎娶了北欧的豪华车沃尔沃,沃尔沃也因此成为唯一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豪华车品牌。
    同样,开启历史新一页的还有美国汽车工业巨头通用。2009年6月,通用汽车公司不堪金融危机重创,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此后,通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的阵痛。2010年8月,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11月18号,公司成功上市,公开募股中约募集资金160亿美元,成为2010年美国市场最大的IPO。
    时速486.1公里,这是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的速度,高速列车不断在相继铺通的高速铁路上刷新纪录,向世人展示中国高铁的世界领军地位难以撼动,有领跑世界的,也有搅动世界的。
    去年一个小的苹果,让IT业热度高涨,苹果公司凭借iPad和iphone4的所向披靡,年市值猛增50%以上,首次取代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了2010年整个全球制造业的一些风云突起的重大事件,在这里有一个总结,就是在很多的大事情当中,什么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我们在这里也来做一个调查,请两位来看一下,第一个就是关于苹果的,不管它们的手机还是它们的电脑都是风靡全球,还有就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还有就是中国的高跌创造了世界的一个最高的,世界速度吧,还有就是这个美国新通用的诞生,丰田的召回事件,还有波音PK空客,就是两位评论员你们最关注的是哪一个?
    龙永图:我最关注的就是中国高铁创世界速度,因为这是中国制造业经过了长期努力,在走向制造业的高端方面一个突破性的进展,那么应该说中国制造业,一方面在继续发展它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者传统制造业,为中国的保增长,保就业来服务;另一个方面,在产业链的提升方面有了很重大的进展,使全球产业链布局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所以这个中国高铁创世界速度还是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另外一条就是美国新通用的诞生。
    主持人:为什么会关注这一条?
    龙永图:因为美国新通用的诞生实际上标志着美国产业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他这个虚拟经济和这个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严重的不协调,这样的话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儿我想引用一下奥巴马总统在推行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时候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必须降低美国金融业的比例,发展包括中低端制造业在内的各种经济类型,使美国经济的大厦不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是建立在岩石上。”所以这次金融危机确实使得美国开始重新提出,重整制造业的这样一个口号,而且采取了很大的措施,其中对于整个汽车业的重组,是他的措施之一,所以我非常关注美国新通用的诞生。
    主持人:郑理事长,您会选哪几项呢?
    郑新立:我第一个选择跟龙部长的一样,选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第二个跟他有个区别,我想选我们的吉利收购沃尔沃。
    主持人:这是为什么?
    郑新立:第一个呢,跟他一样呢,我还有一个补充的理由,就是中国的高铁,证明他们走出了一条消化、引进,引进、消化和系统集成创新的道路,铁路跟公路运输相比呢,它是一种绿色的运输方式,单位的货运量和客运量所消耗的能源以及占地,只有公路运输的1/10,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国家,发展高速铁路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那么中国高速铁路现在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那么我们下一步,除了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还可以走出去,到国外去承揽这些高速铁路的工程的建造和设备的出口;那么第二个呢,标志着中国的民营企业,有能力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通过并购这个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的能力,那么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又比较多,利用我们的外汇储备来并购国外的一些企业,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来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吉利走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这一年也是有目共睹的。刚才两位评论员都谈到了中国高铁是去年一年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亮点,那么这个中国高铁因为它成功的运行,其实也带来了一场争议,就是是抄袭还是超越的这样一场争议?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再来回顾一下。
    解说:416.6,486.1,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而就在此时,有关中国高铁的杂音不时出现,日本一家重工企业负责人对媒体宣称,自己和其他高速列车制造商不认同中国高铁宣称创造了自有技术的说法,也有个别境外媒体渲染,所谓中国高铁不实用论,一些人对中国高铁的诬蔑、攻击,有吃不到葡萄酸溜溜的成分,可能也别有用心,他们害怕中国先进高铁技术抢走他们的生意。于是,千方百计损害中国高铁的形象,阻碍中国高铁技术及产品出口,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前表示,现在只有中国才能在山区修高铁,国外关于中国高铁技术系抄袭的指责完全不符合实际,我们购买德、日、法、加的技术那是按照国际规则支付了专利费的,这是合法的,消化别人的技术,结合自己的情况而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怎么会是抄袭呢,铁道部总工程师也对此进行了驳斥。
    何华武(铁道部总工程师):我们当时引进的是(时速)250公里,我们现在(运行的)是350公里,乃至380公里,乃至今后的更高,你可以想像我这么高的速度,能去用这个低等级的速度去试吗,这是不现实的。
    解说: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现在每天开行的动车组就有一千多列,运送旅客约百万人次。
    主持人:我在想两位评论员刚才在选择过去一年的制造业的亮点的时候,第一条都选的是中国高铁,应该对中国高铁是有相当程度的一个深入的了解,我特别想请问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究竟是抄袭还是超越这样的争论,为什么会有?
