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预测明年GDP增长10%
建议明年调控“稳”字当头
2010-12-08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7日预测,2010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将达到9.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2%。2011年GDP达10%左右,CPI上涨3.3%。并建议明年调控宜“稳”字当头,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

  今年“超九”明年“冲十”

  在“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表示,从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的较高水平。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2010年增长速度基本持平,GDP增长率预计可达10%左右。
  汪同三说,当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金融危机后,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但2008年以来的扩张性政策使我国投资依赖的增长特征更加显著,内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渐趋活跃。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进一步显现,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和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7%、3.2%,最近又调高了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但对2011年全球经济信心不足,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不会高于2010年。
  其三,宏观调控政策力度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左右,加之对相关制造业投资影响广泛,此轮房地产调控将会对经济产生下行压力。
  另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使地方政府偿债风险日益加大的问题凸显。随着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措施逐步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奏将会有所放缓。

  通胀压力在增强

  汪同三还预测2010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2%,2011年上涨3.3%。他说,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增加。今年CPI在逐季上升,预计全年CPI上涨3.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同比涨幅虽然还不高,但也存在上升的压力。而且,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仅今年的新增贷款就可能突破7.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在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专家陈克新也在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的涨幅是10%左右,矿产类涨幅最大,食用农产品涨幅也比较高。预计2011年这些大宗商品价格还是高位运行的态势,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比上年的涨幅不会少于10%。大宗商品价格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它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会对明年下游传导保持高压态势。预计明年整个物价形势还将保持比较高的水平,CPI在4%以上,PPI估计在6%以上。
  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在会上建议,明年宏观调控宜“稳”字当头。陈佳贵说,全球经济虽然出现了逐渐复苏的迹象,但是全面复苏仍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向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发展,明年宏观调控宜“稳”字当头,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要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关键。
  陈佳贵说,货币政策要在原来过度宽松和今年宽松的基础上适度收紧。由于2009年实际执行的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年发放的巨额贷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货币政策调整的余地有限,迫使今年实际执行的也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明年也只能在这种宽松的大前提下进行微调。所以,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缓解通胀的压力,今明两年应进一步适当收紧银根。

  注意积极财政政策的微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则在会上强调,应当注意明年积极财政政策提法后面可能出现的政策微调。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条是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到今天,恐怕要越来越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改革项目。所以要更加务实、更加审慎,这一点在2011年会表现得极其突出。”
  高培勇说,另外一条,要拉动内需,肯定要触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当在积极财政政策项下要涉及到拉近贫富差距的时候,积极财政政策就又具有了要深化深层次改革的含义。比如说在调节过高收入问题上,大家寄希望政府征收直接税,但是我国现在的税收征管机制和直接税的征收不对接。在这样的格局条件下,指望政府通过税收去调节收入分配,作用肯定是打折扣的。这就涉及到要进行征管改革和税制改革,进而又牵涉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梅德韦杰夫:俄全年GDP涨幅将达4% 2010-12-01
· 全国主要省份GDP能耗总体下降 2010-11-18
· “平价计算GDP” 的奥妙 2010-11-18
· GDP购买力体现在钱包里 2010-11-18
· 购买力平价换算GDP不要太当回事 2010-11-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郑风田:新圈地运动不宜轻易否定·[思想]房地产调控必须明确政策预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