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国内
保障房建设是推进住宅工业化的好时机
2010-09-03   作者:记者 王涛 曹霁阳/哈尔滨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建房施工现场。刘超 摄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从240人七天一层楼到70人五天一层楼,从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到现代化工厂的产业工人……这就是未来住宅建筑的主流模式。
  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进住宅工业化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技术产品处处长叶明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住宅产业实现建筑工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目前我国住宅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要利用保障房建设这一好时机,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加快推进住宅工业化,进而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

  我国住宅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如果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算起,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已逾十年,但是,叶明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提醒说,当前推进产业现代化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住宅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高品质质量住房需求与落后生产方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对住宅产业化的制约和影响日益凸显。
  他进一步表示,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一是工业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目前我国住宅建设仍以现场手工操作为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而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了住宅建筑工业化。二是技术集成能力弱,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目前住宅技术的发展还主要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标准化、工业化的建筑体系,一些事关产业发展共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还缺少有效的解决机制。三是资源消耗高,生产过程的资源浪费严重。住宅产业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我国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住房的有无问题,但却付出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代价。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住宅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阻碍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显然,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叶明说。
  叶明认为住宅主要由主体结构、室内装修、建筑设备三大部分构成。室内装修、建筑设备一定要与主体结构相配套,脱离主体结构都可视为单项技术和产品,所以技术集成和室内全装修,必须建立在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完整的成套技术体系。“我们现在的主体结构与室内装修技术是相脱离的,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是粗放的,其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造成的。”他表示,住宅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以住宅为最终产品,其核心技术是主体结构技术。不从住宅生产方式入手,不研究解决主体结构技术,住宅产业化就难以实现。
  他主张,必须首先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住宅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要求的主体结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住宅室内装修技术和设施设备系统。形成一整套的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的住宅建筑工业化集成技术。通过技术集成来统一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环节和各生产要素,从而形成先进的住宅生产方式。

  保障房建设是推进住宅工业化的好时机

  发展工业化关系到全社会住宅产业乃至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改变的问题,政策的导向作用毋庸置疑。叶明认为,当前,我国正在大规模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主要是政府投资建设,具有户型面积小、建筑设计简单的特点,非常易于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利用这个时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大力推行住宅建筑工业化,不仅能够保证住房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而且会加快促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现实生活中,没住多久的新房便出现开裂、漏水、破损等问题屡见不鲜,也常常让人们烦心不已,这时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住宅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叶明介绍说,我国已经有部分施工企业和开发商致力于住宅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实地调研,他发现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住宅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全面提升了住宅的综合质量和品质。由于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所有的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基本消除了墙体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偏差基本小于0.1%,室内空间舒适度也有了明显提高。“而现在我国大部分住宅在建造中误差率偏高,高达几公分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用角线一打屋顶都是斜的。”
  不仅如此,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还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省劳动力和工期。叶明调研的一个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建造工人减少了50%左右,建设周期缩短40%以上。大量的建筑工人由“露天作业”向“工厂制作”为主的产业工人转变。一般按照传统方式建造同等规模的工程,高峰期需要劳动工人约240人左右,平均七天完成一层楼,而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只需要工人70人左右,平均五天一层楼,还包括外装饰。
  此外,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黑龙江一施工企业宇辉集团初步统计显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减少用水量大约20%以上,减少用电量大约15%以上。同时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减低建造成本取得更加明显的经济效益。据叶明介绍,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施工现场模板、脚手架用量减少了70%以上,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工程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今年年初,北京市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要大力推进住宅工业化建造方式,计划在2010年政策性住房中安排50万平方米的项目用于产业化试点,并实行面积奖励政策。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深圳等省市也出台了多项住宅产业化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有效地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

  亟待建立一整套产业标准体系

  “过去的实践证明,当我们大力推行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整体技术进步、企业升级就发展得很快;当我们不怎么重视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时候,虽然各个生产要素和技术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但住宅技术发展主要是以单项技术为主,技术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难以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和产业链,住宅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就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叶明说。
  他认为,除了政府大力倡导住宅工业化这一发展方向之外,接下来还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业标准体系。“现实中有些施工企业面临着因为没有行业标准可依无法大规模建设的窘境,甚至出现建造好的房子因为缺乏验收标准无法被验收的事。”为此,他所推崇的一整套住宅工业化集成技术首先便要实现标准化。
  在国外住宅工业化历程中,政府在早期推行工业化的主导性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制定标准和技术认定。丹麦早在1960年便制定了工业化的统一标准“Danish Open System Approach(丹麦开放系统办法)”,规定凡是政府投资的住宅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此办法进行设计和施工。为了适用于大规模住宅建设,芬兰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由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开发了工业化部品的通用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和普及。
  叶明透露,目前已经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编写住宅工业化的标准体系了,不过,距离真正的颁布和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了标准之外,叶明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更多的决策部门还需要对住宅工业化要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大力推进和发展住宅工业化的重要前提。”叶明表示,“无论是住宅工业化还是住宅产业化都不能简单地与当下时髦的‘低碳’‘环保’‘绿色’等概念画等号,而应充分理解其核心内涵。”
  他认为,住宅工业化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指住宅生产方式(或技术手段)。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住宅生产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化流水式作业,从而达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西安确保支持保障房建设公积金安全 2010-08-27
· 鄂尔多斯为保障房开出“绿色通道” 2010-08-13
· 网民:公积金贷款建保障房 须防挪用 2010-08-09
· 网民:公积金贷款建保障房使用安全尤为重要 2010-08-09
· 28个城市试点住房公积金贷款建保障房 2010-08-0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思想频道]张五常: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