    龙永图:我觉得这个主要是对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之下,整个世界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它的特点,它的趋势可能缺乏了解,因为在当今的全球化的时代里面,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就是没有一个自成品,特别是高端的自成品,它是可以由一个国家来单独完成的,一个高端的制造品,比如飞机,波音飞机,它的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并不是在美国生产的,它是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的,然后美国把在瑞士,西德生产的精密仪器,把在我们中国生产的舱门,按照国际的相对优势全部集成起来到了美国,然后组成了波音飞机,然后我们就说这是美国制造的波音飞机,实际上它是在全世界制造的波音飞机,所以我们不能够说波音飞机当中一些核心零部件是在西德制造的。
    主持人:也就是抄袭。
    龙永图:或者是在瑞士制造的,或者说是这些核心零部件某些知识产权是属于其他国家的,就是说是美国抄袭了其他国家,美国波音飞机抄袭了其他国家,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的话他是,就像刚才郑理事长讲的,我们的自主创新有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就是集成创新的问题,我们是集世界上各种技术的优势,然后在中国进行了自主的整合,这样的话,使得高速这样一个产品真正属于中国制造的,但是它确实也包含着全球的在技术革新,技术创造方面的力量,我觉得高铁的这样一个例子并不是一个很孤立的例子,它是很普遍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就讲现在所有世界上的自成品都是世界制造的,没有哪一个自成品说是单纯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美国制造。
    主持人:那郑理事长您怎么看,您怎么解读这个呢?
    郑新立:高铁技术是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呢它是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点是不容怀疑的,那之所以外国有一些媒体,或者是各行业的人士,有些怀疑,我想他可能因为中国过去是一个技术比较后进的国家,我们在高铁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他们还有点持怀疑的态度,我想今后这样的事情多了,这种怀疑会逐渐逐渐少了,中国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能够在一些重大科技上能形成自己的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高铁就是一个证明。同样我想说一个例子,就是iPad这样一个机器它的发明,它是用系统集成的方式,据我的了解呢,iPad有两个很关键的技术,包括触摸屏的技术,都是中国人拥有的专利,但是iPad公司,苹果公司他把这个技术集成起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形成这样一个产品,最后在市场上卖得很火,那么iPad也是用一种系统集成的方式创造了这个产品,虽然他里边有一些个别的专是用了中国人的专利。
    主持人:对,对,对,那这个中国的高铁创造了世界的速度,那两位评论员,你们怎么通过这个世界的速度来解读中国的制造业,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
    龙永图:当然我们一方面为我们的高铁制造了这个世界速度感到很自豪,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比较理智的认识到,就是在整个的制造业的高新技术方面我们还和全球的高技术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这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不能说我们一项技术或者一种产品达到了世界领先,我们就成了世界上制造业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中国已经逐渐的在不放弃传统制造业的情况下,也开始发展高端的制造业,所以这样的一个新的版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整个形势正在发生一个微妙的变化,这点值得我们关注。
    主持人:那么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同样世界制造业的版图又会怎样的改变呢?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连线一下特约评论员,听听他的观点。
    罗马诺·普罗迪(意大利前总理):中国制造正在快速从低端的标准化生产向技术含量很高,专业化的生产转移,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但转变已经开始,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把很多低价值的产品,低质量的产品,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家。
    主持人:好,谢谢特约评论员,那么2010年在生产原材料成本连续增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情况之下,中国的制造业可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中国制造未来的发展之路应该何去何从?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解说:改革、创新、求变,机遇与挑战同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如何练好内功?《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收看,继续来观察,最近几年,“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关键词,随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在改变,那么中国制造正在转型升级当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一切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去年11月17号,中国“天河一号”荣膺全球超级计算机冠军,新华社报道,颁奖现场,掌声响起,当中有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但此时此刻,现场的很多中国人清楚地知道,即便是在安装了中国芯——飞腾1000后,“天河一号”仍有6/7的芯片来自美国,“天河一号”像一面镜子,清晰的映照出一个在自主品牌之路上奋进的大国的希望与追求,差距和忧思。
    回首制造业,2009年我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份额达到15.6%,从钢铁到服装,许多产品的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小时就能向全球输出价值上千万美元的中国制造。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说,我们在给全世界做产品,结果品牌的荣光和丰厚的利润给了别人,消耗和污染全留给了自己。
    去年4月,苹果4代手机全球热销,各方均想分得一杯羹。《新民晚报》报道,中国工厂的装备成本是总成本当中的最小一部分,劳动力成本大约仅占总量7%,每台手机能给苹果公司带来200多美元的利润,而中国代工制造商只能获得十几美元的组装费,而且工厂若要每年喝到这口汤,必须尽量压低报价,才能确保订单到手。
    转变与超越,刻不容缓。
    主持人:在刚才这个短片当中我们看到苹果热卖引发了全球的追捧,但是中国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苹果是中国制造,却反而在中国卖得最贵,这就让大家都想到了在南非世界杯期间热销的大喇叭呜呜祖啦,这两种产品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是它们的热卖会让你觉得高兴,会让你觉得兴奋吗?那么在这种热的背后,我们究竟应该有怎样的一个理智的,冷静的一份思考,我们请两位评论员来解读一下?
