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中国重汽在国内汽车行业首次采用“绝对控股”权设置,与世界第三大卡车公司德国曼公司成功实现合资。在新成立的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重汽持有51%的股权,而德国曼公司仅持有25%+1股的股权。
在中国重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明确表示与曼公司合资有四大好处:一是通过曼公司技术转让,可以使中国重汽得到长期国际先进重卡技术的支持;二是通过双方共同管理,可以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增强企业内控能力;三是合资可以共享国内外市场;四是股权融资有利于企业战胜经济危机。
中国重汽生产车间。资料照片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济师童金根认为,在我国商用车领域出现的新一轮合资潮中,更传递出跨国商用车巨头向我国商用车市场全面渗透的信号。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渗透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我国轿车和农用车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短期内无法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跨国商用车巨头试图渗透并快速占有我国商用车市场的目标已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存在巨大商用车需求的情况下,跨国商用车巨头急于通过与国产品牌合作的方式,共同分享这块蛋糕。
面对跨国商用车巨头的渗透压力,中国重汽采用“绝对控股”股权设置完全掌握了控制权。专家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重汽选择坚守“主权”的决心。
10月20日,今年我国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下线,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过去一直由“美、日、欧”所把持的世界“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国家行列。这一消息立即在国内汽车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但同时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汽车产业虽取得可喜进步,但量变尚未真正过渡到质变,距离“汽车强国”仍有一段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技术创新仍然是关键。
“51%的股权就是要为今后中国重汽自主创新创造条件”,童金根向记者解释,“如果我们只拥有50%股权,那么中国重汽集团就无法在股份公司内建立起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主创新平台。”对此,马纯济也公开表达同一观点,强调企业发展方向必须自己做主。
中国重汽“绝对控股”的勇气从何而来
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汽车业,曾试图通过中外合资、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一劳永逸”,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已让我们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国际巨头觊觎中国市场国内企业更须冷静务实
7月15日,中国重汽宣布与世界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德国曼公司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8月30日,中国一汽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各占50%的股权和30年合资经营期限,联手成立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9月28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美国卡特彼勒与美国纳威司达合资公司签署中重卡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商用车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在出席第三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时指出,中国的重型车需求总规模至少为60万辆,所以在此之前中国重型车市场都会持续增长。尤其是到201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一半的中等收入者,其对于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观点]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
今年以来,先后有多家国内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商用车巨头成功合资。在这轮合资潮中,尤以中国重汽集团使用“绝对控股”股权设置与世界第三大卡车公司曼公司实现合资为典范,堪称我国汽车行业一次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 |