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外全文发布。建议中提到,“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制订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并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此外,为减少市民出行需求,还将鼓励就近就业。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网友与媒体的众多评论。舆论认为,就近就业操作性不强,需要配套政策;限购或限行虽然压抑了行驶需求,但是也可能起到反作用;燃油税、停车费和拥堵费等经济杠杆相对有效,但也需慎用。
“就近就业”可操作性不强
有媒体评论道:“就近就业”可操作性不强。现在北京市的城市规模日渐扩大,就业和住所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房价的高涨,大家实际上越来越往郊区的方向发展,郊区现在扩展面积这么大,怎么可能把它直接跟就业联系起来?除非北京市有一个非常明细的配套政策。
有评论表示,能就近就业当然是好事,无论是出门坐公交的普通打工者,还是老板、高管,没多少人愿意把大把时间花在上班路上。但是,工作不是随便就能找到,房子也不是想买哪儿买哪儿,就近就业,更需要有具体的政策、规划支持和实际行动跟上。
“治堵”影响车市
腾讯一篇文章认为,如果北京限购汽车,将对国内车市产生严重影响。北京每年的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北京是首都,北京的车市是全国车市的风向标。北京车市销量下降,带有极大的示范效应。会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
也有人认为,对于限行措施,通过再买一辆车、再上一个牌照就可以规避限制使用的问题,反倒增加了北京的汽车保有量,拥堵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
有网民说,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车可以不开上路,却不可能不找位置停,这只会让本来就已捉襟见肘的停车资源雪上加霜。
经济杠杆最有效
有网民认为,用经济杠杆解决堵车问题是最好的选择,燃油税和因地制宜的停车费是影响汽车使用的最有效的经济杠杆。
但有网民认为,收拥堵费不见得有显著效果,在我国,公车数量众多且公车的一切支出均由财政负担,征收“拥堵费”对公车而言作用微乎其微。这种状况,势必让征收“拥堵费”治堵的效果大打折扣。
署名“石述思”的博客文章说,可以使用经济杠杆,比如收拥堵费等。但是,对于一个购车税费位列全球前沿、油价超过美国的国度而言,这个向车主再伸手的做法需要慎重。文章指出,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治理拥堵主要有五张牌——科学规划、公交先行、科学管理、提升出行者素质、经济杠杆,最关键的还是出牌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