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商界精英 >> 傅育宁
傅育宁引领招商局三驾马车
2010-08-04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傅育宁的文质彬彬以及他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遗症在集团内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业内一直为人称道。
  “傅育宁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商人。”这是香港媒体对这位1988年取得英国布鲁诺尔大学博士学位的总裁的评价。
  傅育宁对资本市场很了解,对集团多元化发展也颇有心得。在其掌控之下,招商局集团(下称“招商局”)通过内、外部整合,已形成交通运输、金融、地产“三驾马车”的格局。
  5月22日,傅育宁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战略知识联盟”。签署协议结束后,傅育宁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

  “市场竞争还是很充分的”

  由于多元化扩张,招商局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大打击。2001年,新的管理层在傅育宁带领下,统一了对招商局进行重组的意见,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4年重组和调整,2005年,招商局业绩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拥有总资产770亿港元,管理总资产逾8153亿港元。
  《第一财经日报》: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的管理思路和创新模式被很多经济学家质疑,你怎么看待这些质疑?
  傅育宁:国有企业本身无论在运营机制还是在制度安排上的确需要进一步改革,过去2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有很大的变化,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进行改革和解决。改革还是有很多不到位和不如意的地方,特别是从国际上先进管理经验、运行机制安排上看。
  来自经济学家的很多批评应该说都是很中肯的,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更市场化的管理思路和运作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大家质疑的更多的一点或许应该是国企的垄断性,特别是《反垄断法》草案的提出,大家对于“垄断”意见不一,那么招商局是否遭受过这种质疑?你怎么看待行业的垄断现象?傅育宁:我不能说在我们所有国有公司领域完全没有几个企业巨头共同经营的局面,但是很多领域都是存在多于一个经营者的,无论是电信还是其他的。
  从招商局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市场竞争还是很充分的。《反垄断法》草案的提出对于垄断性很强、规模很大的企业会有一定约束,其目的是促进资源配置的科学调整,鼓励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行业长期发展都是好事。

  亚太港口基建不平衡需突破瓶颈

  去年,在傅育宁要做“中国领先的公共港口营运商”的指示下,蛇口港、宁波港、天津港、漳州港、青岛港等都有了招商国际的身影。2004年,招商局投资55.7亿元,入股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占股30%,成为上港集团第二大股东。通过参股,傅育宁几乎“坐收”洋山深水港区带来的实惠。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下半年你曾提出,招商局将在未来继续加大港口投资力度,这一战略方针是基于哪些因素提出的?至今收效如何?
  傅育宁: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材料、商品和零部件大量涌入使中国成为制造中心,而消费品大量流入美国和欧洲市场。这对航运公司和港口经营者的好处是明显的。对此,中国的港航企业已深深意识到这一点,而大力发展集装箱航运。
  从去年到现在,从我们的业务发展实际看,说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还是符合市场实际的。
  《第一财经日报》:有一组矛盾一直存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岸港口基础设施能力不平衡,中国和东亚向港口基础设施投入大量的钱,而太平洋另一边的国家在更新能力方面比较落后。对此,招商局给予了怎样的应对战略?这一瓶颈在你看来该怎样突破?
  傅育宁:这一问题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包括行业界和各国政府。因为太平洋西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交货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利益,还影响到行业界的效益。但是问题的解决还是在于各国政府,企业只能配合。
  从行业界的角度来讲,航运企业的重点已从“港至港”运输服务转到了“门对门”运输服务。集装箱化使这种物流体系转变成为可能。同时,贸易流更集中。在全球航运系统中,出现了若干集装箱枢纽港。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应该给予有力的支持,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投入,同时给企业足够的支持政策。这些都是我们所希望的。
  《第一财经日报》:你似乎更多地寄希望于政府,企业就不能有所作为吗?
  傅育宁:也不尽然。目前,为了减少对货运直接影响,商界也在做积极的调整。比如,过去供货期是在旺季,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销售旺季市场提前,港口旺季不是很旺,淡季也不是很淡,表现出了日趋均衡的趋势。这说明商界也在想办法适应这个不平衡的局面。
  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增加设施,而需要经过的环节很多,比如环保部门、工会、政府的规划审批等,我们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各国政府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能力,降低贸易的损失。
  目前亚洲各国政府都积极支持港口设施的投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它们也给予了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现在的焦点是,在太平洋西岸的例如美国等,要求的环节很多,比如环保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我认为企业的推动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房产业务应对调控政策

  近年来,招商局在主要城市投资开发大型房地产项目。2003年~2005年,招商局在傅育宁带领下,初步形成以深圳为核心,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为重点经营区域的市场格局。
  2004年,招商局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首批五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之一。2005年,招商地产以13.22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第四。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三四月份以来,针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些问题,中国各个相关部委一致推出了房产新政策,你怎么看待这给产业带来的影响?
  傅育宁: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为居民提供住房还是一个长期的市场需求。现在土地的获取越来越规范了,从这个角度讲,市场调节是一个健康的变化。
  但是我们目前也注意到,平价房和廉价房在市场上反映出来还是有缺陷的,政府需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提出新的房产政策还是从房产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出发的。对一个企业来讲,应该做的是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同时积极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随时对市场战略进行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的市场战略调整是怎样的?
  傅育宁:我们会在研究政府政策和市场反应之后进行调整。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更多的是考虑市场需要,我们推出的产品只要市场有真实的需求,我们就会推出这些产品,房产方面的新政策对房产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们不仅要有充足的资金实力,还要求它们对市场要有相当准确的判断,这些一定会要求企业进行内部的调整,进而一定会引起产业内部的调整,有更多的机会使市场的竞争更有序。
  《第一财经日报》:不少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中国处于新老企业家更替阶段,他们对新一代企业家提出了很多期许并认为中国目前几乎没有这种合格的企业家出现,你认为你是新一代企业家吗?与所谓的老一代企业家相比,新一代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傅育宁:我觉得每个人是否是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市场检验和后代评判,我们现在从事的业务,虽然目前看来都是符合市场环境的,但我们更需要接受市场考验,需要接受后人的评价。现在说某个企业家成功与否,都不客观。
  新一代企业家需要有更高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当然,企业家还应该能够对市场有更准确和科学的判断能力。另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更强一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海尔三驾马车驱动后PC时代 2010-07-06
· 物价温和上升 "三驾马车"更协调 2010-05-07
· 三驾马车关系微妙复杂预示着什么 2010-03-12
· “三驾马车”拉动楼市短期内狂飙突进 2009-07-02
· 农民增收的三驾马车能跑多快 2008-10-2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