    龙永图:苹果产品在中国卖得最火,确实感到中国的市场发展是非常快的,可以说整个引领了全球市场,包括像这样一些比较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方面;但另外一个方面也确实让我们感到,那么热卖的产品,虽然在中国制造,但是它的品牌,它的核心零部件,它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面,所以就是使得我们对我们中国制造,怎么进一步继续能够走向一种注重创新,注重品牌的这样一个时代引起更多的关注,至于这个在南非的喇叭,那都是一个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这样一个产品,但是我觉得在世界杯这样一个场合,大家都知道这个喇叭就是我们中国制造的,也挺不错的。
    主持人:对,也是因为广告。
    龙永图:因为我们中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地位,所以我们还需要大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种产品的话,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中国解决就业的问题,而且也使南非这样一个世界体育盛事更加热闹,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也觉得挺好,给我们中国制造做了宣传,但是确实也让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就是我们中国的产品,今后怎么样能够逐步地能够走向更加的高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然我这个事情也急不得,因为一个是我们中国的发展的阶段决定了我们还必须继续搞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在制造喇叭的同时,我们还得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龙永图:对。
    主持人:郑理事长您怎么解读?
    郑新立: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个产品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利润的分配权,一个iPad的机器,那么它售价三四千块钱,那么它的利润呢60%到70%是被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拿去了,还有20%到30%是让进行组装的这个公司,它拿走了,那么我们中国人拿到多少,可能只拿10%左右,拿了一点可怜的公交费,那么这就说明,如果我们不进行产业升级,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升级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从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增长里边获得更多的收益,也就是说赚的钱不能够更多的装到中国人的口袋里,那么中国的消费能力,收入水平就很难上得去,这也是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个,增长比较慢的一个最深层次的原因,所以从根本上说,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提高我们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出口的附加值;另外来看呢,中国我们是一个国家比较大,发展梯度非常明显,从长远来看,我们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同时也不要放弃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就是我们既要发展高铁技术,既要做iPad这样的产品,那么像小喇叭这样的产品我们也不要放弃。
    主持人:尽管我们这个足球没过去,但是咱们的喇叭过去了,中国的声音也过去了,接下来我们要连线特约评论员,听听他对中国制造和世界制造,制造业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奈瑞·伍兹(牛津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中国制造”到目前为止,仍然意味着,这些商品在外国设计,由外国设计师设计,由外国人投资,知识产权也是外国的,连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都是外国的,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看到了变化,“中国制造”正在逐步意味着,在中国设计,逐渐意味着知识产权在中国,在中国分销,并且拥有中国品牌,所以我想“中国制造”一定会发生改变,变得更加“中国化”,这无疑将给其他经济体带来更多的竞争环境,将会推动其他国家工作得更努力,更快。
    冯军(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应该用实际的中国自己的品牌的崛起,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里头,所以2012年,其实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11年是2012年之前的准备期,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后,中国的品牌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梁昭贤(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要满足气侯变化的需要,在碳关税、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动之下,制造业会快速向环保、节能、低碳方向发展,在新的一轮国际分工当中,中国企业应该要有全新的定位,努力要做到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核心技术的引领者,主要装备的研发者和制造者,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有大希望。
    主持人:刚才两位都谈到了很多,一方面我们得向呜呜祖啦这样的喇叭的生产,我们还得继续,另外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很多人都很想问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当中,中国制造业的机会在哪里?怎样去把握?
    郑新立:那么现在国家对于自主创新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这些优惠政策好多企业还不知道,比如说前几年,我们国家出台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80多项配套的各个部门的政策,那么去年我们全国政协下去调查,发现有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就是企业研发投入,可以在税前按150%来抵扣,这么好的一个政策,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里边,该享受的没有享受,享受的企业才占了应该享受的30%,就是2/3的企业,要么不知道有这个政策,要么知道有这个政策没有主动的申请这个政府的这种优惠政策,所以很可惜,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些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
    龙永图: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的机会一方面是要继续挖掘我们国内市场的潜力,我们不能舍近求远,就是中国本身是一个制造业产品一个大的市场,我觉得要继续做好我们国内市场的这样一个开发,使我们中国制造业能够在国内市场的培育之下,能够迅速地成长,不管在品牌上,在技术上,或者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大胆走向世界,特别是刚才我们开始说到的,像美国这些国家开始搞制造业,而且搞中低端的制造业,这个时候对我们和美国的制造业进行一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2011:新科技 新生活 2011-01-27
· 今日观察文字稿-2011:世界经济会好吗 2011-01-25
· 今日观察文字稿-幸福在哪里 2011-01-21
· 今日观察文字稿-2011:中国经济会好吗? 2011-01-20
· 今日观察文字稿-保护知识产权与跨洋突围 2011-01-1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