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版”的审计报告显示: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公车维修点,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维修行为。但也存在着结算价高于投标价、维修材料进销差价率过大等问题,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无独有偶,在深圳等地方,公车维修也曾被审计出缺乏监管、维修企业操作混乱等问题。
有关专家建议,从当前来看应加强对定点维修企业的动态管理,出台刚性处罚措施;规范送修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坚守资金支出“阀门”。而从长期来看,则要加快公务车辆的根本性改革。
公务车辆维修“黑洞”暴露了什么
今年9月底,浙江省审计厅副厅长岑国荣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审计情况汇报,审计结果显示: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公务车辆俨然成了维修企业的“唐僧肉”。
记者从这份名为《2009年度浙江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中发现,公务车辆维修方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维修材料投标报价缺乏执行约束力,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
岑国荣说,审计抽查了九家公车维修企业,2009年度使用的137种投标零件,其中结算价高于投标价的有108种,占比79%;抽查三家定点维修企业,所用3523种公车维修材料中,进销差价率超过100%的有594种。
此外,岑国荣还指出,部分用车单位在非定点企业维修,送修车辆基本信息缺失严重。
审计部门从浙江省政府采购网发现:省级维修单位2009年度上报公车维修信息12954次,其中未按规定填写车辆行驶里程10012次、车辆型号5542次、车架编号7126次、车辆生产厂家3758次。
岑国荣认为:“这直接影响了对维修内容合理性的判断。”
公车维修缺乏监管,维修企业操作混乱,似乎是一个“通病”。《深圳市2009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显示,中标的材料管理费率15%,实际按大约30%计收,有的甚至高达55%;有的中标维修企业存在违反协议提高维修工时的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他看到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称,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开支在15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几个例子则让他目瞪口呆:有一部公车一年的维修花了10万块钱,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网民“泥瓦组工头”甚至发帖说,如今许多小汽修厂利用公车吃“黑”钱,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配套监管跟进乏力
在一些地方探索的基础上,浙江省纪检监察部门今年8月前后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等。而与此同时,公务用车维修方面存在多年的问题依然如故。
记者从一位曾经在定点维修企业工作过的人员口中得知,单位车辆司机往往将车开到维修点,就把钥匙丢给工人,一般都会提出“多修”的要求,而且维修点还会按照驾驶员的要求开出发票。这位工作人员称,公车维修有三大特点:要求好、保养勤、费用高,维修保养成本大致比同一款私家车多出一两倍。
浙江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车管处处长项丰洲表示,公车维修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前车子怎么修、修多少,大多情况下是由驾驶员一人说了算。而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对公车维修的规定,送修单位可自主选择定点维修企业进行公务车辆的维修,但要通过浙江政府采购网“协议定点采购(车辆维修)管理系统”填写“定点维修送修单”,从网上提交给选定的定点维修企业。在车辆维修过程中,如发生有超出维修范围等情况的及时与送修单位联系并协商确定。车辆维修结束后,定点维修企业将实际所用维修材料的数量、价格、工时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内容从网上提交送修单位审核确认。
浙江省财政厅特别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费用实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使用现金支付。也就是说,车辆维修的过程是“网上来、网上去”。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单位的公务用车维修是由驾驶员提出、送到维修点、结算,走的是非正常程序。浙江省直某机关一位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给领导开车的驾驶员,修车花了多少钱,只要不是太离谱,拉不下脸来较真啊。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财政拨付到每辆公车的费用为每年3.5万元,包括维修、保险和油料等。但是实际测算下来,每辆公车的保养费用少则五万元,多的八万元。
“黑洞”还须公车改革来填埋
有专家指出,不管是定点、还是非定点维修企业,公务车的维修规范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维修中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从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公车维修的“黑洞”还须公车改革来填埋。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与公款吃喝、公款考察一样,公车方面支出惊人。推行定点维修,就是试图遏制某些漏洞。但是从审计结果看,“效果不理想”。
杨建华认为,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不能仅仅归责于驾驶员的个人素质,更多的是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定了定点维修企业,相对就将公车维修变成了这些企业的垄断资源,可能在他们之间默默地形成了价格联盟。此外,公车维修单位在财务监督方面无疑存在责任。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钟其说,有制度没有很好执行,这才是当前最应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定点维修企业动态管理,采取得力政策让单位工作人员不敢向定点维修企业提出不合理要求、定点维修企业不敢随意维修或开具不合理发票,措施要具刚性处罚措施;送修单位内部也须建立刚性的财务会计制度,坚守资金支出“阀门”。
杨建华认为,我国各地的公车改革一波三折,这恰恰反映出公务车辆改革的难度和思想阻力,也证明了公务车辆改革的势在必行。公务车辆改革虽然在一些地方遇到了阻力,但是改革是个方向,是早晚的事。相关的制度需要仔细推敲,严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